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摩式密封圈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1:47:31 2
一種減摩式密封圈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屬密封【技術領域】,主要用於液壓傳動密封元件。包括密封圈基體,在密封圈基體中嵌埋有環密封圈基體的二個不鏽鋼彈簧圈,密封圈基體唇口為V形,傾斜角度為5°。本實用新型在密封圈基體中嵌埋不鏽鋼彈簧圈提供彈力,對密封圈基體的磨損起補償作用,具有非常好的低摩擦特性、密封性和高耐磨性,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液壓缸的運動平穩性,在液壓傳動工程應用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減摩式密封圈
所屬【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屬密封【技術領域】,主要用於液壓傳動密封元件。
【背景技術】
[0002]密封技術是一門結合多個學科應用的綜合技術,與流體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摩擦學、化學、物理化學以及熱力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密封技術雖然不是前沿性學科,但往往卻是決定性關鍵技術,它決定了液壓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0003]機械產品中液壓缸密封元件的作用在於防止液壓缸的洩漏(包括內漏和外漏),保證建立起必要的工作壓力。密封元件的質量如何,直接關係到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及運轉可靠性。從使用的角度來看,液壓缸中密封元件需滿足以下要求:(I)密封效果好;(2)滑動摩擦係數小,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過渡平滑;(3)優良的抗間隙擠出性能;(4)在封閉槽內安裝時有一定的可變形性;(5)受力時有較高的抗變形性;(6)密封面能夠自動彈性補償,且「壓縮永久變形」小;(7)高抗磨損性;(8)對與之相對滑動的接觸面破壞性較小;(9)結構簡單,維護方便。
[0004]目前密封圈的常用材料為聚氨酯橡膠和耐油橡膠等。這些橡膠材料彈性較好,在安裝時具有一定的可變形性,承受壓力時密封面能夠自動彈性補償,密封效果好。但這類材料的滑動摩擦係數普遍較大,在液壓缸啟動時存在粘滯現象,運行過程中摩擦阻力大,增加了液壓系統的功率消耗。有「塑料王」之稱的聚四氟乙烯(PTFE)雖然滑動摩擦係數小,但彈性不好,單獨做密封圈材料使用時不能夠很好地實現自動彈性補償,密封效果差。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具有非常好的低摩擦特性、密封性和高耐磨性,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液壓缸的運動平穩性。
[0006]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體,在密封圈基體中嵌埋有環密封圈基體的二個不鏽鋼彈簧圈,密封圈基體唇口為V形,傾斜角度為5。。
[0007]所述的密封圈基體優選聚四氟乙烯基體。
[0008]所述的密封圈基體的兩端內側為圓弧形,R為1mm。
[0009]由於採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0]1、在密封圈基體中嵌埋不鏽鋼彈簧圈提供彈力,實現密封功能,並對密封圈基體的磨損起補償作用。
[0011]2、滑動摩擦係數小,能有效降低液壓缸工作時的阻力;
[0012]3、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過渡平滑,能有效少液壓缸的「黏滑」(又稱「爬行」)現象;
[0013]4、密封圈結構簡單,密封可靠,具有良好的性能價格比;[0014]5、具有極好的低摩擦特性、密封性和高耐磨性,使用壽命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的截面圖。
[0017]圖中:1、密封圈基體;2、不鏽鋼彈簧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體I,密封圈基體唇口為V形,傾斜角度為5°,密封圈基體為聚四氟乙烯基體,密封圈基體的兩端內側為圓弧形,R為1mm。在密封圈基體中嵌埋有環密封圈基體的二個不鏽鋼彈簧圈2。
[0019]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是:將銅粉(Cu,純度>99.7%,粒度範圍I?24um)和石墨粉(C,純度>99.85%,灼燒殘渣〈0.15%,粒度範圍15?30um)分別加入質量1.5%的KH-560矽烷偶聯劑和適量丙酮後超聲振蕩30分鐘,對顆粒進行表面處理,然後放入80°C乾燥箱內,待丙酮蒸發後取出研磨並過200目篩。PAN基碳纖維在空氣中加熱到450°C後保溫40min,氧化後隨爐冷卻。按質量分數銅粉:6%,石墨粉:2%,PAN基碳纖維:4%與聚四氟乙烯混合後在球磨機內混料8小時,將混合物粉料和不鏽鋼彈簧圈放入模具,加熱至210°C,在6MPa壓力下冷卻至室溫,取出後修整外形製成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體(1),其特徵在於,在密封圈基體中嵌埋有環密封圈基體的二個不鏽鋼彈簧圈(2),密封圈基體唇口為V形,傾斜角度為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圈基體為聚四氟乙烯複合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摩式密封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密封圈基體的兩端內側為圓弧形,R為1mm。
【文檔編號】F16J15/00GK203500451SQ20132056627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黃傳輝, 劉若愚, 楊寧 申請人:徐州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