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5:14:36 1
專利名稱: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水體淨化的裝置,屬於受汙染水體淨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採用生物膜法使受汙染水體淨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一般是在水體中放置動態膜反應器或懸掛軟體材料產生生物膜。動態膜反應器結構複雜。成本高,軟體材料容易絞結在一起,影響生物膜量。
中國專利CN2856033公開了《一種汙水處理生物柵網》,包括有金屬網板和纖維束,纖維束固定連接在金屬網板的一面上。纖維束固定連接在金屬網板的兩面上。纖維束可以為尼龍、維倫、晴綸或滌綸編結成束。使用時,將網板插入汙水排放口或固定在汙水河道中即可。汙水流過金屬網板時,水中的溶解氧為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提供保障。固定方式有兩種,第一,將網板插在河道和汙水排放口的橫截面上,使水流方向與板面垂直,則纖維束只固定在網板背水側,使纖維束順水流的方向掛膜,這樣不易使網板堵塞。第二,將網板順水流方向固定在汙水排放出,則纖維束可固定在網板兩側,兩側纖維束對水流均無阻擋作用。上述專利技術需要將生物柵網固定在汙水河道中,不能隨意放置,生物膜量小,淨化效果不理想。
中國專利CN1778710公開了《一種生物柵水體強化淨化方法及其裝置》,主要應用於城市景觀水體水質強化淨化和生態修復中,屬於環境工程與技術領域。本發明通過生態接觸氧化池中自固定形成的懸浮填料及微生物膜和人工投加的螺螄、河蚌等底棲動物,出水口設有升流式懸浮填料的生物過濾區,生態接觸氧化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生態接觸氧化池頂部的網格蓋板上覆人工土壤並種植對臭氣有良好吸收淨化功能的池頂植被覆蓋層,延長了生物柵強化淨化池生態鏈,減少汙泥產量、降低汙泥處理費用,提高水質淨化效果;生物強化淨化池頂植物增氧和水質淨化起輔助作用,降低水質淨化費用;人工複合土壤層及其微生物、植物對淨化池散發臭氣具有良好淨化作用。上述專利技術需要專門施工,構築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受汙染水體淨化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自淨能力強、處理效果好的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包括上下兩個浮圈,兩個浮圈通過剛性連杆連接在一起,兩個浮圈之間設置有一個浮筒,兩個浮圈與浮筒之間的外側均用漁網圍裹,上浮圈上綁紮有水生植物,下浮圈的底部圍裹有漁網並在漁網上懸掛軟體材料。
使用時,將整個沉箱浮島投入汙染水體中,在浮筒的作用下漂浮於水面。兩個浮圈與浮筒之間的漁網和下浮圈上懸掛的軟體材料上就會形成生物膜,對水體進行自淨處理。同時上面浮圈上綁紮的水生植物既美化了環境,也對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具有吸附作用。在生物膜和水生植物的雙重作用下能夠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本發明結構簡單,具有漂浮流動性,無需土建施工,投資少,成本低,處理效果好,同時也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
附圖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軟體材料,2、浮筒,3、剛性連杆,4、上浮圈,5、水生植物,6、下浮圈,7、漁網。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發明的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包括上浮圈4和下浮圈6,兩個浮圈通過剛性連杆3連接在一起。兩個浮圈之間設置有一個浮筒2,上浮圈4與浮筒2之間的外側和下浮圈6與浮筒2之間的外側均用廢舊漁網7圍裹,為了牢固,可以將漁網綁紮住。在上浮圈4上綁紮有水生植物5。下浮圈6的底部圍裹有廢舊漁網並在廢舊漁網上懸掛有軟體材料1,如塑料繩、麻繩等。
使用時,將該浮島直接投於要處理水體中,圍裹的廢舊漁網和下浮圈6上懸掛的軟體材料l上就會形成生物膜,對水體進行自淨處理。上浮圈6上綁紮的水生植物5既美化了環境,也對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具有吸附作用。在生物膜和水生植物5的雙重作用下能夠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包括上下兩個浮圈,兩個浮圈通過剛性連杆連接在一起,其特徵是兩個浮圈之間設置有一個浮筒,兩個浮圈與浮筒之間的外側均用漁網圍裹,上浮圈上綁紮有水生植物,下浮圈的底部圍裹有漁網並在漁網上懸掛軟體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串聯式水體原位生物淨化沉箱沉柵浮島,該浮島包括上下兩個浮圈,兩個浮圈通過剛性連杆連接在一起,兩個浮圈之間設置有一個浮筒,兩個浮圈與浮筒之間的外側均用漁網圍裹,上浮圈上綁紮有水生植物,下浮圈的底部圍裹有漁網並在漁網上懸掛軟體材料。使用時,將整個沉箱浮島投入汙染水體中,在浮筒的作用下漂浮於水面。兩個浮圈與浮筒之間的廢舊漁網和下浮圈上懸掛的軟體材料上就會形成生物膜,對水體進行自淨處理。同時上面浮圈上綁紮的水生植物既美化了環境,也對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具有吸附作用。本發明結構簡單,具有漂浮流動性,無需土建施工,投資少,成本低,處理效果好,同時也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
文檔編號C02F3/32GK101486513SQ200910014499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7日
發明者吳若琳, 建 張, 張成祿, 徐景濤, 邱憲峰, 靖玉明 申請人: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