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作文550字
2023-09-12 18:12:35 2
篇一: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我眼中,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在我的數學啟蒙老師鄭徵的靈活教導下,我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
其實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例如:你去文具店買6本練習本,每本5角錢,一共要用多少錢?42位師生去遊樂場遊玩,門票每人5元,帶300元夠不夠?家裡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兒瓷磚?
我在學習了米、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就學會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測量身高。我給自己量的身高是146釐米,也可用學過的小數的知識表示為1。46米。我還給爸爸、媽媽量身高,分別量出的數據為175釐米(或1。75米)和165釐米(或1。65米)。我還通過測量我的一步長度,學會了用步子大致估算戶外某個運動場的面積。長=一步長度(0。4米)×步數,寬=一步長度(0。4米)×步數,運動場的面積=長×寬。看到家裡的正方形地板磚,我也用尺子量出了它的邊長是80釐米。我很快算出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就是80釐米×80釐米=6400平方釐米,而1平方米=10000平方釐米,所以6400平方釐米=0。64平方米。我的臥室一共鋪了16塊,那面積就可表示為0。64平方米×16=10。24平方米。
通過實際動手測量、計算,加深了我對米、釐米以及小數和面積的理解,鞏固了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對自己身高的測量,感受到了自己成長的快樂。
我喜歡數學這門學科,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得太緊密了。我知道只有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讓數學真正地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數學王國的奇妙和樂趣吧!
篇二:生活中的趣味數學
其實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很緊密的聯繫,今天我就給孩子們講了一個關於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故事的內容是:李大媽去超市買毛衣,售貨員是她的鄰居,告訴她一件毛衣62元。李大媽買了一件回家了。第二天她又來到超市,售貨員向她介紹:新近了一種78元的毛衣質量很好,建議她買。李大媽決定買三件。售貨員算過帳後說:「你應該給我234元,但是昨天您買了一件62元的毛衣,如果想換,你就先給我52元錢,明天再將那件62元的毛衣和120元錢給我就行了。」李大媽回到家對4件毛衣經過比較,決定買2件62元的和1件78元的。第二天,售貨員又收了李大媽88元錢。在整個過程中李大媽真是被搞糊塗了,售貨員的帳算得對嗎?
我引導學生可以先這樣想:李大媽幾次共交錢:62+52+88=202元
三件毛衣的價錢是62+62+78=202元。因此就可以斷定李大媽既沒有佔到便宜也不吃虧。
我告訴孩子們說:「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學,用我們的數學知識解決這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定要記在一條原則就是無論怎樣變化,只要記在你三次分別給了多少錢就不會出亂子了。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很多,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當我們在超市買了一包東西,需要付款93元,而你正好沒有零錢,於是就給了售貨員100元,這時售貨員經常就會問你:」你有三塊錢的零錢嗎?「而你正好有三塊錢的零錢,就可以直接交給售貨員,這是售貨員就會找給你10元錢。有的同學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很迷茫。產生困惑。其實只要我們記:我們一共交給售貨員100+3=103元,而我們的商品價值是93元,這樣就用103——93=10元。
同學們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存在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真的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收穫很多數學奧秘。
篇三:生活中的數學
語文教會了我們寫作,可是數學也在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的數學,就像是一位愛捉迷藏,又很害羞的小姑娘,如果你不仔細地去尋找是很難發現的,但生活中又處處有數學,就請看看我的數學生活吧!
星期五下午放學,媽媽說吃完飯帶我和弟弟去百貨大樓。我和弟弟高興得不得了,我還不停地催促媽媽」你快點做飯,我們都等著你呢!「」我還要煎餅哩。用一隻平底鍋煎餅,每次只能放兩隻,煎一隻需要2分鐘,還規定正反兩個面需要1分鐘,我們三個煎三隻餅需要多少分鐘?「我想了好一會兒才答道:」先將兩隻餅同時放入鍋中一起煎,一分鐘後兩隻都熟了一面,這時可以將一隻取出,另一隻翻過去,再放入第三隻,又煎了一分鐘,將兩面都煎好的那隻取出來,把第三隻翻過去 ,再將第一隻放入煎,再煎一分鐘就會全部都好了。所以,煎3隻至少需要3分鐘。「媽媽高興的誇獎我:」看來你的數學學得不錯麼!「這時,餅已經煎好了,可我還在思考:對,數學就是這樣的!我們很快的吃完了飯,踏上了去百貨大樓的路程······
到了百貨大樓,我吵著讓媽媽給我買好東西,媽媽慢裡斯條的說:」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於兩袋餅乾的重量,4袋牛肉乾的重量等於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餅乾等於幾袋牛肉乾的重量?如果你答對了,我就給你買。「」哼,這還不簡單。根據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兩袋餅乾的重量和4袋牛肉乾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以算出:兩袋餅乾的重量=4袋牛肉乾的重量。所以嘛,一袋餅乾的重量=兩袋牛肉乾的重量。「我不假思索的答道。我不禁打心眼裡感謝數學,是它讓我得到了這麼多的東西。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能給細心的孩子帶來無限的歡樂,可是粗心的小朋友卻找不帶它!
