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5:17:1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多因慢性泌尿系感染累及前列腺,也可由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治療不徹底所致。西醫對此病也有多種方法,但總的來說療效不理想。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據其臨床症狀,中醫把它歸於「淋證,尿濁」等範疇,其發病機理多與溼熱有關。如《丹溪心法》雲:「淋有五,皆屬於熱」。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為溼熱之邪,蘊結下焦,瘀結會陰,氣血阻滯,影響到膀胱氣化功能。所以,中醫治療此病的基本大法就是清利溼熱,祛瘀散結。再根據「邪之所奏,其氣必虛。久病入絡」等中醫理論,扶正治療和活血通絡治療,也是必須的。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短、治癒率高,能夠有效地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為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配比的組份組成:黃芪30-35g、牛膝30-35g、龍膽草15_18g、王不留行20-25g、地龍15-20g、虎杖30-35g、魚腥草30_35g、敗醬草40_45g、澤蘭15_20g、穿山甲珠10-12g、皂角刺 30-35g、蒲公英 50-55g、黃柏 10_15g、甘草 10_12g、大黃 4_6g。藥理分析:
本發明中藥:黃芪,甘、溫。入脾肺經,補氣昇陽,託瘡生肌,利尿消腫。牛膝,苦、酸、平。入肝、腎經,活血通經,引血下行,利尿通淋。龍膽草,苦、寒。入肝、膽經,瀉肝降火,清利溼熱。王不留行,甘、苦、平。入肝、胃經,通乳消腫,活血通經。地龍,鹹、寒。入肝、腎、肺經,清熱止痙,通絡療痺,利尿通淋。虎杖,微苦、酸、平。入肝、腎經,祛風勝溼,利尿通淋,清熱解毒。魚腥草,辛、微寒。入肺、腎、膀胱經,解熱毒,消痛腫,利尿通淋。敗醬草,辛、苦、微寒。入胃、大腸、肝經,清熱解毒,行瘀排膿。澤蘭,苦、辛、微溫,入肝、脾、腎經,活血去瘀,行水消腫。穿山甲珠,鹹,微寒。入肝、胃經,消腫排膿,通經下乳,穿山甲珠鹹能軟堅,性善走竄,可透達經絡,直達病所。皂角刺,辛、溫。入肝、胃經,皂角刺辛散溫通,性級銳利,能攻走血脈,直達病所。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經,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黃柏,苦、寒,入腎、膽、膀胱經,長於瀉腎家之火,清下焦溼熱。甘草,甘、平,入脾、胃、心、肺經,補中益氣,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大黃,苦、寒,入胃、大腸、脾、肝、心包經,清腸通便,瀉火解毒,逐瘀通經。以上諸藥合用,補氣活血,清熱解毒痛淋,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療效快、治癒率高,沒有副作用。製備、服用方法及用量:取本發明方,先用涼水浸泡I小時,後共煎煮兩遍。第一遍先煎沸穿山甲珠30分鐘,再入餘下中藥,先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沸30分鐘後濾出300ml。第二遍,武火煎沸,改文火煎沸40分鐘後濾出300ml。兩遍混合共600ml。每日三餐前30分鐘溫服,每次200ml。有益結果:本發明方多年來應用於臨床,共治療43例患者,治癒25例,有效17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97.69%。
具體實施方式
: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配比的組份組成:黃芪30-35g、牛膝30-35g、龍膽草15_18g、王不留行20_25g、地龍15_20g、虎杖30-35g、魚腥草30-35g、敗醬草40_45g、澤蘭15_20g、穿山甲珠10_12g、皂角刺30_35g、蒲公英50_55g、黃柏10_15g、甘草10_12g、大黃4_6g。實施例2:—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其中各種原料藥物的優選重量配比為:黃芪30g、牛膝30g、龍膽草15g、王不留行20g、地龍15g、虎杖30g、魚腥草30g、敗醬草40g、澤蘭15g、穿山甲珠10g、皂角刺30g、蒲公英50g、黃柏10g、甘草10g、大黃4g。臨床療效總結:
一、一般資料: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療效標準:
治癒:臨床症狀消失,直腸指診前列腺腫大,壓痛消失,中央溝復現正常,前列腺液檢查正常。有效:自覺症狀消失或顯著減輕,直腸指診前列腺腫大基本消失,無壓痛或輕微壓痛,中央溝稍復現,前列腺液常規檢查白細胞數較前明顯減少,卵磷脂小體隨之增加或基本恢復正常。
無效:服藥20劑以上,症狀無明顯改善,直腸指診及前列腺液無變化。本發明中藥多年來應用於臨床,共治療36例患者,最小年齡27歲,最大年齡63歲,已婚31例,未婚5例。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4年。服藥最少者17劑,最多38劑。二、診斷標準:
臨床症狀有尿頻、尿痛、排尿不盡感。會陰部疼痛或骶部痛等。直腸指診前列腺可有輕度觸痛,尿後和便後,尿道口常見有白色分泌物,鏡檢可見白細胞,按摩前列腺取前列腺液,鏡檢可見較多的白細胞,培養可有細菌生長。三、製備、服藥方法和用量:取本發明方,先用涼水浸泡I小時,後共煎煮兩遍。第一遍先煎沸穿山甲珠30分鐘,再入餘下中藥,先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沸30分鐘後濾出300ml。第二遍,武火煎沸,改文火煎沸40分鐘後濾出300ml。兩遍混合共600ml。每日三餐前30分鐘溫服,每次200ml。本發明中藥,大量用敗醬草和蒲公英,未發現副作用,反覺得療效提聞。四、治療效果:本發明方多年來應用於臨床,以服藥25劑的標準統計:治癒23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 %。五、典型病例:
病例1:劉XX,男,38歲,農民。2003年5月13日初診。經中心醫院詳細檢查確診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已經3年,多次服用中西藥,療效不理想。生氣和勞累加劇,反覆發作。近一周來,小便刺痛,排尿不暢。在市某醫院做前列腺液檢查和培養,又診為慢性前列腺炎。於是服用本發明中藥,服完5劑藥後,感覺小效,10劑後自覺臨床症狀明顯減輕。共服用25劑藥,病痊癒。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2:於X X,男,28歲,工人。2005年10月初診。以往身體健康,近一周來,尿頻、尿痛、尿道滴白。在市裡某醫院做前列腺液檢查平培養,診斷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聽朋友介紹來我處服用中藥。5劑後臨床症狀顯著好轉,繼續用藥12劑,病癒。隨訪4年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配比的組份組成:黃芪30-35g、牛膝30-35g、龍膽草15_18g、王不留行20_25g、地龍15_20g、虎杖30-35g、魚腥草30-35g、敗醬草40_45g、澤蘭15_20g、穿山甲珠10_12g、皂角刺30_35g、蒲公英50_55g、黃柏10 _15g、甘草10_12g、大黃4_6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一種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藥,是由黃芪、牛膝、龍膽草、王不留行、地龍、虎杖、魚腥草、敗醬草、澤蘭、穿山甲珠、皂角刺、蒲公英、黃柏、甘草、大黃。本發明中藥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療效好、療程短、治癒率高,總有效率97.69%。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3083452SQ2012105292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明者宋協勘 申請人:宋協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