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剛度乘用車後懸掛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6:44:11 2
專利名稱:高剛度乘用車後懸掛總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剛度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
背景技術:
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是乘用車底盤的一個重要總成部件,它在結構上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轎車的運行穩定與安全性能,同時也影響著轎車底盤的壽命和維修,而且還會對後懸掛總成相聯結的部件造成一定的影響。
現有的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存在著不少缺點。例如,某型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圖1)的後橋軸管(3)和支架(5)一組零件與縱臂(8)和縱臂軸管(4)一組零件通過兩個滾針軸承(2、6)形成擺動。其主要不足在於A.後橋軸管(3)內部的縱臂軸管(4)上的兩個滾針軸承(2、6)分別與後橋軸管(3)和支架(5)兩個零件接觸,在加工中軸承(2、6)與後橋軸管(3)、支架(5)的配合間隙難以保證在最佳狀態,汽車後懸掛總成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變形,最終導致前束與輪胎傾角偏差,從而影響整車行駛性能;B.為了安裝內軸承(2),後橋軸管(3)必須在遠離軸端縮徑,不便於加工,也不易保證加工精度;C.它的兩個滾針軸承(2、6)相距較大(213mm),整體剛性差,容易變形,在車子運行中縱臂(8)和縱臂軸管(4)一組零件的彎矩使軸承(2、6)過早磨損,使縱臂軸管(4)與後橋軸管(3)失去了同軸度,造成車子側滑和輪胎磨損,降低了乘用的舒適性;D.它的後橋軸管(3)的兩端沒有密封,後橋軸管(2、6)容易進水,使後橋軸管(3)過早地鏽蝕,大大降低了使用壽命及增加了維修工作量和維修成本。
又如,現有另一某型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圖2)的縱臂軸管(3)和後橋軸管(2)配合長度幾乎為0,可以看成是配合極不密切、強度和剛度都很差的後橋軸管(2)、支架(4)、縱臂軸管(3)一組零件和縱臂(7),通過兩個軸承(5、8)形成擺動。雖然兩個軸承(5、8)的支點小了,軸承(5、8)不是處於兩組而是處於兩個零件之間,加工較容易保證配合間隙,改善了軸承(5、8)的磨損,但其主要的缺點是,分別加工和安裝在支架(4)中的縱臂軸管(3)與後橋軸管(2),在裝配時難以保證兩者的同軸度,加之縱臂軸管(3)與支架(4)間的配合長度太短,承受縱臂(7)的力矩小,在縱臂(7)力的作用下,縱臂軸管(3)與支架(4)間難免會產生間隙,又會再次失去縱臂軸管(3)與後橋軸管(2)的同軸度,最終導致前束與輪胎傾角偏差,從而影響整車行駛性能。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保證後橋軸管和縱臂軸管的同軸度、便於加工和裝配的乘用車後懸掛總成新結構。它能提高後橋軸管、支架、縱臂軸管的強度和剛度,縮短內外軸承的支點,防止後橋軸管進水,從而減小軸承早期磨損,避免車子側滑和輪胎磨損,減小傾角精度偏差和前束偏差,提高整車行駛性能,增加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圖3)由穩定杆(1)、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支架(4)、前扭杆(6)、內軸承(5)、隔圈(9)、外軸承(8)、縱臂(7)、輪轂軸(10)和後扭杆(11)組成的家用乘用車高剛度後橋,其穩定杆可以是內置(在後橋軸管(2)中)的,也可以是外置(在後橋軸管(2)外)的,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和支架(4)通過緊配合連成一體,內外滾針軸承(5、8)移放到縱擺臂(7)中,縱臂軸管(3)的外軸承(8)採用整體式外圈。
由於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和支架(4)通過緊配合連成一體,因此後懸掛總成的剛性和強度得到提高。
由於內外滾針軸承(5、8)被移放到縱擺臂(7)中,因此兩個滾針軸承(5、8)的支點距離縮短,從而減少縱擺臂(7)彎矩對軸承(5、8)的影響,克服了軸承(5、8)的早期磨損,減少了汽車運行中的變形,減少了輪胎磨損,避免了前束與輪胎傾角偏差變化,從而提高了整車行駛性能。
縱臂軸管(3)的外軸承(8)採用整體式外圈,是為了防止泥水進入後橋軸管(2)引起鏽蝕。
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後懸掛總成整體裝配精度,進一步減小了使用中後橋軸管(2)與縱臂軸管(3)同軸度的變化,保證了汽車前束及輪胎傾角的變化,同時提高了使用壽命,減少了維修工作量。
圖1是現有某型號後懸掛總成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某另一型號後懸掛總成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剛度後懸掛總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3所示的後懸掛總成是方便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高剛度後懸掛總成是由穩定杆(1)、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支架(4)、前扭杆(6)、內軸承(5)、隔圈(9)、外軸承(8)、縱臂(7)、輪轂軸(10)和後扭杆(11)組成,其中,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和支架(4)通過緊配合連成一體;內外滾針軸承(5、8)移放到縱擺臂(7)中;縱臂軸管(3)的外軸承(8)採用整體式外圈。
權利要求1.一種高剛度乘用車後懸掛總成,是由穩定杆(1)、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支架(4)、前扭杆(6)、內軸承(5)、隔圈(9)、外軸承(8)、縱臂(7)、輪轂軸(10)和後扭杆(11)組成,其穩定杆可以是內置(在後橋軸管(2)中)的,也可以是外置(在後橋軸管(2)外)的,其特徵在於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和支架(4)通過緊配合連成一體,從而提高後懸掛總成的剛性和強度;內外滾針軸承(5、8)移放到縱擺臂(7)中,從而縮短兩個滾針軸承(5、8)的支點,減少縱擺臂(7)彎矩對軸承(5、8)的影響,克服了軸承(5、8)的早期磨損,減少了汽車運行中的變形,減少了輪胎磨損,避免了前束與輪胎傾角偏差變化,從而提高了整車行駛性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乘用車高剛度後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縱臂軸管(3)的外軸承(8)採用整體式外圈,以防止泥水進入後橋軸管(2)引起鏽蝕。
專利摘要一種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它是將後橋軸管(2)、縱臂軸管(3)和支架(4)通過緊配合連成一體,將兩個滾針軸承(5、8)移放到縱臂(7)中,從而構成了家用乘用車後懸掛總成的整體式新結構。縱臂軸管(3)的外軸承(8)採用整體式外圈。這種整體式結構的具有很好的強度和剛性,克服了軸承(5、8)的早期磨損,減少了汽車運行中的變形,減少了輪胎磨損,避免了前束與輪胎傾角偏差變化,從而提高了整車行駛性能。同時減輕了後懸掛總成的重量,節能節材;防止泥水進入後橋軸管(2),防止後橋軸管(2)的鏽蝕,減少了維修工作量,提高了後懸掛總成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0G21/00GK2902781SQ20062004187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8日
發明者祁斌 申請人:上海嘉仕久企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