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高山農用車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7:45:01
專利名稱:多功能高山農用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軌高山地區用車輛,特別是多功能高山農用車。它不僅適合於高山地區使用,而且也可以在平原和丘嶺地區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山區的農民大多是採用鐵鎬靠人力進行耕種,而收穫運輸則是靠人抬肩扛等這些古老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採用人力手推獨輪車進行運輸的,這種手推獨輪車主要是由車架及設置在車架前下方的獨行走輪和位於車架後下方的兩個支撐腿構成。採用上述耕種、收穫及運輸方式,不僅人們的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而且很難滿足農民生產的需要,也很難把山區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高山農用車,它能夠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同時,能使農用車轉向靈活,操作方便,可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並能一機多用,可進行農田耕、種、收以及運輸等多種作業。
其解決方案是在車架前端上方設置有動力機,它通過皮帶傳動與位於車架前部下方的前行走輪連接。於車架中部上方設置有車箱。並且在車箱內可設置儲液袋,可用來儲運生活用水或農藥液等。在車架後部上方設置有轉向車把,連接在前行走輪上的制動器經過連線及操縱杆與轉向車把連接,而車座連接在車架的後端。於車架後部下方設置有後行走輪。轉向器連接在車架下方。但是,轉向器是由與車架連為一體的軸承,與該軸承連為一體的錐齒輪,它通過與其相嚙合的錐齒輪及與該錐齒輪同軸的另一錐齒輪同連接在轉向車把上的錐齒輪相嚙合而構成。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在車架上方設置有動力機,它通過皮帶傳動與位於車架下方的前行走輪連接,還依次設置有車箱、轉向車把及車座,後行走輪設置在車架後部下方,而位於車架下方的轉向器與轉向車把相連接。該農用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轉向靈活、便於操作,且能有效地提高勞動效率。當懸掛相應的農具如犁、耙、耬及收穫機時,可進行耕、種、收等多種作業。並可作為運輸車運送貨物甚至生活用水,從而可實現一機多用的目的,是一種高山地區理想的農用車。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合附圖加以詳細說明。
圖1為多功能高山農用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多功能高山農用車的主視剖視圖。
圖1、圖2中,在車架2前部上方固定安裝有動力柴油機1,它通過柴油機皮帶輪3、三角皮帶4及前行走輪皮帶輪6與前行走輪5連接,而前行走輪5通過支架固定於車架2前部下方。在車架2中部上方固定安裝有車箱19,其上方有帶拉手20的頂蓋,一側面上鉸接有車箱側板18,並設置有排液口9,車箱19內裝有儲液袋21,它通過排液管與排液口9連通。當作為貨物輸送車時,可取出儲液袋21。在車架2後部上方安裝有轉向車把17,連接在前行走輪5上作為制動器的剎車片7,通過連接線及操縱杆16與轉向車把17連接。於車架2後部下方通過帶調節氣缸11的兩支架連接有後行走輪10,還安裝有掛接相應農具的牽引杆13,於兩支架之間連接有腳蹬12。柴油機油門控制杆14連接在車架2後部側面,而車座15插接在車架2後端。在柴油機1處下方的車架2上安裝有與車架2連接為一體的滾珠軸承22,它通過與其連為一體的錐齒輪23與連接在齒輪軸25一端上的錐齒輪24相嚙合,而連接在齒輪軸25另一端的錐齒輪26與連接在轉向車把立柱28上的錐齒輪27相嚙合,構成轉向器。
工作時,以柴油機1為動力,通過皮帶傳動驅動行走輪5、10行走。操縱轉向車把17,並通過兩對錐齒輪27、26及24、23相嚙合,帶動滾珠軸承22及車架2靈活轉向。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高山農用車,包括車架及行走輪,其特徵在於在車架(2)前部上方設置有動力機(1),它通過皮帶傳動與位於車架(2)前部下方的前行走輪(5)連接,於車架(2)中部上方設置有車箱(19),後部上方設置有轉向車把(17),連接在前行走輪(5)上的制動器(7)通過連線及操縱杆(16)與轉向車把(17)連接,而車座(15)連接在車架(2)的後端,於車架(2)後部下方設置有後行走輪(10),轉向器連接在車架(2)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山農用車,其特徵在於車箱(19)內設置有儲液袋(21)。
3.如權利要求1所速的多功能高山農用車,其特徵在於轉向器由與車架連為一體的軸承(22),與軸承(22)連為一體的錐齒輪(23),它通過與其相嚙合的錐齒輪(24)及與錐齒輪(24)同軸的錐齒輪(26)同與轉向車把(17)相連的錐齒輪(27)相嚙合而構成。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高山農用車,主要是在車架上方設置有動力機,它通過皮帶傳動與位於車架下方的前行車輪連接,還依次設置有車箱,轉向車把及車座,後行走輪設置在車架後部下方,位於車架下方的轉向器與轉向車把連接。該農用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轉向靈活,便於操作,且能有效地提高勞動效率。懸掛相應的農具,可進行耕、種、收等多種作業,還可運送貨物及水,能一機多用,是一種高山地區理想的農用車。
文檔編號B60P3/00GK2431160SQ0024261
公開日2001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11日
發明者劉泰遠, 姜舜, 孫德河 申請人:劉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