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3:08:46 1
專利名稱: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中醫認為此病主 要以內因為主,由於心緒煩擾,七情內傷,內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較紅,瘙癢較劇,因心主 血脈,心火亢盛,伏於營血,產生血熱,血熱生風,風盛則燥,屬於血熱風燥。中醫治療神經性 皮炎可分為內治、外治及針灸療法。成藥可選用當歸片、清解片、烏梢蛇片或地龍片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清熱涼血、收斂生肌、疏散風熱、消痛散結、補中 益氣的功效的中藥製劑,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本發明藥物組分的用量是經過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用量為在 下述重量份範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生地黃5-10份、牡丹皮3-6份、赤芍5-10份、知母4-9份、石膏5_8份、金銀花5_10 份、連翹5-8份、淡竹葉5-10份、甘草3-6份、黨參5-8份;優選生地黃8份、牡丹皮6份、赤芍10份、知母4份、石膏5份、金銀花6份、連翹 5份、淡竹葉6份、甘草3份、黨參5份;本發明選取的原料中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生地黃藥性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牡丹皮藥性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赤芍藥性苦,微寒。歸肝。經。功效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知母藥性苦、甘,寒。歸且、胃、腎經。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石膏藥性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後外 用,收斂生肌。金銀花葯性甘,寒。歸肺、胃、大腸經。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連翹藥性苦,微寒。歸肺、心、膽經。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痛散結,利 尿。淡竹葉藥性甘、淡,寒。歸心、胃、小腸、膀胱經。功效清熱除煩,利尿。甘草藥性甘,平。歸蜱、胃、肺、心經。功效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 止痛,緩和藥性。黨參藥性甘,平。歸脾、肺經。功效補中益氣,生津養血。本發明藥物可以採用中藥製劑的常規方法製備成任何常規內服製劑。例如可以將 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散劑衝服;可以將這些原料藥一起水煎,然後濃縮煎液服用, 或者把濃縮煎液濃縮成膏加工成丸劑服用;為了使該藥物的各原料更好地發揮藥效,針對 某原料藥進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這些不能用於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的活性
3組分可以加入製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 中藥製劑方法製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如丸劑、散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涼血、收斂生肌、疏散風熱、消痛散結、補中益氣的功效,用於 治療神經性皮炎。利用本發明所述的藥物,對神經性皮炎患者157名進行臨床治療;平均年齡47歲。 每日服用膠囊劑6g,連續服用14日,停藥後經檢症狀消失。經臨床應用發現,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服用方便,其有效成 份利於人體的吸收,治療效果良好,無任何副作用。具體實施方法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份原料藥物 製成;在下述重量份範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生地黃5-10份、牡丹皮3-6份、赤芍5_10份、知母4_9份、石膏5_8份、金銀花5_10 份、連翹5-8份、淡竹葉5-10份、甘草3-6份、黨參5-8份;優選生地黃8份、牡丹皮6份、赤芍10份、知母4份、石膏5份、金銀花6份、連翹 5份、淡竹葉6份、甘草3份、黨參5份。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份原料藥物製成;生地黃5 10份、牡丹皮3 6份、赤芍5 10份、知母4 9份、石膏5 8份、金銀花5 10份、連翹5 8份、淡竹葉5 10份、甘草3 6份、黨參5 8份;優選生地黃8份、牡丹皮6份、赤芍10份、知母4份、石膏5份、金銀花6份、連翹5份、淡竹葉6份、甘草3份、黨參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份原料藥物製成;生地黃5-10份、牡丹皮3-6份、赤芍5-10份、知母4-9份、石膏5-8份、金銀花5-10份、連翹5-8份、淡竹葉5-10份、甘草3-6份、黨參5-8份;具有清熱涼血、收斂生肌、疏散風熱、消痛散結、補中益氣的功效,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神經性皮炎的中藥製劑,服用方便,其有效成份利於人體的吸收,治療效果良好,無任何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25/00GK101966302SQ20101050900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8日
發明者劉國法 申請人:劉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