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車輛及其配重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0:02:16 3
專利名稱:工程機械車輛及其配重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車輛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配重組件,還涉及一種配有該配重組件的工程機械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工程車輛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於配重組件和固定裝置的安全性、結構穩定性和定位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現有技術中,配重組件裝卸時,由配重提升機構提供動力。配重定位支撐座焊接在車架體上。為增加接觸面積,支撐座支撐板要不低於車架體上表面,而焊接在支撐板上的導向塊必須高於車架體上表面,從而形成車架體上的明顯凸起,實現安裝時的定位功能。
配重定位支撐座採用多個板件組合焊接,工序複雜繁瑣,且準確性不易保證,配重定位支撐座孤立於車架體,與配重接觸面積較小,結構強度上應力較大,易發生結構變形或焊縫開裂等破壞現象,配重定位支撐座上導向塊在車架體上形成明顯凸起,不僅破壞整體美觀效果,還存在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現有的配重組件,結構複雜,定位不準確,安裝穩定性差,安全隱患嚴重,接觸面積少,不能實現減震功能,不能避免因應力過大造成的結構損壞。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配重組件,主要解決現有技術中配重組件存在結構複雜,定位不準確,安裝穩定性差,安全隱患嚴重,接觸面積少,不能實現減震功能,不能避免因應力過大造成的結構損壞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於工程車輛的配重組件,該配重組件包括配重塊和固定裝置,該配重塊的下表面設有導向柱;該固定裝置包括設於該工程車輛的車架蓋板下方的彈性承載單元以及設於該車架蓋板上的定位孔;其中,當該導向柱穿過該定位孔並抵壓該彈性承載單元時,該車架蓋板與該彈性承載單元共同支撐該配重塊。
其中,該配重塊的下表面設有導向斜面,該導向斜面以直角、斜面和圓弧的方式過渡,該導向斜面與該車架蓋板的相應安裝面相匹配以定位該配重塊。
其中,該彈性承載單元包括底板、支撐板、彈簧、通過鉚接、鑲接、螺接或焊接在該底板的上部的導向軸套以及通過鉚接、鑲接、螺接或焊接在該支撐板的下部的導向軸,該導向軸套與該導向軸活塞式配合,該彈簧設於該底板和該支撐板之間並與該導向軸套和該導向軸套接,且該彈簧為高強彈簧,該支撐板用於支撐該導向柱。
其中,該彈性承載單元包括安裝圈和限位圈,該安裝圈與該定位孔同心並固定於該車架蓋板的下表面,該限位圈與該定位孔同心並固定於該安裝圈的上表面,該限位圈的上表面與該車架蓋板的上表面的平齊。
其中,該彈性承載單元包括安裝螺栓,該安裝螺栓將該安裝圈和該限位圈連接起3來。其中,該支撐板包括凸臺部和外緣部,該凸臺部用於與該導向柱相抵接,該外緣部的外徑小於該安裝圈的內徑。其中,該彈性承載單元包括支撐座,該支撐座固定於該工程車輛上,該底板焊接於該支撐座內部。其中,當取出該配重塊時,該導向柱離開該定位孔,該支撐板和該導向軸在該彈簧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直到該支撐板的該外緣部抵接該安裝圈為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配重組件的工程車輛。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提供的配重組件,使結構簡單,定位準確,能夠有效提升安裝穩定性,避免安全隱患,擴大接觸面積,實現減震功能,有效避免因應力過大造成的結構損壞。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其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重塊與車架蓋體配合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配重塊翻轉面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固定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的彈性承載單元的分解示意圖;圖5是圖3所示的截面A的局部示意圖;圖6是圖3所示的截面B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3,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重塊與車架蓋體配合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配重塊翻轉面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固定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工程車輛的配重組件10,該配重組件10包括配重塊100和固定裝置200。該配重塊100的下表面設有導向柱101。在本實施例中,該配重塊100可以大致分為三塊,即中間的主體部103和分別位於該中間主體部103兩側邊的兩個側邊部104,該主體部103的厚度小於該兩個側邊部104的厚度,該導向柱101設置在該主體部103靠近該兩個側邊部104的下表面的兩側邊,並且,該導向柱101的長度與該主體部103的厚度之和與該側邊部104的厚度相近。該配重塊100用於增加工程車輛自身的重量。
該固定裝置200作為輔助件用於承載並定位該配重塊100。
該配重塊100還包括導向斜面102,該導向斜面102設於配重塊100的下表面,該導向斜面102設在該主體部103靠近該兩個側邊部104的導向柱101的兩側邊,該導向斜面102以直角、斜面和圓弧的方式過渡到側邊部104。
該固定裝置200包括設於該工程車輛的車架蓋板300下方的彈性承載單元210以及設於所述車架蓋板300上的定位孔220 ;該導向柱101穿過該定位孔220並抵壓該彈性承載單元210時,該車架蓋板300與該彈性承載單元210共同支撐該配重塊100。
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導向斜面102與該車架蓋板300的相應安裝面相匹配以定位該配重塊100,該相應安裝面主要是車架蓋板300上表面,車架蓋板300兩側壁分別設有固定裝置200,通過該固定裝置200使該導向柱101準確定位,該導向斜面102準確與該車架蓋板300上表面準確配合。
具體而言,請參閱圖4,圖4是圖1所示的彈性承載單元的分解示意圖。
如圖4所示的彈性承載單元210包括底板201、支撐板202、彈簧203、導向軸套 204、導向軸205。
