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油脂熱能回收利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15:07:00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熱交換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油脂熱能回收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油脂加工,又可稱之為毛油精煉。現有的毛油精煉工藝,包括以下工序:將攪拌後的毛油經水化、鹼煉、水洗、乾燥脫色、精油過濾、脫臭後得到精煉油;其中的乾燥脫色是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的,經過乾燥脫色後的毛油約在110-120℃,通常是將上述溫度下的毛油自然冷卻,然後送入毛油庫備用。但這種毛油的自然冷卻過程,不僅冷卻的時間長,而且浪費熱能,容易造成油脂氧化。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保證換熱效果充分、可控的油脂熱能回收利用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油脂熱能回收利用裝置,包括換熱器和中央控制器,在換熱器上方設有乾燥器,乾燥器通過進油管路與換熱器頂端設有的上空腔相互連通,在換熱器底端還設有下空腔,在上空腔和下空腔之間排布有若干根換熱導管,且上空腔通過這些若干根換熱導管與下空腔相連通;在這些若干根換熱導管外壁形成一個換熱腔體,換熱腔體分別與上空腔、下空腔相隔離;在該換熱腔體頂部一側開設有冷凝劑出口、在該換熱腔體底部一側開設有冷凝劑進口,在下空腔底端連接有出油管路,在該出油管路上設有溫度傳感器,該溫度傳感器與中央控制器連接;出油管路與回流管路相連通;且在回流管路底端設有電磁閥Ⅰ,在回流管路頂端設有電磁閥Ⅱ,回流管路上還設有用於驅動出油口所富集的油脂的回流泵,在出油管路上還設有電磁閥Ⅲ;其中:回流泵、電磁閥Ⅱ、電磁閥Ⅰ和電磁閥Ⅲ分別與中央控制器連接;溫度傳感器將出油管路內油脂溫度信息傳輸到中央控制器,若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出油管路上油脂溫度高於預設溫度,則中央控制器將開啟電磁閥Ⅰ、電磁閥Ⅱ和回流泵,閉合電磁閥Ⅲ;若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出油管路上油脂溫度高於預設溫度,則中央控制器將閉合電磁閥Ⅰ、電磁閥Ⅱ和回流泵,開啟電磁閥Ⅲ,保證經過換熱處理的油脂達到預設溫度或者以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結構,能夠有效地對油脂進行換熱,不僅有效地回收利用熱量,也達到節能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能降油脂的溫度,能有效利用熱能,減少油脂氧化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功能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換熱器4,出口管路6,上空腔9,下空腔10,換熱導管11,冷凝劑進口12,冷凝劑出口13,回流管路15,電磁閥Ⅰ16,電磁閥Ⅱ17,乾燥器18,電磁閥Ⅲ1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的油脂熱能回收利用裝置的具體實施例,包括換熱器4和中央控制器,在換熱器4上方設有乾燥器18,乾燥器18通過進油管路與換熱器4頂端設有的上空腔9相互連通,在換熱器4底端還設有下空腔10,在上空腔9和下空腔10之間排布有若干根換熱導管11,且上空腔9通過這些若干根換熱導管11與下空腔10相連通;在這些若干根換熱導管11外壁形成一個換熱腔體,換熱腔體分別與上空腔9、下空腔10相隔離;在該換熱腔體頂部一側開設有冷凝劑出口13、在該換熱腔體底部一側開設有冷凝劑進口12,在下空腔10底端連接有出油管路6,在該出油管路6上設有溫度傳感器,該溫度傳感器與中央控制器連接;出油管路6與回流管路15相連通;且在回流管路15底端設有電磁閥Ⅰ16,在回流管路15頂端設有電磁閥Ⅱ17,回流管路15上還設有用於驅動出油口所富集的油脂的回流泵,在出油管路6上還設有電磁閥Ⅲ19;其中:回流泵、電磁閥Ⅱ17、電磁閥Ⅰ16和電磁閥Ⅲ19分別與中央控制器連接;溫度傳感器將出油管路6內油脂溫度信息傳輸到中央控制器,若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出油管路6上油脂溫度高於預設溫度,則中央控制器將開啟電磁閥Ⅰ16、電磁閥Ⅱ17和回流泵,閉合電磁閥Ⅲ19;若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出油管路6上油脂溫度高於預設溫度,則中央控制器將閉合電磁閥Ⅰ16、電磁閥Ⅱ17和回流泵,開啟電磁閥Ⅲ19,保證經過換熱處理的油脂達到預設溫度或者以下。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結構,能夠有效地對油脂進行換熱,不僅有效地回收利用熱量,也達到節能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能降油脂的溫度,能有效利用熱能,減少油脂氧化等特點。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