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6:26:31 2
專利名稱: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於太陽能熱水器元件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常見的太陽能熱水器是採用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的元件製成,其原理是由外玻璃管與內玻璃管組成,在兩層玻璃管中間抽真空,防止熱量外散,並在內玻璃管的外壁上塗有對陽光具有吸收率極高的塗層。當陽光透過外層玻璃,照射到內玻璃管上,內玻璃管表面的塗層將光能轉化為熱能,並將管內的水加熱。但該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的抗冷熱衝擊性較差,如遇空曬後突然加入冷水其玻璃管容易炸裂,(空曬溫度可超過200℃)。為改善全玻璃真空集熱管不足,有人採取了一是在全玻璃真空集熱管中插入熱管,再將熱管冷凝段插入水箱,用這種方法製成的集熱管,成本高,製作複雜,熱效率低,無法與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的熱水箱配套使用。二是在全玻璃真空集熱管中插入U型金屬管,將與U型金屬管連成一體的金屬板緊靠在玻璃管的內表面來獲取熱量,其效率低,熱阻較大,並且由於U型管內徑較細,容易發生水垢堵塞。CN99209137.3是在真空管內加入金屬管,以防止集熱管在遇到空曬後突然加入冷水後易發生玻璃管炸裂的問題,同時在玻璃管與金屬管之間加入傳熱工質,以提高傳熱效率。但在加入傳熱工質中,由於液體變成氣體時產生壓力,給製作密封帶來一定的困難,在傳熱效率上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是CN99209137.3的基礎上針對現有太陽能熱水器上的玻離真空集熱管存在的問題,經過進一步的試驗和研究,設計了一種新的金屬—玻璃集熱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在現有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該集熱管是在CN99209137.3的基礎上在現有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內插入金屬管,該金屬管一端焊接密封,另一端為喇叭口,在靠近喇叭口一端的金屬管(3)壁上開有小孔(4),使水在進入金屬管時不與玻璃管接觸,當水位上升到小孔處時,一部分水通過小孔緩慢進入玻璃管,由於小孔孔徑很小,且玻璃內管與金屬管間的空氣也只能從小孔中排出,所以水通過小孔進入的速度是很緩慢的,不足以使玻璃內管炸裂,隨著水位的變化,小孔處水壓也相應變化,最終水完全充滿玻璃內管與金屬管之間。同時傳熱效率進一步提高,並達到了原真空集熱效率。該集熱管制作簡單,成本低,集熱效率高,與現有的全玻璃真空集熱管的儲熱水箱完全可以配套使用,不需改動水箱的任何尺寸。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是由玻璃內外管、金屬管等組成,玻璃外管(1)與玻璃內管(2)套接密封,形成全玻璃真空集熱管,並在集熱管中插入金屬管(3),金屬管(3)的一埠焊接封閉,其另一端為喇叭口與真空管開口處採用膠粘合(5)密封,在靠近喇叭口一端的金屬管(3)壁上開有小孔(4)。該金屬管(3)可採用銅、鋁或不鏽鋼材料製成。
參見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並給出實施例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是在現有全玻璃集熱管內直接插入金屬管,插入玻璃管內的金屬管一埠焊接封閉,其另一端為喇喇口與真空管的開口處採用膠粘合密封,在靠近喇叭口一端的金屬管(3)壁上開有小孔(4)。在使用時,水直接進入金屬管內不與玻璃內管接觸,當水位上升到小孔處時,一部分水通過小孔進入玻璃管與金屬管之間,由於孔徑很小,且玻璃管與金屬管間的空氣只能從小孔中排出,所以進水的速度緩慢,不足以使高溫的內玻璃管炸裂,隨著水位的變化,小孔處的水的壓力也相應變化,最終使玻璃內管與金屬管間全部充滿水,當陽光透過外層玻璃照射到內玻璃管上時,內玻璃管表面的塗層將光能轉化為熱能,使玻璃內管發熱,熱量通過內玻璃管與金屬管間的水、金屬管壁,傳遞到金屬管內的水中,使水加熱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元件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它是由玻璃內外管、金屬管等組成,玻璃外管(1)與玻璃內管(2)套接密封,形成全玻璃真空集熱管,並在集熱管中插入金屬管(3),金屬管(3)的一埠焊接封閉,其另一端為喇叭口與真空管開口處採用膠粘合(5)密封,其特徵在於,在靠近喇叭口一端的金屬管(3)壁上開有小孔(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其特徵在於,該金屬管(3)可採用銅、鋁或不鏽鋼材料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於太陽能熱水器的元件,金屬—玻璃真空集熱管,該集熱管是在現有全玻璃真空集熱管中插入金屬管,其一端採用焊接封閉,其另一端為喇叭口與真空管的開口處採用膠粘合密封,在靠近喇叭口一端的金屬管壁上開有小孔。在使用時,水先進入金屬管,當水位上升到小孔時,一部分水通過小孔進入玻璃管與金屬管之間,由於孔徑很小,且內部空氣只能從小孔中排出,所以水進入的速度是很緩慢的,不足以使玻璃管炸裂。
文檔編號F24J2/05GK2378693SQ9921535
公開日2000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1999年6月29日
發明者郭宗俊 申請人:郭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