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1:20:46 3
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包括帶輪、內圈、左擋板和右擋板,帶輪為圓筒形,內圈位於所述帶輪內且與帶輪同軸設置,帶輪的內壁周向開設有至少兩條內滾道,內圈的外壁開設有與內滾道對應的外滾道,內滾道與外滾道之間設有滾動體,滾動體之間設有保持架,左擋板的右端面設有第一定位臺階,第一定位臺階套設在內圈的左端,右擋板的左端面設有第二定位臺階,第二定位臺階套設在所述內圈的右端,左擋板和右擋板上均開設有中心孔,一螺栓從右向左依次穿過右擋板和左擋板後固定在機架上。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安裝誤差小,使其運行更加穩定;且使用壽命長。
【專利說明】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動件,特別涉及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在現代發動機組件中,發動機各附件都是通過安裝在軸上的皮帶輪來接受曲軸主動輪的傳動動力進行工作的,隨著技術的發展,發動機皮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由於多楔帶具有傳動振動小、散熱快、運轉平穩、輕薄耐用的特點,現今被廣泛的使用於驅動發動機組件中的發電機、空調壓縮機、水泵、風扇等發動機附件。傳統的多楔帶輪通常通過軸承安裝在軸上,結構複雜,組裝十分不便,降低了裝配效率,且安裝誤差大,在長期運行使用後,易造成多楔帶打滑,影響發動機組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快捷、安裝誤差小、使用壽命長的多楔帶惰輪組件。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包括帶輪1、內圈2、左擋板3和右擋板4,所述帶輪I為圓筒形,所述內圈2位於所述帶輪I內且與所述帶輪I同軸設置,所述帶輪I的內壁周向開設有至少兩條內滾道101,所述內圈2的外壁開設有與所述內滾道101對應的外滾道201,所述內滾道101與外滾道201之間設有滾動體5,所述滾動體5之間設有保持架6,所述左擋板3的右端面設有第一定位臺階301,所述第一定位臺階301套設在所述內圈2的左端,所述右擋板4的左端面設有第二定位臺階401,所述第二定位臺階401套設在所述內圈2的右端,所述左擋板3和右擋板4上均開設有中心孔,一螺栓6從右向左依次穿過所述右擋板4和左擋板3後固定在機架7上。
[0007]進一步的,還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位於所述內圈2內,且所述套筒8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擋板3和右擋板4接觸,所述螺栓6從右向左依次穿過所述右擋板4、套筒8和左擋板3後固定在所述機架7上。
[0008]進一步的,所述套筒8的左端與所述左擋板3之間設有第一墊片9,所述套筒8的右端與所述右擋板4之間設有第二墊片10。
[0009]進一步的,所述左擋板3的左端面開設有定位槽302,所述定位槽302內安裝有墊圈11。
[0010]進一步的,所述右擋板4的外徑大於或等於所述內滾道101的直徑。
[0011]進一步的,還包括防塵蓋12,所述防塵蓋12位於所述左擋板3與所述內圈2之間。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安裝誤差小,使其運行更加穩定;且使用壽命長。【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左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右擋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帶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內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閱圖1?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包括帶輪1、內圈2、左擋板3和右擋板4,該帶輪I為圓筒形,內圈2位於帶輪I內且與帶輪I同軸設置,在帶輪I的內壁周向開設有至少兩條內滾道101,優選的為三條,在內圈2的外壁開設有與內滾道101對應的外滾道201,即位置相互對應,在內滾道101與外滾道201之間設有滾動體5,該滾動體5為滾珠或滾柱,在滾動體5之間設有保持架6,在左擋板3的右端面設有第一定位臺階301,該第一定位臺階301套設在內圈2的左端,在右擋板4的左端面設有第二定位臺階401,該第二定位臺階401套設在內圈2的右端,且在左擋板3和右擋板4上均開設有中心孔,一螺栓6從右向左依次穿過右擋板4和左擋板3後固定在機架7上。為了防止螺栓過緊而造成左擋板和右擋板變形,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有套筒8,該套筒8位於內圈2內,且套筒8的兩端分別與左擋板3和右擋板4接觸,螺栓6從右向左依次穿過右擋板4、套筒8和左擋板3後固定在機架7上;進一步的,在套筒8的左端與左擋板3之間設有第一墊片9,在套筒8的右端與右擋板4之間設有第二墊片10 ;同時,該套筒8也可以採用彈簧替換。為了便於定位安裝,在左擋板3的左端面開設有定位槽302,且在該定位槽302內安裝有墊圈
11;為了能更好的保護滾動體,右擋板4的外徑大於或等於內滾道101的直徑;為了防止灰塵從左側進入,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有防塵蓋12,該防塵蓋12位於左擋板3與內圈2之間。
[0020]本實用新型多楔帶惰輪組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安裝誤差小,使其運行更加穩定;且使用壽命長。
[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楔帶惰輪組件,其特徵在於:包括帶輪(I)、內圈(2)、左擋板(3)和右擋板(4),所述帶輪(I)為圓筒形,所述內圈(2)位於所述帶輪(I)內且與所述帶輪(I)同軸設置,所述帶輪(I)的內壁周向開設有至少兩條內滾道(101),所述內圈(2)的外壁開設有與所述內滾道(101)對應的外滾道(201),所述內滾道(101)與外滾道(201)之間設有滾動體(5),所述滾動體(5)之間設有保持架(6),所述左擋板(3)的右端面設有第一定位臺階(301),所述第一定位臺階(301)套設在所述內圈(2)的左端,所述右擋板(4)的左端面設有第二定位臺階(401),所述第二定位臺階(401)套設在所述內圈(2)的右端,所述左擋板(3)和右擋板(4 )上均開設有中心孔,一螺栓(6 )從右向左依次穿過所述右擋板(4 )和左擋板(3 )後固定在機架(7)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帶惰輪組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位於所述內圈(2)內,且所述套筒(8)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擋板(3)和右擋板(4)接觸,所述螺栓(6)從右向左依次穿過所述右擋板(4)、套筒(8)和左擋板(3)後固定在所述機架(7)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楔帶惰輪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筒(8)的左端與所述左擋板(3)之間設有第一墊片(9),所述套筒(8)的右端與所述右擋板(4)之間設有第二墊片(1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楔帶惰輪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擋板(3)的左端面開設有定位槽(302 ),所述定位槽(302 )內安裝有墊圈(11)。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帶惰輪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右擋板(4)的外徑大於或等於所述內滾道(101)的直徑。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帶惰輪組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防塵蓋(12),所述防塵蓋(12 )位於所述左擋板(3 )與所述內圈(2 )之間。
【文檔編號】F16H7/20GK203770561SQ201420143830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7日
【發明者】江宣紅, 邵靜峰, 吳晶幸 申請人:富萊茵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