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成型機雙氣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2:19:21 2
專利名稱:振動成型機雙氣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素生產用振動成型機。
背景技術:
碳素生產用振動成型機的功能,是將混捏後物料經重錘及模具振壓成陽 極碳塊,屬電解鋁陽極生產的關鍵設備之一。其振壓物料密實程度決定了陽 極消耗周期,亦直接影響到電解鋁的電耗等成本因素。
傳統成型工藝是靠重錘自重施壓結合振動將糊料壓製成型,所生產陽極塊 假比重數值落後於電解鋁工藝的發展。國內碳素生產廠家現有振動成型機基本 上採用傳統的成型工藝,陽極塊質量不易保證。國外有些廠家對振動成型機進 行了改進,在振動成型機上設計有重錘單氣囊預壓結構,因此增加了對糊料實
施的預壓力,改善了振動成型機的預壓性能;但是其重錘振動不易平衡,施壓 不均;提升軸從氣囊中部穿過,氣囊屬動密封,氣壓極易洩漏;且氣囊上聯罩 體,下聯重錘,拆裝極為不便,檢修工作強度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振動成型機雙氣囊結構,該結構能 夠增加重錘預壓力,保證重錘對模腔物料均勻振動施壓,使陽極密度均勻,以 改善陽極塊質量,提高導電率,降低電解鋁單位成本,且能使氣囊拆裝方便, 降低檢修工作強度。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取了以下技術方案振動成型機重錘 增加兩處預壓氣囊,該兩處預壓氣囊安裝於重錘提升軸兩側,屬靜密封型式; 在振動成型機重錘上方增設一個罩體貫穿於重錘提升軸,兩組氣囊裝於罩 體內重錘兩側;在罩體兩側部設有兩組油缸用於鎖緊罩體與模體。
氣囊上部氣囊座與罩體為螺栓聯接,氣囊下部氣囊座與下踏板為螺栓聯接。
氣囊下部氣囊座連同下踏板自然放置在重錘上平面,不用固定,為浮動接
觸形式。
振動成型機重綞增加雙氣囊後,其平衡預壓的原理如下
振動成型機重錘增加雙氣囊後,對糊料實施的預壓力在原有重錘自重壓力 (F,)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氣囊組張力(F2),實際預壓力F二 (F》+ (F2),且增
加的氣囊組張力(F2)作用於罩體、鎖緊油缸、模體和夾臂油缸之間,振臺增加
的負荷只是罩體和氣囊的重量,不作用于振動成型機振動臺下部振動氣囊。這 樣既能有效地對糊料實施預加壓,又能對振臺起到很好的保護。
結構上採用兩處預壓氣囊,能夠提高陽極成型比壓,並保證模腔同一平 面物料受壓均勻,重錘振幅平衡。
氣囊安裝於重錘提升軸兩側,屬靜密封型式,能夠減少洩漏點及故障率。 氣囊布局採用兩組對稱形式,對糊料施力均勻,重錘振幅平衡。
氣囊與重錘採用非固定形式,使氣囊檢修、拆卸方便;且能自制約型機振 動、物料不均勻等不確定因素造成重錘傾斜和徑向擺動。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提高陽極成型塊假比重,並保證陽極密度均勻,極 大地改善陽極塊質量,提高導電率,降低電解鋁單位成本;氣囊拆裝極為方便,
縮短檢修周期。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氣囊結構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本振動成型機雙氣囊結構包括重錘、重錘提升軸等組成部
分,在重錘1上方設置有罩體6,重錘提升軸4從中間穿過罩體6;在重錘l上 面設置有下踏板7,在罩體6內安裝兩個氣囊5,使兩個氣囊5分別在重錘提升 軸4兩側,並位於氣囊罩板5與下踏板7之間,氣囊罩板5與罩體6用螺栓連 接,氣囊頂部氣囊座與氣囊罩板5也用螺栓聯接,氣囊下部氣囊座與下踏板7 用螺栓連接,氣囊5連同下踏板7自然放置在重錘1的上平面上,不用固定, 採取浮動接觸形式;在罩體6兩側部安裝兩組油缸2,使罩體6與振動成型機模 體鎖緊。
權利要求
1.一種振動成型機雙氣囊結構,它包括重錘、重錘提升軸,其特徵在於在重錘(1)上方設置罩體(6),重錘提升軸(4)從罩體(6)中間穿過,在重錘(1)上面有下踏板(7),兩個氣囊(5)在氣囊罩板(3)與下踏板(7)之間,並分別位於重錘提升軸(4)兩側;罩體(6)兩側部設有兩組油缸(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成型機,其特徵在於氣囊罩板(3)與罩體 (6)用螺栓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動成型機,其特徵在於氣囊(5)上部氣囊座 與罩體(6)為螺栓聯接,氣囊(5)下部氣囊座與下踏板(7)為螺栓聯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振動成型機,其特徵在於氣囊(5)下部氣 囊座連同下踏板(7)與重錘上平面為浮動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振動成型機雙氣囊結構,在重錘(1)上方設置罩體(6),重錘提升軸從罩體(6)中間穿過,在重錘(1)上面有下踏板(7),兩個氣囊(5)在氣囊罩板(3)與下踏板(7)之間,並分別位於重錘提升軸兩側;罩體(6)兩側部設有兩組油缸。其中,氣囊罩板(3)與罩體(6)用螺栓連接;氣囊(5)上部氣囊座與罩體(6)為螺栓聯接,氣囊(5)下部氣囊座與下踏板(7)為螺栓聯接;氣囊(5)下部氣囊座連同下踏板(7)與重錘上平面為浮動接觸。本發明能夠提高陽極成型塊假比重,並保證陽極密度均勻,極大地改善陽極塊質量,提高導電率,降低電解鋁單位成本;氣囊拆裝極為方便,縮短檢修周期。
文檔編號B28B1/08GK101347947SQ20071007784
公開日2009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9日
發明者佘建敏, 芾 劉, 耘 周, 姜新立, 衡 張, 張雲貴, 張懷成, 張支君, 張鴻鳴, 曾垂新, 強 李, 陳長聲 申請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