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4:30:46 2
專利名稱: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弧形葉片的凸面具有導流部的散熱風扇。
公知筆記本計算機的體積小,為使其具有輕、薄的特性,業者已經將散熱風扇由直進直出的方式,改進為直進橫出的方式(如鼓風機型),如圖8及圖9所示,其為現有的散熱風扇,其是於轉盤81周緣延伸具有曲面的葉片82,葉片82則具有傾斜的切風角a,並以葉片82的弧面導風,並於此處增壓,使空氣能夠具有壓力而被推出;但是,此種風扇只具有上吸側出的功能,因此即只能對單一方向的系統熱量散熱,對於上、下皆需散熱的機種即不適用,且葉片82隻能以其切風角a對極少的空氣進行切風,其產生的噪音故然很小,但是吸風量亦是不足;其次,此種散熱風扇通常以塑料射出製造而成,方可降低成本,但塑料射出所需的模具,必需配合複雜的葉片82弧面設計,因此其模具即不能上、下開模,而必須有多數模仁(圖中未示)伸入各葉片82之間,但是此種模具的製造複雜及成本極高,而對於極需降低成本的零件,並不適用。
另有一種如
圖10及
圖11所示的公知散熱風扇,其是於轉盤91的周圍向外略為斜向凸伸多數直片狀的葉片92,而為上、下皆可吸風,且與上述者比較可上、下對系統散熱。而於製造時,故然可改進前述切風型散熱風扇的製造複雜程度及成本,而為可上、下開模,但是此種葉片92於轉動時,並非對空氣進行切風,而是拍打,其恰如以木板拍打水面不但易濺起水花,更是會產生較大的噪音,而且葉片92於拍打空氣時,葉片92上、下緣的空氣會被推擠而出,並對上、下的進風產生阻力,此一組力會直接影響馬達(圖中未示)的負載,進而降低馬達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其具有一圓盤,該圓盤的底部具有一向上凹陷的容置部,且該圓盤的周緣具有多個向外呈弧形延伸的葉片,該多個葉片呈弧形延伸,而於各該葉片上形成一凸面及一凹面,該凸面上具有一與該葉片的凹面反向凸出的導流部,該導流部與該葉片相連位置至少具有一弧面,以增加出風方向的導流效果。
按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中,該圓盤及該多個葉片設於一殼體中,該殼體於頂部及底部分別具有一進風口,且該殼體的側邊則具有一出風口,而該殼體底部進風口內側設有一固定盤,該固定盤中央位置處設有一馬達,該馬達具有一向上延伸的轉軸,該轉軸的上端是結合於該圓盤的中心處;其中,該圓盤的容置部可容置該馬達;其中,各該葉片與該圓盤各接合位置的法線呈15°-75°的夾角;其中,該導流部設於該葉片的上下之間,或設於該葉片的底緣位置,或設於該葉片的接近底緣或頂緣位置。
附圖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其中箭頭是指空氣流動方向;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其中箭頭是指空氣流動方向;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圖4的V-V剖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側視圖;圖8為公知散熱風扇的立體圖;圖9為圖8的側視圖;
圖10為另一種公知散熱風扇的立體圖;
圖11為
圖10的側視圖。
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請參見
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設於一殼體10中,該殼體10於頂部及底部分別具有一進風口11,且該殼體10的側邊則具有一出風口12,而該殼體10底部進風口11內側設有一固定盤13,該固定盤13中央位置處設有一馬達14,該馬達14具有一向上延伸的轉軸141,該轉軸141的上端結合於一圓盤20的中心處,該圓盤20的底部具有一向上凹陷的容置部22,該容置部22中可容置該馬達14,另外該圓盤20的周緣具有多個向外呈弧形延伸的葉片21,該多個葉片21呈逆時針弧形延伸(由上向下觀之),各葉片21並與該圓盤20各接合位置的法線L呈15°-75°的夾角,而於各該葉片21上形成一凸面211及一凹面212,該凸面211的一側上、下的中間位置,具有一與該葉片21的凹面212反向凸出的導流部213,該導流部213與該葉片21上下相連位置分別具有一弧面214。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受該馬達14的驅動,而逆時針轉動時(由上向下觀之),該殼體10內的周圍形成一擾流空間H,而該圓盤20周緣的各該葉片21則對其旋轉路徑前端的空氣切風,而該空氣於受到切風同時,亦被該葉片21的凸面211往前推動,此處的空氣被帶動離開後,其它的空氣則由該進風口11進入,另外被切風並帶走的空氣,則順著該導流部213與該凸面211間的弧面214,往該葉片21的開放端流動(如圖2及圖3所示),空氣離開葉片21的推動後,會於殼體10的排放空間H中形成增壓,受增壓的空氣即可由該出風口12排出。
