一種防塵防水的自行車車座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2:14:51 3
本發明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塵防水的自行車車座。
背景技術:
自行車,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現在自行車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是人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人騎上車後,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
現有技術中,自行車使用完畢後,需將其停放在外界,由於外界的風夾帶的塵土和雨水下落,將自行車車座汙染,在需要騎行時,必須對車座進行清潔。自行車停放後,都會或多或少的沾染塵土,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因此,由於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的技術缺陷,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防塵防水的自行車車座,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自行車的車座放置在外界容易沾染塵土和雨水,給使用帶來不便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塵防水的自行車車座,包括直立鋼管、車座架體、車座本體、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轉軸、橡膠墊、掛鈎和掛塊,所述直立鋼管上端設有車座架體,所述車座架體上端設有車座本體,所述車座本體兩側分別連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與所述車座本體通過轉軸連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端部連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通過轉軸連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連接處均設有橡膠墊,所述第一弧形板可繞所述車座本體上的轉軸摺疊,所述第二弧形板可繞所述第一弧形板上的轉軸摺疊,所述第二弧形板內側下端設有掛塊,所述車座架體外側設有掛鈎,所述掛塊與所述掛鈎相配合。
優選的,還包括粘扣,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內側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粘扣。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於:通過在車座本體兩側設置了轉軸,由轉軸分別連接了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通過轉軸的旋轉作用,能夠在自行車使用完畢後, 通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摺疊作用,將自行車車座的頂面保護起來,防止塵土和雨水的沾汙;設置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連接處的橡膠墊,能夠在第一弧形板摺疊後形成密封作用,防止塵土和雨水從縫隙中進入;而設置掛塊和掛鈎以及設置的粘扣,能夠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摺疊後形成穩定結構,防止脫落。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防塵防雨效果好,結構穩定性強,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直立鋼管;2為車座架體;3為車座本體;4為第一弧形板;5為第二弧形板;6為轉軸;7為橡膠墊;8為掛鈎;9為掛塊;10為粘扣。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塵防水的自行車車座,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防塵防雨效果好,結構穩定性強,操作簡單。
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防塵防水的自行車車座,包括直立鋼管1、車座架體2、車座本體3、第一弧形板4、第二弧形板5、轉軸6、橡膠墊7、掛鈎8和掛塊9,所述直立鋼管1上端設有車座架體2,所述車座架體2上端設有車座本體3,所述車座本體3兩側分別連接有第一弧形板4,所述第一弧形板4與所述車座本體3通過轉軸6連接,所述第一弧形板4端部連接有第二弧形板5,所述第一弧形板4和第二弧形板5通過轉軸6連接,所述第一弧形板4和所述第二弧形板5連接處均設有橡膠墊7,所述第一弧形板4可繞所述車座本體3上的轉軸6摺疊,所述第二弧形板5可繞所述第一弧形板4上的轉軸6摺疊,所述第二弧形板5內側下端設有掛塊9,所述車座架體2外側設有掛鈎8,所述掛塊9與所述掛鈎 8相配合。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粘扣10,所述第一弧形板4和第二弧形板5內側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粘扣10。
本發明在使用時,通過在車座本體3兩側設置了轉軸6,由轉軸6分別連接了第一弧形板4和第二弧形板5,通過轉軸6的旋轉作用,能夠在自行車使用完畢後,通過第一弧形板4和第二弧形板5的摺疊作用,將自行車車座的頂面保護起來,防止塵土和雨水的沾汙;設置在第一弧形板4和第二弧形板5連接處的橡膠墊7,能夠在第一弧形板4摺疊後形成密封作用,防止塵土和雨水從縫隙中進入;而設置掛塊9和掛鈎8以及設置的粘扣10,能夠使第一弧形板4和第二弧形板5摺疊後形成穩定結構,防止脫落。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防塵防雨效果好,結構穩定性強,操作簡單。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