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震橋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23:37:35 1
本發明屬於減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減震橋梁結構。
背景技術: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每次的強震幾乎都伴有橋梁的震害實例。橋梁的功能失效往往給交通系統造成難以在端時間內恢復的破壞,不僅給國家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也給震後的抗震救災工作帶來諸多困難。目前的減震橋梁結構的減震效果不是很好,一般就是在橋體和橋墩之間安裝橡膠塊和彈簧,減震的效果十分的有限,而且地震不僅僅是豎向能量波,也伴隨著橫著橫向能量波,而目前的減震橋梁結構在橫向能量波造成橋梁偏位的問題上鮮有涉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減震橋梁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減震橋梁結構,包括弧形彈性鋼板和耗能阻尼器,所述弧形彈性鋼板的頂部安裝在橋梁本體的凹槽內部,所述弧形彈性鋼板的內部交替連接有彈性立柱和高能彈簧,所述耗能阻尼器的上端與弧形彈性鋼板的底部連接,所述耗能阻尼器的下端與鉛芯橡膠塊連接,所述鉛芯橡膠塊設置在限位空腔的內部,所述限位空腔安裝在橋墩上的凹槽內部,所述限位空腔的兩端安裝有限位塊,所述鉛芯橡膠塊與限位空腔的底部安裝有鋼製滾珠,所述鉛芯橡膠塊與限位塊之間預留有移動空腔。
優選的,所述彈性立柱和高能彈簧均設置為4-6根,且二者交替連接在弧形彈性鋼板的內部。
優選的,耗能阻尼器設置為4個,且以間隔等距連接在彈性弧形鋼板與限位空腔之間。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減震橋梁結構通過弧形彈性鋼板的頂部安裝在橋梁主體的凹槽內部,弧形彈性鋼板的內部交替連接有彈性立柱和高能彈簧,在地震發生時,橋梁本體在產生劇烈抖動時產生的能量通過弧形彈性鋼板變形吸收部分的能量,同時彈性立柱可以支撐起弧形彈性鋼板,不至於橋梁跨塌,剩餘的能量由耗能阻尼器提供運動的阻力來消耗;由於限位空腔的兩端安裝有限位塊,鉛芯橡膠塊與限位空腔的底部安裝有鋼製滾珠,鉛芯橡膠塊與限位塊之間預留有移動空腔,在地震產生橫向能量波造成橋梁橫向運動時,由鋼製滾珠帶動鉛芯橡膠塊在移動空腔左右移動,避免出現因橫向能量波造成橋梁垮塌的事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橋梁本體、2凹槽A、3彈性立柱、4弧形彈性鋼板、5限位塊、6橋墩、7高能彈簧、8耗能阻尼器、9鋼製滾珠、10限位空腔、11凹槽B、12鉛芯橡膠塊、13移動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提供了如圖1所示的一種減震橋梁結構,包括弧形彈性鋼板4和耗能阻尼器8,所述弧形彈性鋼板4的頂部安裝在橋梁本體1的凹槽A 2內部,所述弧形彈性鋼板4的內部交替連接有彈性立柱3和高能彈簧7,所述彈性立柱3和高能彈簧7均設置為4-6根,且二者交替連接在弧形彈性鋼板4的內部,所述耗能阻尼器8的上端與弧形彈性鋼板4的底部連接,在地震發生時,橋梁本體1在產生劇烈抖動時產生的能量通過弧形彈性鋼板4變形吸收部分的能量,同時彈性立柱3可以支撐起弧形彈性鋼板4,不至於橋梁跨塌,剩餘的能量由耗能阻尼器8提供運動的阻力來消耗;所述耗能阻尼器8的下端與鉛芯橡膠塊12連接,耗能阻尼器8設置為4個,且以間隔等距連接在彈性弧形鋼板4與限位空腔10之間,所述鉛芯橡膠塊12設置在限位空腔10的內部,所述限位空腔10安裝在橋墩6上的凹槽B 11內部,所述限位空腔10的兩端安裝有限位塊5,所述鉛芯橡膠塊12與限位空腔10的底部安裝有鋼製滾珠9,所述鉛芯橡膠塊12與限位塊5之間預留有移動空腔13,在地震產生橫向能量波造成橋梁橫向運動時,由鋼製滾珠9帶動鉛芯橡膠塊12在移動空腔13左右移動,避免出現因橫向能量波造成橋梁垮塌的事故。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