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力集中監控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0:15:0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力集中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科技的發展,汽車生產與研發的廠區往往需要涉及多個汽車生產廠區、多個發動機廠區等等,現有每個廠區的總降壓站分別需要設置1名站長、若干值班員,來負責整個廠區電力系統的運行值班及設備巡檢工作;另外還會設立了應急維修工作班,配置若干人員,來負責安亭廠區電力系統的日常倒閘、監護及應急檢(搶)修工作,此類運行模式由於各站房獨立運行且分布較為分散,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各廠區運行值班人員僅對自己所在廠區設備較為熟悉,操作業務單一,通崗能力較差;
2)降壓站屬於24小時運行的站房,分布分散導致管理難度大大提高,電力供應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3)分散管理導致運行值班人員配置數量過多,人力資源日趨緊張;
4)應急維修工作班人員配置數不夠,業務集中時應急響應速度有待提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電力集中監控系統,具有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升應急響應速度、資源分配合理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電力集中監控系統,用於監控多個分散分布的廠區,包括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GIS伺服器、乙太網總線、區域監控計算機、光纖環網、通訊管理機和站級監控計算機,所述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GIS伺服器和區域監控計算機分別接入乙太網總線,所述區域監控計算機和通訊管理機分別接入光纖環網,所述站級監控計算機連接通訊管理機,所述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和GIS伺服器均設置於地理位置位於中部的廠區內,所述區域監控計算機設置於與地理位置位於中部的廠區相鄰的廠區內,所述站級監控計算機設置於其餘廠區內。
所述中央集控計算機為兩臺,所述中央集控伺服器為兩臺。
所述區域監控計算機為兩臺或兩臺以上,所述光纖環網的數量與區域監控計算機的數量相同。
所述站級監控計算機為兩臺以上,所述通訊管理機的數量與站級監控計算機的數量相同。
所述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區域監控計算機、通訊管理機和站級監控計算機均連接有一UPS電源。
所述中央集控計算機連接有多個液晶拼接顯示器,所述液晶拼接顯示器的數量與廠區的數量相同。
多個液晶拼接顯示器呈圓周均布設置於室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針對現有廠區資源(特別是人員資源)緊缺、人員技能要求高等缺陷,結合GIS伺服器的地理信息,合理設置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等地理位置,採用乙太網總線和光纖環網構成的星形拓撲、多層次的網絡結構,光纖環網可確保通訊迴路的可靠性,通訊管理機提供遙信、遙測和遙控的接口,由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實現多個分散分布的廠區的集中資源管理,無需對各廠區配置人員,僅需要在中央集控計算機、區域監控計算機所在廠區配置人員總數即可,從而促進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升應急響應速度,實現廠區資源分配合理。
2)中央集控計算機、中央集控伺服器、區域監控計算機設置有兩臺,用於實現雙伺服器+雙工作站模式,兩臺設備互為備用,任一臺設備故障不影響整個系統的工作,大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3)為確保系統電源的不間斷供應,配置相應容量的UPS電源,以保證短時間市電異常或斷電時,對系統設備運行無影響,保證數據可靠及穩定性。
4)設置相應數量的液晶拼接顯示器,實現實時監視和集中控制的信息集中、全面顯示功能,增加運行、監控、指揮和調度對變電所應對和處理能力,同時呈圓周均布設置有利於人員進行全方位監控,形成良好的監控氛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中央集控計算機,2、中央集控伺服器,3、GIS伺服器,4、乙太網總線,5、區域監控計算機,6、光纖環網,7、通訊管理機,8、站級監控計算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電力集中監控系統,用於監控多個分散分布的廠區,包括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GIS(地理信息系統)伺服器3、乙太網總線4、區域監控計算機5、光纖環網6、通訊管理機7和站級監控計算機8,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GIS伺服器3和區域監控計算機5分別接入乙太網總線4,區域監控計算機5和通訊管理機7分別接入光纖環網6,站級監控計算機8連接通訊管理機7,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和GIS伺服器3均設置於地理位置位於中部的廠區內,區域監控計算機5設置於與地理位置位於中部的廠區相鄰的廠區內,站級監控計算機8設置於其餘廠區內。