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5 01:26:26 2
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誘魚器的輔助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包括殼體、加餌瓶、進氣管、出餌管、端蓋、葉輪、布餌輪和固定軸,所述殼體的頂部設有加料口,加餌瓶的瓶口與加料口對接,所述固定軸設置在殼體內,其一端與端蓋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軸上套設有同步轉動的葉輪和布餌輪,所述布餌輪上分布有與加料口相對的布餌槽,所述進氣管和出餌管均設置在殼體上,進氣管的管口與葉輪相對,出餌管的管口與布餌槽相對;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不足,把餌料連續的送到釣點,可一直保持餌料香味,滿足了魚兒的需求,能夠有效地將附近的魚兒吸引過來,解決了釣魚愛好者盲目蹲守、無魚可釣的煩惱。
【專利說明】—種誘魚器的加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誘魚器的輔助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閒暇垂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興趣,然而很多釣魚愛好者卻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苦苦蹲守幾個小時,而獲魚量卻寥寥無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所選的釣點沒有魚,魚兒不活躍造成的。傳統的誘魚方法是將誘餌直接拋向釣點並溶入水中,俗稱打窩子。儘管採取加香等各種方法,卻很難把周圍的魚都誘過來,因為誘餌入水後香味很快被稀釋溶解,從而失去誘魚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誘餌入水後香味很快被稀釋,從而失去誘魚的效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包括殼體、加餌瓶、進氣管、出餌管、端蓋、葉輪、布餌輪和固定軸,所述殼體的頂部設有加料口,加餌瓶的瓶口與加料口對接,所述固定軸設置在殼體內,其一端與端蓋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軸上套設有同步轉動的葉輪和布餌輪,所述布餌輪上分布有與加料口相對的布餌槽,所述進氣管和出餌管均設置在殼體上,進氣管的管口與葉輪相對,出餌管的管口與布餌槽相對;
[0006]所述的布餌槽為3個;
[0007]所述的布餌槽的深度為:T4mm ;
[0008]所述的布餌槽的深度為3.5mm ;
[0009]所述端蓋與殼體一側的端面螺紋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克服了現有技術不足,把餌料連續地送到釣點,連續的香味和餌料輸入解決了誘餌入水後香味很快被稀釋的問題,可一直保持餌料香味,滿足了魚兒的需求,能夠有效地將附近的魚兒吸引過來,解決了釣魚愛好者盲目蹲守、無魚可調的煩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俯視圖;
[0014]附圖標記:1、殼體,2、加餌瓶,3、加料口,4、進氣管,5、出餌管,6、端蓋,7、葉輪,8、
布餌輪,9、布餌槽,10、固定軸。
【具體實施方式】[001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
[0016]如圖所示: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包括殼體1、加餌瓶2、進氣管4、出餌管5、端蓋
6、葉輪7、布餌輪8和固定軸10,所述殼體I的頂部設有加料口 3,加餌瓶2的瓶口與加料口 3對接,所述固定軸10設置在殼體I內,其一端與端蓋6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軸10上套設有同步轉動的葉輪7和布餌輪8,所述布餌輪8上分布有與加料口 3相對的布餌槽9,所述進氣管4和出餌管5均設置在殼體I上,進氣管4的管口與葉輪7相對,出餌管5的管口與布餌槽9相對;所述的布餌槽9為3個;所述的布餌槽9的深度為3.5mm ;所述端蓋6與殼體I一側的端面螺紋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I)、加餌瓶(2)、進氣管(4)、出餌管(5)、端蓋(6)、葉輪(7)、布餌輪(8)和固定軸(10),所述殼體(I)的頂部設有加料口(3),加餌瓶(2 )的瓶口與加料口( 3 )對接,所述固定軸(10 )設置在殼體(I)內,其一端與端蓋(6 )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軸(10 )上套設有同步轉動的葉輪(7 )和布餌輪(8 ),所述布餌輪(8 )上分布有與加料口( 3 )相對的布餌槽(9 ),所述進氣管(4)和出餌管(5 )均設置在殼體(I)上,進氣管(4)的管口與葉輪(7)相對,出餌管(5)的管口與布餌槽(9)相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布餌槽(9)為3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布餌槽(9)的深度為3?4mm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布餌槽(9)的深度為3.5mm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魚器的加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6)與殼體(I)一側的端面螺紋連接。
【文檔編號】A01K97/02GK203492620SQ201320549908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5日
【發明者】王卿, 王振卿, 高建成, 吳文龍, 王楓 申請人:平頂山市碧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