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夾型深井救人圈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7:12:06 3
專利名稱:合夾型深井救人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救生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深井救人。
背景技術:
在電視裡看到行人不小心墜入深井中,因為深井直徑較小,消防戰士要倒掛著下去才能捆綁上被困者,或者用挖掘機幫助才可成功施救,這樣很費時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合夾型深井救人圈,以達到便捷快速的救人為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採用頭髮夾夾在後辮子上的原理,用兩條弧形鋼條和鋁條焊接成一個立體圈套,再用兩條繩索來控制帶有彈性的弧形鋼條,組合起來套在被困者的腋下,然後通過繩索和小滑輪使兩條弧形鋼條緊抱住被困者,最後一起提出該裝置和被困者。即一種合夾型深井救人圈,包含一條主杆1,該主杆1的底端焊接有二片弧形抱臂3 ; 主杆1和主杆2之間用多條橫檔4焊接成梯狀;主杆2的底端設有二個用於改變提拉繩6 的拉力方向的小滑輪5 ;兩條提拉繩6分別系在弧形抱臂3上並通過兩個小滑輪5拉到井外;其特徵是弧形抱臂3、提拉繩6和小滑輪5構成一個可以使弧形抱臂3縮小的圈套。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上述方案和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在開始施救時,把主杆2的下端向外側拉開,使弧形抱臂3和提拉繩6構成最大的圈套,然後從井口伸入,套在被困者的腋下,接著施救者同時抽拉兩條提拉繩6,使主杆2的下端向內側靠近,從而使弧形抱臂3靠近小滑輪5 (此時弧形抱臂3的弧度更彎曲),這時被困者就被弧形抱臂3緊抱住,施救者在井口立即拴固提拉繩6,最後把被困者和本實用新型一起拉出來。可見,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實用便捷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是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合夾型深井救人圈,包含一條主杆1,該主杆1的底端焊接有二片弧形抱臂3 ;主杆1和主杆2之間用多條橫檔4焊接成梯狀;主杆2的底端設有二個小滑輪 5 ;兩條提拉繩6分別系在弧形抱臂3上並通過兩個小滑輪5拉到井外;其特徵是弧形抱臂3、提拉繩6和小滑輪5構成一個可以使弧形抱臂3縮小的圈套。在實施例,弧形抱臂3為彈性鋼結構,並附有橡皮來增加被困者腋下的受力面積。在實施例,主杆2的下部與橫檔4的焊接處設有鉸鏈銷,使用前把它向外側拉開一點,可使弧形抱臂3和兩條提拉繩6構成的圈更大,這樣有利於套上被困者;當拉緊提拉繩 6時,主杆2的下部自然向內側靠近被困者,這樣使弧形抱臂3的圈縮得更小。在實施例,主杆1上裝設一盞礦燈,這樣有利於施救者看清被困者的體位。在實施例,橫檔4可用來抓手或當作梯子用。
權利要求1. 一種合夾型深井救人圈,包含一條主杆(1),該主杆(1)的底端焊接有二片弧形抱臂 (3);主杆⑴和主杆⑵之間用多條橫檔⑷焊接成梯狀;主杆⑵的底端設有二個用於改變提拉繩(6)的拉力方向的小滑輪(5);兩條提拉繩(6)分別系在弧形抱臂(3)上並通過兩個小滑輪( 拉到井外;其特徵是弧形抱臂(3)、提拉繩(6)和小滑輪( 構成一個可以使弧形抱臂(3)縮小的圈套。
專利摘要一種合夾型深井救人圈,屬於救生器材技術領域,為深井救人而設計。它包含一條主杆(1),該主杆(1)的底端焊接有二片弧形抱臂(3);主杆(1)和主杆(2)之間用多條橫檔(4)焊接成梯狀;主杆(2)的底端設有二個小滑輪(5);兩條提拉繩(6)分別系在弧形抱臂(3)上並通過兩個小滑輪(5)拉到井外;其特徵是弧形抱臂(3)、提拉繩(6)和小滑輪(5)構成一個可以使弧形抱臂(3)縮小的圈套。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便捷的優點。
文檔編號A62B99/00GK202223785SQ20112037696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1日
發明者邱清泉 申請人:邱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