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壓機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00:11:50 3
專利名稱:調壓機油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容積式調壓機油泵,尤其是單缸轉子式容積泵。
背景技術:
機油泵是柴油機潤滑系統的核心部件,我國生產的單缸柴油機機油 泵普遍採用的是轉子式油泵。它主要由泵體、泵蓋、內轉子、外轉子、 軸、吸排油通道等組成,柴油機內的傳動部件通過軸帶動內外轉子的轉 動,從而內、外轉子間的容積變化,機油從吸油通道內被吸進,從排油 通道排出。
一直以來機油泵的機油滲漏問題都未能得到解決,其根本原因在於
高壓油作用在泵體蓋之間。如圖1、 2中所示,排油通道5在泵蓋表面 的進口 1穿過了轉子腔2沿軸向的投影3的範圍,使得正常工作中的排 油通道的高壓(一般在0.588Mpa)不但作用在泵蓋4與內轉子之間, 還作用在泵蓋4與泵體6之間,所以泵蓋4與泵體有分離趨勢,導致機 油滲漏難以避免。實踐中為儘量避免漏油, 一是提高加工精度,使泵體 泵蓋的相鄰貼合面的平面度達到0.015mm,為達到這精度要求,成本增 大很多,但未從根本解決滲漏問題;或者雖然能解決但成本太高了。另 外該機油泵是通過穿過泵蓋邊緣的三個通孔的三個螺栓而與機體連接, 三顆螺栓的其中兩顆與柴油機的飛輪齊平,要想把機油泵拆下清洗或更 換,必須先把飛輪拆下,這樣就太廢時廢力了。還有,該機油泵由於壓 力過高,而經常會衝壞柴油機上的油管或墊子。只好更換新的,這樣就太浪費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轉子式油泵的滲漏問題。
本實用新型調壓機油泵,包括泵體、泵蓋,位於轉子腔內的內、外 轉子,帶動內轉子的旋轉的軸、吸、排油通道等,排油通道的進口、吸 油通道的出口位於轉子腔在軸向的投影範圍內。
排油通道的進口位於轉子腔在軸向的投影範圍內,使得高壓油不作 用在泵蓋與泵體之間,從而根本解決了機油滲漏問題。吸油通道的出口 位於轉子腔在軸向的投影範圍內,也使得減少了機油存在於泵蓋與泵體 之間從可能性,減小了滲漏。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轉子腔在泵蓋上,吸排油通道開在泵體 上。在泵蓋上的轉子腔的周圍開有"凹"型密封槽,該密封槽作用在轉 子腔的周圍,有效防止滲漏問題,效果更好。
泵蓋外型成"凸"型,其邊緣開有用於與機體連接的通孔。泵蓋的 "凸"型外型,其邊緣較薄,從而縮短與機體連接的螺栓的長度。這樣 就可把螺栓從油泵與飛輪間的較小距離內取出後,把油泵拆下。而不象 以前那樣,先把飛輪拆下後再拆油泵。
由於油泵在超標準的高壓下,會損壞柴油機的零部件,作為對本實 新型的更一步改進,它還包括限壓裝置,限壓裝置設置在連接吸排油通 道的溢流通道內,當排油通道內的壓力超過一定值,限壓裝置動作,從 而通過溢流通道將吸排油通道連通。限壓裝置把在達到超標準壓力情況 下的排油通道內的油,通過溢流通道回到進油通道。在壓力達不到標準 壓力下,限壓裝置就自動關閉,從而不會影響油泵之性能。這樣就不會損壞柴油機的零部件了。限壓裝置相當於液壓系統中溢流裝置,其屬於 現有技術,不再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有效防止滲漏;(2)可節省原材料, 降低生產成本;(3)可免拆飛輪輕鬆拆下油泵;(4)防止超壓損壞機體; (5)結構簡單易實現。
圖1是轉子式油泵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泵蓋A向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泵蓋B向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的泵體的C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 實施例1
圖3、 4中所示機油泵,轉子腔2開在泵蓋4上,排油通道5的進 口 1開在與轉子腔相對的泵體6的表面上,且在轉子腔2沿軸向的投影 3的範圍內。在與泵體6相鄰接的泵蓋4的表面開有"凹"型密封槽8, 且轉子腔2與排油通道進口 1,都在開有"凹"槽8的內部。"凸"型泵 蓋4的較薄邊緣部分12上開有三個通孔7,穿過孔7的三個螺栓可以把 該油泵連接在機體11上,由於邊緣部分12與機體11距離縮短,螺栓 的長度較短,這樣可以免拆飛輪就能把機油泵從機體上拆下。泵體6上 的進油通道10的出口開在與轉子腔相對的泵體6的表面上。實施例2
圖5、 6所示機油泵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它還包括限壓裝置9, 限壓裝置設置在連接吸排油通道的溢流通道內,當排油通道內的壓力超 過一定值,限壓裝置動作,從而通過溢流通道將吸排油通道連通。排油 通道5內超壓力的油,使得限壓裝置9動作,超壓力的油從而經溢流通 道進入到進油通道10內,從而有效防止高壓油損壞機體零部件。
權利要求1. 調壓機油泵,包括泵體、泵蓋,位於轉子腔內的內、外轉子, 帶動內轉子旋轉的軸,吸排油通道,其特徵在於排油通道的進口、吸油 通道的出口位於轉子腔在軸向的投影範圍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壓機油泵,其特徵在於轉子腔在泵 蓋上,吸排油通道開在泵體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壓機油泵,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限 壓裝置,限壓裝置設置在連接吸排油通道的溢流通道內,當排油通道內的 壓力超過一定值,限壓裝置動作,從而通過溢流通道將吸排油通道連通。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壓機油泵,其特徵在於在泵蓋上的 轉子腔的周圍開有"凹"型密封槽。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調壓機油泵,其特徵在於泵蓋外型成 "凸"型,其邊緣開有用於與機體連接的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轉子式油泵的滲漏問題。該機油泵,包括泵體、泵蓋,位於轉子腔內的內、外轉子,帶動內轉子的旋轉的軸、吸、排油通道等,排油通道的進口、吸油通道的出口位於轉子腔在軸向的投影範圍內。
文檔編號F01M1/02GK201155456SQ20082003074
公開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1日
發明者孫紅兵, 魏水源 申請人:魏水源;孫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