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逃生救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1:27: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用逃生救生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行駛過程中的意外事故,尤其是車輛不慎掉入水中時,人員困在密閉的車廂內,如不及時救援,漫入車內的水會給駕駛員及車內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危險。但有時一味等待救援也不可取,自救才是最佳的脫險方式,現常用逃生錘敲碎車窗玻璃逃出,但如果水較深的話,對於不會遊泳的車內人員來說溺水的危險,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能實現車內人員自我逃生、並快速脫離水下危險區域的救生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能快速擊碎車窗玻璃逃出車內並浮出水面而脫離危險的車用逃生救生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用逃生救生裝置,具有供使用者手握的本體部,所述的本體部前端連接有開口朝後的筒體,本體部後端設有充氣後供人員水中浮起的氣囊,筒體前端設有可擊碎車窗玻璃快速逃生的錐形合金頭,筒體內設有出氣口朝後的存儲有高壓氣體的儲氣罐,氣囊與儲氣罐之間設有與本體部內壁密封配合移動的滑塊,滑塊前端具有前移刺破儲氣罐出氣口的針刺部,滑塊後端與氣囊密閉連接,所述的滑塊內具有貫通儲氣罐出氣口與氣囊的充氣通道,本體部上安裝有頂推滑塊前移的撥杆。
優選地,所述的針刺部為安裝於滑塊中心頭部呈尖錐形的中空管。
也可以,所述的針刺部為安裝於滑塊上所述充氣通道一側且頭部具有尖刺的實心杆。
為提高整體密封性,所述的滑塊外圈與本體部內壁間設有第一密封圈,儲氣罐出氣口的口部端面與本體部相抵處設有第二密封圈。
為方便使用者能快速刺破氣囊,所述的撥杆呈S形,撥杆底部折彎處與本體部外壁鉸接,撥杆底端頂壓在滑塊端面上,撥杆端部具有供使用者向外扳動撥杆而推動滑塊前移的扳手。
為方便人員在黑暗之中逃生,所述的本體部外壁上設置有以鋰電池為電源的LED燈。
為方便安全保管,所述的氣囊外圍包覆有在氣囊充氣後可自動打開的氣囊外套,氣囊外套與本體部後端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使用方便,利用錐形合金頭用力擊碎車窗玻璃逃離車內後,通過針刺部刺破儲氣罐出氣口端面的膜片,使儲氣罐內的高壓二氧化碳通過充氣通道充入氣囊內,膨脹的氣囊漲開氣囊外套形成一個救生圈,藉助其作用幫助車內人員快速浮出水面,逃離落水的危險區域,實現自救。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本體部 2.筒體 3.氣囊 4.錐形合金頭 5.儲氣罐 6.滑塊 7.針刺部 8.充氣通道 9.撥杆 10.第一密封圈 11.第二密封圈 12.扳手 13.LED燈 14.氣囊外套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是本發明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車用逃生救生裝置,具有供使用者手握的本體部1,所述的本體部1前端螺紋連接有開口朝後的筒體2,本體部1後端設有充氣後供人員水中浮起的氣囊3,氣囊3外圍包覆有在氣囊3充氣後可自動打開的氣囊外套14,氣囊外套14與本體部1後端連接,筒體2前端設有可擊碎車窗玻璃快速逃生的錐形合金頭4,筒體2內設有出氣口朝後的存儲有高壓氣體的儲氣罐5,該高壓氣體為二氧化碳氣體。
所述的氣囊3與儲氣罐5之間設有與本體部1內壁密封配合移動的滑塊6,滑塊6前端具有前移刺破儲氣罐5出氣口的針刺部7,所述的針刺部7為安裝於滑塊6中心且頭部呈尖錐形的中空管,該中空管穿過滑塊6向後延伸至氣囊3並與氣囊3密閉連接,針刺部7內具有的內孔形成貫通儲氣罐5出氣口與氣囊3的充氣通道8,本體部1上安裝有頂推滑塊6前移的撥杆9。
所述的撥杆9呈S形,撥杆9底部折彎處與本體部1鉸接,撥杆9底端頂壓在滑塊6端面上,撥杆9端部具有供使用者向外扳動撥杆9而推動滑塊6前移的扳手12,這樣設置的撥杆9具有槓桿作用力,便於使用者能輕鬆快捷地推動滑塊6移動。
所述的滑塊6外圈與本體部1內壁間設有第一密封圈10,儲氣罐5出氣口的口部端面與本體部1相抵處設有第二密封圈11,以提高本裝置的整體密封性能。
所述的本體部1外壁上還設置有以鋰電池作為電源的LED燈13,便於使用者在黑暗中照明,觀察周圍狀況。
如圖2所示的是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車用逃生救生裝置,與第一種實施例結構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針刺部7為安裝於滑塊6上所述充氣通道8一側且頭部具有尖刺的實心杆。
本發明使用方便,在車輛發生落水危險時,駕駛員抓住本裝置的本體部1,利用筒體2前端的錐形合金頭4用力擊碎車窗玻璃逃離車內,與此同時,快速按下扳手12,使撥杆9繞其與本體部1的鉸接點轉動而推動滑塊6前移,前移的滑塊6帶動針刺部7刺破儲氣罐5出氣口端面的膜片,由此使得儲氣罐5內的高壓二氧化碳通過充氣通道8快速充入氣囊3內,膨脹的氣囊3漲開氣囊外套14形成一個救生圈,藉助其作用幫助車內人員快速浮出水面,逃離落水的危險區域,實現自救。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並加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