當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本實用新型是設於一筆記本計算機(圖中未示)內部,由於本實用新型受馬達14驅動時,該葉片21的導流部213分隔出上、下該二弧面214,以使由上、下進風口11進入的空氣皆可被該葉片21帶動,該葉片21上下二側皆可對空氣產生切風,因此該殼體10上、下的進風口11皆可將計算機(圖中未示)系統產生的熱量吸入,故本實用新型可進行雙向進風,其散熱效果較佳。另外,各該葉片21對空氣進行切風時,是將空氣直接依弧面214而往其內側及葉片21的外側端緣流動(如圖3所示),故被切風的空氣不會向上、下二側竄流,因此對進風口11吸入的空氣,並不會造成阻力,當此進風的阻力降低時,該馬達14的負載亦可降低,該馬達14的壽命亦可增長,而且本實用新型的葉片21是以弧面214對空氣切風及增加導流效果,而非拍打,故可降低噪音的產生。其次,本實用新型的葉片21不具有複雜的曲面,故在製造時,可設計為上下開模,製造成本亦可降低。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散熱風扇的葉片21可對上、下進風口11進入的空氣皆可被該葉片21帶動,以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並以葉片21的弧面切風及增加導流效果,以降低噪音的產生,同時亦使空氣不向上、下竄流,除了減少吸入空氣的阻力外,並可增加出風量,亦可減少馬達14的負載,以增加馬達14的壽命。更於藉由葉片21導流部213的設計,以使其模具的設計較為簡單,以降低製造的成本。
當然,本實用新型仍存在許多實施例,其間僅有細節上的變化。請參見圖6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是將該葉片31上的導流部32設於其底緣位置,該導流部32與該凸面33間的僅具有上方弧面34,亦即該葉片31帶動上方進風口(圖中未示)的效果較佳,使本實用新型亦可與公知者相同而具有單向抽風的功能。
請參見圖7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是將該導流部41設於該葉片42較近頂緣位置,使該葉片42具有不同大小的弧面43,而可針對不同進風口(圖中未示)面積而設置不等的導流部41上、下寬度的葉片42。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具有的優點是,在其結構上,藉由葉片上、下的弧面可對上、下進風口進入的空氣皆可被該葉片帶動,以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提供一種以葉片的弧面切風,以降低噪音的產生,同時亦使空氣不向上、下竄流,以減少吸入空氣的阻力,及增加吸風量,並減少馬達的負載,以增加馬達壽命;同時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還提供一種供由葉片導流部的設計,以使其模具的設計較為簡單,以降低製造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其具有一圓盤,該圓盤的底部具有一向上凹陷的容置部,且該圓盤的周緣具有多個向外呈弧形延伸的葉片,該多個葉片呈弧形延伸,而於各該葉片上形成一凸面及一凹面,該凸面上具有一與該葉片的凹面反向凸出的導流部,該導流部與該葉片相連位置至少具有一弧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圓盤及該多個葉片是設於一殼體中,該殼體於頂部及底部分別具有一進風口,且該殼體的側邊則具有一出風口,而該殼體底部進風口內側設有一固定盤,該固定盤中央位置處設有一馬達,該馬達具有一向上延伸的轉軸,該轉軸的上端是結合於該圓盤的中心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圓盤的容置部可容置該馬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各該葉片與該圓盤各接合位置的法線呈15°-75°的夾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流部設於該葉片的上下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流部設於該葉片的底緣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流部設於該葉片的接近底緣或頂緣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散熱風扇的改進結構,其是於圓盤的底部具有向上凹陷以容納馬達的容置部,並於圓盤的周緣具有多個向外呈弧形延伸的葉片,該多個葉片是於圓盤周緣規則排列,而於各葉片的二面形成凸面及凹面,於凸面上具有與該葉片的凹面反向凸出的導流部,其中導流部與葉片相連位置至少具有一弧面。該散熱風扇改進結構可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並可降低進風阻力,減少馬達負載,從而增加其壽命,而且其模具較為簡單,則可降低製造成本。
文檔編號F04D29/38GK2476669SQ0121976
公開日2002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20日
發明者梁德, 劉喜烘 申請人:升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