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外殼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1:24:51 1
專利名稱:蓄電池外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電池配件,特別是涉及一種專用於閥控鉛酸蓄電池的蓄電池外殼。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儲能閥控式鉛酸蓄電池以600AH、2V的鉛酸蓄電池最為常見,其體積較大,1. 5V鹼性電池體積較小。電力儲能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採用蓄電池架的方式組裝蓄電池組,一般根據蓄電池的尺寸,設計蓄電池架,蓄電池正負極之間採用連接片方式連接;1. 5V鹼性蓄電池則尺寸固定,蓄電池組裝方式靈活,正負極之間採用卡槽的彈簧壓力連接。當智能微網採用分布式儲能方式時,儲能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安放在統一標準的箱體內,目前的儲能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沒法滿足靈活簡便的箱式組裝方式。
實用新型內容基於此,針對上述問題,本 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能夠靈活簡便的組裝儲能蓄電池組的蓄電池外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蓄電池外殼,包括殼體和設於殼體上的閥控部件,所述殼體的一端設有向外凸起的正極,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有向內凹陷的負極,所述閥控部件設於所述殼體的具有正極的端部。本技術方案在使用時需要將閥控鉛酸蓄電池改型,兩側適應卡槽式安裝,並方便電池檢測布線。殼體的正負兩級改為上凸下凹布置的重力接觸結構,並取消了連接極片,閥控部件仍在上部,即殼體的正極。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的正極與負極分別設有監控線接線端子。可通過監控線接線端子連接監控線,便於監測線的監測。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為長方體形狀的空心殼體結構。目的是便於蓄電池能夠更加靈活組裝成蓄電池組。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適應分布式蓄電池儲能箱的結構,能夠方便的安裝拆卸蓄電池;(2)採用了正負兩級上下凸凹的結構設計,正負極的連接採用蓄電池自身的重力或者儲能箱的彈簧壓力作用,並取消了傳統蓄電池正負極採用連接極片連接的方式;(3)正負極設計有監測線接線端子,方便監測線的監測。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蓄電池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蓄電池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0015]10-殼體,20-閥控部件,30-正極,40-負極,50-監控線接線端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不,一種蓄電池外殼,包括殼體10和設於殼體10上的閥控部件20,閥控部件20為現有技術中的蓄電池外殼常設的部件之一,在此不作詳細贅述。所述殼體10的一端設有向外凸起的正極30,所述殼體10的另一端設有向內凹陷的負極40。所述閥控部件20設於所述殼體10的具有正極30的端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的正極30與負極40分別設有監控線接線端子50。可通過監控線接線端子50連接監控線,便於監測線的監測。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為長方體形狀的空心殼體10結構,便於蓄電池能夠更加靈活組裝成蓄電池組。本實施例所述的蓄電池外殼,在使用時需要將閥控鉛酸蓄電池改型,兩側適應卡槽式安裝,並方便電池檢測布線。殼體10的正負兩級改為上凸下凹布置的重力接觸結構,並取消了連接極片,閥控部件20仍在上部,即殼體10的正極30。本實施例所述的蓄電池外殼,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適應分布式蓄電池儲能箱的結構,能夠方便的安裝拆卸蓄電池;採用了正負兩級上下凸凹的結構設計,正負極40的連接採用蓄電池自身的重力或者儲能箱的彈簧壓力作用,並取消了傳統蓄電池正負極40採用連接極片連接的方式;正負極40設計有監測線接線端子,方便監測線的監測。在其他實施例中,在實現形式上,可以採用傳統的閥控鉛酸蓄電池,並需對蓄電池儲能箱設計蓄電池架,但是實施工程時難度大、通用性差,更換蓄電池時需對蓄電池箱進行改造。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蓄電池外殼,包括殼體和設於殼體上的閥控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的一端設有向外凸起的正極,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有向內凹陷的負極,所述閥控部件設於所述殼體的具有正極的端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的正極與負極分別設有監控線接線端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電池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為長方體形狀的空心殼體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蓄電池外殼,包括殼體和設於殼體上的閥控部件,所述殼體的一端設有向外凸起的正極,所述殼體的另一端設有向內凹陷的負極,所述閥控部件設於所述殼體的具有正極的端部。所述外殼的正極與負極分別設有監控線接線端子。所述外殼為長方體形狀的空心殼體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適應分布式蓄電池儲能箱的結構,能夠方便的安裝拆卸蓄電池;採用了正負兩級上下凸凹的結構設計,正負極的連接採用蓄電池自身的重力或者儲能箱的彈簧壓力作用,並取消了傳統蓄電池正負極採用連接極片連接的方式;正負極設計有監測線接線端子,方便監測線的監測。
文檔編號H01M2/02GK202905802SQ20122063727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明者譚茂強, 張旭光, 張雪焱, 賈斌, 谷新梅, 魯麗娟, 賀豔芝 申請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