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便取式廚房排煙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05:47:55 1
專利名稱:過濾便取式廚房排煙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用排煙機,尤其是廚房用既能有效排除油煙,又能減少風扇的自身沾、凝油垢,並便於卸下清洗的排煙機。
現在家庭廚房使用的排煙機、換氣扇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油煙在扇體上冷凝結垢較多,扇體髒,使得機件運動不靈活,妨礙正常使用;二是回油裝置結構較差或根本沒有設置回油裝置,滴油,造成環境汙染;三是不易拆下來,清洗比較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過濾便取式廚房排煙機,它不僅能有效地排除油煙,而且結構合理,做到減少結垢,回油通暢,便於拆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案來實現的過濾便取式廚房排煙機,包括殼體、風扇、電機、百葉窗,其技術方案是風扇的外圍設有導流罩,在風扇的吸風面設有過濾網,導流罩、過濾網固定於殼體的延伸部分上,過濾網的下端設有回油盒,殼體與殼體插入其內的固定在廚房通向室外的牆壁或窗戶上的預裝框架固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過濾網為雙層細孔篩網;預裝框架上安裝有兩個雙頭螺栓,殼體通過雙頭螺栓、殼體外邊沿的連接孔、蝶形螺母與預裝框架固接;百葉窗的葉片下邊沿均設有1-2個小凸尖;過濾網下端的回油盒單獨設置。
本實用新型在風扇的外圍設置導流罩,風扇在導流罩內旋轉,這樣被吸入的油煙在經過過濾網過濾時,由於煙霧與過濾網的機械碰撞和靜電作用,使一部分油霧在濾網上凝結並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到過濾網的下部,同時,導流罩一方面起氣流導向作用,另一方面擋住風扇由於離心作用甩出的油滴,並也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到其下部,這些油與濾網下的油都回流到其下部的回油盒中。本實用新型由於上述結構,其排除油煙的效果顯著,它結構合理,能減少結垢,回油通暢。再者,安裝風扇的電機隨殼體插入一個預裝框架,該框架固定在廚房通向室外的牆壁或窗戶上,與殼體用一種方便拆開的方式連接,一旦需要清洗,安裝風扇的電機、殼體及百葉窗則可以很方便地卸下來。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過濾網1、回油盒2、導流罩3、風扇4、殼體5、百葉窗6、預裝框架7、雙頭螺栓8、安裝螺釘9、蝶形螺母10、電機11、殼體5的延伸部分5′。風扇4安裝於電機11的輸出軸上,電機11固定於殼體5內。殼體5可為一正方體形,殼體上風扇4的後面位置安裝啟閉式百葉窗6,為防止葉片間粘死,每個葉片下邊沿兩端均設有2個小凸尖61,使原來的邊線接觸變為點接觸,便於排除油煙。百葉窗6在風扇運轉時打開,在風扇停止時關閉。殼體5的延伸部分5′設於風扇的吸風面一側,它通過二者邊緣的凸板卡裝於一起。殼體5的延伸部分5′上固定有導流罩3和過濾網1。卡裝在殼體5的延伸部分5′上的設於導流罩3前端的過濾網1為雙層細孔篩網或孔網。過濾網形狀為圓形或方形。殼體5與殼體5的延伸部分5′卡裝於一起後導流罩3設於風扇4的外圍。過濾網1的下端設有回油盒2,回油盒2可單獨設置,也可固定在殼體5的延伸部分5′上。預裝框架7先用安裝螺釘9固定在通向室外的牆壁或窗戶上,預裝框架7上安裝有兩個雙頭螺栓8,風扇4及電機11隨殼體5插入預裝框架7後,雙頭螺栓8插入殼體外邊沿的連接孔,用速緊蝶形螺母10擰在雙頭螺栓8上,這樣殼體5便與預裝框架7固接於一起。需要拆下清洗時,只需反向擰下蝶形螺母10,即可將整個殼體抽出卸下來清洗。
本實用新型也可將百葉窗安裝在風扇的前面,有利於冷凝油的回收。
權利要求1.一種過濾便取式廚房排煙機,包括殼體、風扇、電機、百葉窗,其特徵在於風扇(4)的外圍設有導流罩(3),在風扇(4)的吸風面設有過濾網(1),導流罩(3)、過濾網(1)固定於殼體(5)的延伸部分(5′)上,過濾網(1)的下端設有回油盒(2),殼體(5)與殼體插入其內的固定在廚房通向室外的牆壁或窗戶上的預裝框架(7)固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煙機,其特徵在於過濾網(1)為雙層細孔篩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煙機,其特徵在於預裝框架(7)上安裝有兩個雙頭螺栓(8),殼體(5)通過雙頭螺栓(8)、殼體外邊沿的連接孔、蝶形螺母(10)與預裝框架(7)固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煙機,其特徵在於百葉窗(6)的葉片下邊沿均設有1-2個小凸尖(6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排煙機,其特徵在於過濾網(1)下端的回油盒(2)單獨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過濾便取式廚房排煙機,包括殼體、風扇、電機、百葉窗,其特點是風扇的外圍設有導流罩,在風扇的吸風面設有過濾網,導流罩、過濾網固定於殼體的延伸部分上,過濾網的下端設有回油盒,殼體與固定在廚房通向室外的牆壁或窗戶上的預裝框架固接。本實用新型不僅能有效地排除油煙,而且結構合理,做到減少結垢,回油通暢,便於拆洗。
文檔編號F24C15/20GK2299260SQ9721696
公開日1998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16日
發明者張建民 申請人:張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