在本實施例中,底板201、支撐板202、彈簧203、導向軸套204、導向軸205顯示為一個、二個或三個,但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工程機械設備的組裝和拆卸過程中需要控制的組裝模塊的數量根據需要相應設置底板201、支撐板202、彈簧203、導向軸套204、導向軸 205的數量。
在本實施例中,導向軸套204可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底板201上部,或者通過鉚接、鑲接、螺接等方式固定在該支撐板202的下部的導向軸205,該導向軸套204與該導向軸205活塞式配合,該彈簧203設於該底板201和該支撐板202之間並與該導向軸套204 和該導向軸205套接,該彈簧203為高強彈簧,該支撐板202用於支撐該導向柱101。
進一步地,該支撐板202通過底板201的支撐,彈簧203的彈簧作用向上頂起,使支撐板202上表面與車架蓋板300上表面平齊。
具體地,該彈性承載單元210包括安裝圈206和限位圈207,該安裝圈206和該限位圈207上表面設有螺孔。在本實施例中,該安裝圈206和該限位圈207上表面螺孔顯示為各四個,但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工程機械設備的組裝和拆卸過程中需要控制的組裝模塊的數量任意設置安裝圈206和該限位圈207螺孔的數量,且至少各四個。該安裝圈206與該定位孔220同心並固定於該車架蓋板300的下表面,該限位圈207與該定位孔220同心並固定於該安裝圈206的上表面,該限位圈207的上表面與該車架蓋板300的上表面平齊。
請參閱圖5和圖6,圖5是圖3所示的截面A的局部示意圖;圖6是圖3所示的截面B的局部示意圖。
如圖5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安裝圈206和限位圈207通過安裝螺栓208連接在車架蓋板300的上表面,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安裝圈206和限位圈207亦可通過安裝螺栓208連接在車架蓋板300的下表面;該安裝圈206和限位圈207還可以穿過該定位孔220 嵌接在定位孔220內壁,實現封閉配重裝置兩部分。
裝配時,該彈性承載單元210包括安裝螺栓208,該安裝螺栓208通過螺孔將該安裝圈206和該限位圈207連接起來。
請繼續參閱圖1至圖3,具體該支撐板202包括凸臺部2021和外緣部2022,該凸臺部2021用於與該導向柱101相抵接,該外緣部2022的外徑小於該安裝圈206的內徑,通過底板201支撐和彈簧203的彈簧作用下,使凸臺部2021上表面與車架蓋板300上表面平齊,此裝置合理隱藏在車架體中,使車架體表面平整,行走方便。
請繼續參閱圖4,該彈性承載單元210包括支撐座2101,該支撐座2101固定於該工程車輛上,該底板201焊接於該支撐座2101內部,使結構緊湊。
請一併參閱圖1,圖3和圖4,具體的裝配過程中,當取出該配重塊100時,該導向柱101離開該定位孔220,該支撐板201和該導向軸205在該彈簧203的作用下向上運動, 直到該支撐板202的該外緣部2022抵接該安裝圈206為止。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工程機械車輛,該工程車輛配置有上的配重組件10。
綜上所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本發明公開的配重組件10能夠提升安裝穩定性,避免了安全隱患,擴大了接觸面積,實現減震功能,有效避免因應力過大造成的結構損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工程車輛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配重塊,所述配重塊的下表面設有導向柱;固定裝置,包括設於所述工程車輛的車架蓋板下方的彈性承載單元以及設於所述車架蓋板上的定位孔;其中,當所述導向柱穿過所述定位孔並抵壓所述彈性承載單元時,所述車架蓋板與所述彈性承載單元共同支撐所述配重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的下表面設有導向斜面, 所述導向斜面與所述車架蓋板的相應安裝面相匹配以定位所述配重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承載單元包括底板、支撐板、彈簧、焊接在所述底板的上部的導向軸套以及焊接在所述支撐板的下部的導向軸,所述導向軸套與所述導向軸活塞式配合,所述彈簧設於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撐板之間並與所述導向軸套和所述導向軸套接,所述支撐板用於支撐所述配重塊的導向柱。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承載單元包括安裝圈和限位圈,所述安裝圈與所述定位孔同心並固定於所述車架蓋板的下表面,所述限位圈與所述定位孔同心並固定於所述安裝圈的上表面,所述限位圈的上表面與所述車架蓋板的上表面平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承載單元包括安裝螺栓,所述安裝螺栓將所述安裝圈和所述限位圈連接起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包括凸臺部和外緣部,所述凸臺部用於與所述導向柱相抵接,所述外緣部的外徑小於所述安裝圈的內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承載單元包括支撐座,所述支撐座固定於所述工程車輛上,所述底板焊接於所述支撐座內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當取出所述配重塊時,所述配重塊的導向柱離開所述定位孔,所述支撐板和所述導向軸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直到所述支撐板的所述外緣部抵接所述安裝圈為止。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配重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為高強彈簧。
10.一種工程機械車輛,其特徵在於,所述工程車輛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配重組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工程車輛的配重組件,該配重組件包括配重塊和固定裝置,該配重塊的下表面設有導向柱;該固定裝置包括設於該工程車輛的車架蓋板下方的彈性承載單元以及設於該車架蓋板上的定位孔;其中,當該導向柱穿過該定位孔並抵壓該彈性承載單元時,該車架蓋板與該彈性承載單元共同支撐該配重塊。本發明提供的配重組件結構簡單,定位準確,能有效提升安裝穩定性,避免安全隱患,其擴大了接觸面積,實現了良好的減震功能,有效地避免了因應力過大造成的結構損壞。
文檔編號B62D63/04GK102556205SQ2012100243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3日
發明者劉權, 張冠勇, 詹純新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