篇四:生活中的數學
我是一個喜歡研究數學推理問題的小學生,覺得那些邏輯推理很有趣,能給我帶來心靈的滿足。一天,當我遇到這樣的題後,我就開始沉思,那道題是這樣說的:
有甲乙丙三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信筒,甲房信筒的標籤上寫到:小王在此房。乙房信筒的標籤上寫到:小王不在此房。丙房信筒的標籤上寫到:小王不在甲房。提示:三個信筒上的標籤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問:小王在哪個房間裡?
或許是當時腦子有些迷惑,或許是看到這滿滿的三行字發怵,大腦一片空白。我又仔細的從字裡行間尋找條件,決定用嘗試法來進行假設。
假設一:如果甲房信筒上的標籤是正確的,說小王在甲房裡,那麼乙房信筒標籤上說小王不在乙房也是正確的,不符合題中」只有一個標籤是正確的「的條件。所以,假設一不成立。
抬頭一看,爸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得到了肯定,我對於接下來的解題思路更加有信心了。
假設二:如果乙房信筒上的標籤是正確的,說小王不在乙房,那麼甲房信筒的標籤上說小王在甲房和丙房信筒的標籤上說小王不在甲房也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丙房信筒的標籤上說的是錯的,甲房信筒的標籤上說的也是錯的話,那麼就表示小王應該在甲房又應該不在甲房。兩者矛盾,所以假設二也不成立。
假設三:如果丙房信筒的標籤上說的是正確的,說小王不在甲房,那麼甲房信筒的標籤上說小王在此房就是錯的,這一點符合條件。乙房信筒的標籤上說的是錯的也不是不可能,就是說小王在乙房。由此可見,假設三成立,結果就是小王在乙房。
算出來後,我一蹦三尺高,興高採烈的把算好的題目拿給爸爸看,爸爸誇我思維活躍,又使我對數學更加感興趣了。從此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這些趣味數學題,在數學王國中探尋奧秘。
篇五:生活中的數學
今天下午,姑姑告訴我,要帶我去商場買東西,我真是太高興了,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和鞋子,然後高高興興跟著姑姑去了。
在商場裡,姑姑買了好多的東西,然後,姑姑拉我走到了商場的收銀臺前結帳,只見商場的阿姨點清了姑姑買的所有東西之後說:」您一共119元。「姑姑給阿姨200元時,我在想商場的阿姨應該找給我姑姑多少元呢?嗯……是200——119=81元。可是,當我算出來的時候,商場的阿姨已經找過姑姑錢了,哎,我算的太慢了,我又想有什麼更好的計算方法能很快得到答案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之前我在數學課裡學過的知識,我可以把」119看成整數120「,然後拿200——120=80元,120比119多算了1,然後,利用多算要用減法,少算的要用加法的方式,80+1=81元。這樣快多了,我高興的把想法告訴了姑姑,姑姑聽完之後,摸摸我的頭,笑著說:」遠遠你長大了,知道把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了,真為你高興。「我得到了姑姑了稱讚,心裡美滋滋的。
回到家之後,在休息的過程中,姑姑突然給我出了一道題說要考考我,問題是」小明有49本作文本和99本數學本,要求出小明一共有多少本作業本?「我當時沒有想太多的拿起筆就筆算起來,這時姑姑卻告訴我要口算。哎,我坐在那,足足想了2分鐘左右才算出來是148本。姑姑笑了笑,說」剛才在商場不是很會動腦子嗎?現在怎麼不行了呢?「在我回想剛才的一幕時,哦,原來,姑姑是為了讓我更多的去經歷生活中數學運用方法呀,哼哼……我腦子靈機一動,很得意的告訴姑姑:」我知道了,姑姑你聽,我把49看作50,把99看作100,然後50+100=150,150裡面我多算了2個本子,150——2=148(本),姑姑,我算的對了吧!「這時姑姑又笑了。
啊,今天我實實在在的經歷到了生活當中的數學,想不到看似簡單的一道數學題,竟會有這麼大的奧秘呀!看來,真不能小看了這些不簡單的數字和數學算術題呢,呵呵,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覺得數學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