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7:36:51 2
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由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助劑和賦形劑組成,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的重量比為2-10:2-10:1-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效成分由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組成,三種組分協同增效作用明顯,預防作用好,持效期長,能夠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量,降低用藥成本;低毒低殘留,能夠有效地防控蟲害發生,對作物有一定的生長促進作用;殺蟲譜廣,對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纓翅目等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效。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甘蔗害蟲的化學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
【背景技術】
[0002]甘蔗是一種生長周期長、長期連作、宿根栽培、連片種植作物,尤其近年甘蔗引種頻繁,植期多樣化,為害蟲的繁殖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導致甘蔗地下害蟲逐年發展,成為主產蔗區的一大敵害,發生面廣,蟲口密度高、危害嚴重,造成大面積減產,宿根縮短,種植成本增高,嚴重地影響蔗糖產業發展。
[0003]由於地下害蟲長期營土棲生活,傳統的防治方法不但難以快速奏效,而且受限諸多,費時、費力、浪費成本,因而被公認為是最難防治的一類害蟲。目前,化學農藥在甘蔗地下害蟲防治中仍佔主導地位。常用的化學農藥存在以下缺陷:(1)高毒、高殘留,(2)害蟲抗性大,(3)防效較差,(4)殺蟲譜較窄。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毒性低、殘留小、對地下害蟲防效高、殺蟲譜廣的農藥顆粒劑,用於防治甘蔗地下害蟲。
[0005]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由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助劑和賦形劑組成,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的重量比為2-10:2-10:1-1O0
[0006]與現有技術 相比,本發明具備的有益效果是:
[0007](I)有效成分由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組成,三種組分協同增效作用明顯,預防作用好,持效期長,能夠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量,降低用藥成本。
[0008](2)低毒低殘留,能夠有效地防控蟲害發生,對作物有一定的生長促進作用。
[0009](3)殺蟲譜廣,對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纓翅目等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
[0011]一、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
[0012]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混配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以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的單劑作為對照藥劑,並按照以下比例配製混劑I號-混劑10號:
[0013]混劑I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2:2:1
[0014]混劑2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1:1:1
[0015]混劑3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1:1:3
[0016]混劑4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1:1:5
[0017]混劑5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2:5:1
[0018]混劑6號: 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2:10:1
[0019]混劑7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5:2:1[0020]混劑8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10:2:1[0021 ] 混劑9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2:5:5
[0022]混劑10號: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2:5:10
[0023]試驗以甘蔗螟蟲三齡幼蟲為試蟲,設置空白對照,將噻蟲胺、甲維鹽、氟蟲腈單劑以及上述10個混劑採用浸蟲法,進行毒力測定並做統計分析,最終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0024]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甘蔗地下害蟲的農藥顆粒劑,其特徵在於,由噻蟲胺、氟蟲腈、甲維鹽、助劑和賦形劑組成,噻蟲胺、氟蟲腈和甲維鹽的重量比為2-10:2-10:1-10。
【文檔編號】A01N43/90GK103798275SQ201410058318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明者】羅曉丹, 黃業新 申請人:羅曉丹, 黃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