本系統形成四層次的網絡結構,包括:第一層次的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GIS伺服器3、乙太網總線4、區域監控計算機5,第二層次的光纖環網6內中央或區域到各分散廠區之間的網絡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第三層次的各分散廠區的通訊管理機7,第四層次的廠區內站級監控計算機8。
中央集控計算機1為兩臺,作為雙工作站,中央集控伺服器2為兩臺,作為雙伺服器,用於配置雙伺服器+雙工作站模式。其中雙伺服器互為備用,用於數據採集、處理和存儲。而雙工作站,作為畫面、報表、曲線等顯示及遙控等操作。工作站故障不影響伺服器的數據處理和存儲。
區域監控計算機5為兩臺或兩臺以上,光纖環網6的數量與區域監控計算機5的數量相同,站級監控計算機8為兩臺以上,通訊管理機7的數量與站級監控計算機8的數量相同,用於形成星形網絡拓撲結構,適用於地理位置上分散廠區的集中管理。各產區內的站級監控計算機8按沿用原有模式運行,部分進行優化升級。同時在各廠區內增設的通訊管理機7,作為區域監控計算機5、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與各廠區內原有站級監控計算機8的紐帶,對站內站級監控計算機8原有數據進行採集、處理,並轉發給區域監控計算機5、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站級監控計算機8內還連接有個人GPS通訊手持設備,用於動態反饋各分散廠區內值守人員的值班情況。
無論是用於站內採集數據,還是用於遠動數據轉發的通訊管理機7,一律使用直採直送方式,能處理各種通訊規約,其運行不依賴於監控電腦,任何監控主機硬體故障,不影響其他通訊設備正常運行。
為確保系統電源的不間斷供應,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區域監控計算機5、通訊管理機7和站級監控計算機8均配置有相應容量的UPS電源,以保證短時間市電異常或斷電時,對監控系統設備運行無影響,保證數據可靠及穩定性。
中央集控計算機1連接有多個液晶拼接顯示器,液晶拼接顯示器的數量與廠區的數量相同。多個液晶拼接顯示器呈圓周均布設置於室內,可行環繞式監控環境,以星形拓撲、多層次的網絡結構為基準排列液晶拼接顯示器,有利於監控人員快速查詢到對應廠區的監控信息。
以某工業廠區為例,包括六個廠區,分別為汽車一廠、汽車二廠、汽車三廠、發動機一廠、發動機三廠及變速器廠(原發動機二廠),每個廠區的總降壓站各設有站長1名、值班員4名,總計30名運行值班人員,負責電力系統的運行值班及設備巡檢工作;另外還設立了一個應急維修工作班,其中共包含12名成員,負責電力系統的日常倒閘、監護及應急檢(搶)修工作。該廠區在設置投運電力集中監控系統,使用站級監控計算機8實現單個廠區的系統監控,各個廠區之間信息不流通,且人員資源利用率低。
投運電力集中監控系統後,根據廠區降壓站地理位置分布特點及考慮電網運行可靠性,全廠中央集控計算機1、中央集控伺服器2和GIS伺服器3安裝在汽車二廠110KV降壓站,實現對6個廠區變電所遙信、遙測、遙控,集中監視控制全廠高壓配電設備,提高生產運行集控監視能力,為無人值守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將所有值班人員分配到汽車二廠110KV降壓站,且因為值班人員在汽車二廠110KV降壓站內統一管理,所以可減少值班人員中總數,從30人減少至14人,將操作業務單一的崗位人數儘可能降到最低,全面實現各廠區通崗運行,進一步提升員工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過中央集控後應急搶修人員從12人增加至20人,進一步提高供電質量,能及時處理各類突發事件,提升重點設備巡檢頻率及質量,及早發現設備隱患,更為安全、可靠、及時地保障電力供應,更好地服務大眾。
安裝在汽車二廠的區域監控系統對汽車一廠、汽車二廠綜合自動化系統進行數據採集實現遙信、遙測和遙控,為確保通訊迴路的可靠性,各總降站之間採用環形網絡結構。
安裝在發動機二廠的區域監控系統對發動機一廠、發動機二廠、汽車三廠、發動機三廠綜合自動化系統進行數據採集實現遙信、遙測和遙控,為確保通訊迴路的可靠性,各總降站之間採用環形網絡結構。
在各廠區總降站增設視頻監控設備,集中在汽車二廠110KV總降站進行圖像處理和顯示,建立變電站「五遙」的遙視系統,即視頻監控系統,用以實現變電站主要設備實時圖像監控,並具有事後錄像回放功能,為生產運行人員和相關職能部門提供變電站及時準確的現場信息,保障變電站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變電站的監控水平,填補人工巡視時效性差的空缺。
在汽車二廠110KV總降站配置的液晶拼屏顯示器,綜合放大、拼接和顯示變電站中央集控計算機1的計算機圖像和中央集控伺服器2的視頻圖像,形成功能完善、交互性強、靈活的信息顯示管理系統,該系統對全廠變電所具有實時監視和集中控制的信息集中、全面顯示功能。完善集控系統,增加運行、監控、指揮和調度對變電所應對和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