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站立式腳踏車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4:06:36 4
專利名稱:踏板站立式腳踏車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踏板站立式腳踏車傳動裝置,屬人力腳踏車傳動裝置領域。
現行腳踏車(包括自行車和三輪車)的傳動方法是兩腳圓周轉動,前半周用力作功,後半周返回。傳動系統是鏈輪、鏈條、後飛輪組成的一級傳動。其主要缺點是力矩存在死角。當阻力大時,在死角附近用不上勁,這時主要靠轉動慣性帶過死角。若傳動比大,死角不易克服,傳動比小,兩腳運動頻率加大。圓周傳動,兩腿是垂直用力,力矩作功效率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出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點的輕便、快速,高效的腳踏車傳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腳登踏板呈上下往復運動,轉角控制在以水平線為界上下25度左右,行車姿勢以站立為主,腳登踏板時通過身體重心的轉移,將人體部分重量,同時作用在踏板上,以提高軸向力矩。其傳動系統結構為左右踏板(3、4)固定在踏板飛輪(5)外殼上,踏板飛輪內圈與傳動齒輪軸(7)聯接。在內圈上布置3-4個跳牙,外殼上有30-40個內牙,當踏板向下轉動時,內圈跳牙與外殼內牙嚙合,內圈與外殼同轉。與此同軸安裝的傳動齒輪軸也轉動,傳動齒輪(1)轉動,小齒輪轉動,與小齒輪同軸安裝的鏈輪(6)轉動帶動鏈條(8),後飛輪(9)轉動,這一傳動過程全部完成。當踏板向上轉動時,是靠返程彈簧帶動踏板復位,踏板飛輪內圈不轉,傳動齒輪軸也不轉,整個傳動機構均不轉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1、踏板採用小角度迴轉,力矩穩定。2、用站立式蹬車,能充分發揮腿部力量,通過人體重心轉移,人體部分重量作功,從而大大提高軸向力矩,因此騎車會感到輕便快速。3、徹底消除了車座對人體臀部會陰的摩擦刺激。4、當車輛滑行時,雙腿呈平行站立,距地面100mm,單腿側點就能著地,平穩安全。
圖1是傳動系統圖;圖2是傳動系統A-A剖視圖;圖3是自行車組裝示意圖;圖4是三輪力車組裝示意圖。圖中所示(1)是傳動齒輪;(2)是小齒輪;(3)是右踏板;(4)是左踏板;(5)是踏板飛輪;(6)是鏈輪;(7)是傳動齒輪軸;(8)是鏈條;(9)是後飛輪;(10)是返程彈簧;(11)是後輪。
以下結合附圖用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從
圖1、2可以看出,當左或右踏板向下迴轉時,踏板飛輪外殼轉動,外殼內牙與內圈嚙合,內圈轉動與之同軸安裝的傳動齒輪軸,及傳動齒輪轉動,和傳動齒輪嚙合的小齒輪轉動,與小齒輪同軸安裝的鏈輪轉動,鏈條轉動,後飛輪轉動,帶動後輪轉動。踏板最低能轉到離地面高度是100-120mm,它的定位是由安裝在車架上的定位器控制。
踏板空轉返回主要是依靠返程彈簧,返程彈簧可採用扭轉彈簧。它的一端固定在車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踏板上,左右踏板各一個,踏板向下時扭轉返程彈簧,踏板向上時返程彈簧釋放使踏板返回。返程彈簧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彈簧。
踏板返程實施還可以在踏板上,設計成前掌牽帶式,或後跟牽帶式與返程彈簧同時作用,使踏板與腳掌始終保持良好接觸。前掌牽帶式是在踏板前端設置一段牽帶罩,騎車時腳掌從後向前插入牽帶罩,下車時腳掌從側面和後面能自如退出,要求不能拌腳。
當車輛在原地倒車時,傳動系統會帶動踏板反蹺向前翻轉,可在小齒輪與同軸鏈輪之間設置一道離合裝置。
例如自行車傳動比i=6,傳動齒輪齒數Z1=90,直徑d0=225mm,小齒輪Z2=15,直徑d0=37.5mm,齒輪模數m=2.5 中心距a=131mm三輪力車傳動比i=4傳動齒輪齒數Z1=64,直徑d0=192mm,小齒輪齒數Z2=16,直徑d0=48mm,齒數模數m=3,中心距a=120此時車速自行車15~18公裡/時,三輪車8~10公裡/時。踏板上下頻率45次/分鐘,踏板轉角以水平線為基準上下20度為最好。
鏈輪、鏈條,後飛輪暫按普通標準件,齒輪採用漸開線圓柱齒輪。
權利要求一種踏板站立式腳踏車傳動裝置,由傳動齒輪(1)、小齒輪(2)、右踏板(3)、左踏板(4)、踏板飛輪(5)、鏈輪(6)、傳動齒輪軸(7)、返程彈簧(10)組成,其特徵在於踏板飛輪由內圈與外殼兩部分組成,內圈與傳動齒輪軸同軸,外殼與踏板固定在一起,內圈上布置3-4個跳牙,外殼上有30-40個內牙。
專利摘要一種踏板站立式腳踏車傳動裝置,主要用於改進現行腳踏車(包括自行車和三輪車)傳動裝置。其主要特點是腳蹬踏板呈上下往復運動,行車姿勢以站立為主,腳蹬踏板時,踏板飛輪與傳動齒輪軸同時轉動,隨之傳動齒輪帶動小齒輪、鏈輪、鏈條、後飛輪,直至自行車或三輪力車後輪轉動。這種傳動方法還可利用人體部分重量作功,因而騎車會感到輕便快速。
文檔編號B62M1/24GK2152755SQ9224618
公開日1994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30日
發明者胡力敏 申請人:胡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