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轉向搖頭風扇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14:40:2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器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氣動轉向搖頭風扇,主要應用於易燃易爆環境中。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轉向搖頭風扇都採用電力作為驅動源,使用電線將電能傳輸到電機,來驅動風扇葉片轉動,帶動搖頭裝置旋轉角度。這種結構存在的問題是:電機容易發熱,線圈老化。因此不適合在易燃易爆環境中使用,而在危化行業使用的電動防爆風扇,需要對傳統的轉向搖頭風扇採取對電路,配電盒,調速器等整套部件的防爆處理,造成使用和維護成本高昂,維修繁瑣,易產生安全事故。因此,如何開發出一種新型的轉向搖頭風扇,克服現有結構上的缺陷,是當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動轉向搖頭風扇。
其採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氣動轉向搖頭風扇,包括安裝板,轉軸,連杆,氣動馬達,轉角器和扇葉;所述氣動馬達包括定子,轉子,頭部密封蓋、尾部密封蓋和連杆;所述頭部密封蓋、尾部密封蓋分別固定於定子的頭、尾兩端;所述轉子偏心安裝於定子內,所述轉子上設有至少兩個長槽,所述長槽內設有葉片;所述轉子外表面、葉片、定子內表面及頭部密封蓋、尾部密封蓋之間形成數個氣動馬達工作腔;所述定子上設有至少兩個換氣孔,該換氣孔通過弧形槽導通至葉片處;所述轉軸的尾端固定於安裝板上,所述轉軸的頭部固定於定子底部;所述連杆兩端分別活動連接轉軸和定子底部;所述轉角器內部設有搖頭齒輪箱,所述連軸頭部固定於轉子的中心軸處、尾部設有轉角器蝸杆,所述轉角器蝸杆穿過尾部密封蓋與搖頭齒輪箱相連接;氣動馬達的輸出端連接扇葉、扇葉由氣動馬達驅動旋轉。
通過採用這種結構:壓縮空氣從換氣孔進入,作用在馬達工作腔兩側的葉片上。由於轉子偏心安裝,氣壓作用在兩側葉片上產生轉矩差,使轉子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當偏心轉子轉動時,馬達工作腔容積發生變化,在相鄰工作室的葉片上產生壓力差,利用該壓力差推動轉子轉動。當氣動馬達高速旋轉的同時,尾部轉角器搖頭齒輪箱做低速旋轉,通過固定連杆的偏心運動達到使整臺氣動風扇做大於250°搖頭動作以氣動馬達驅動扇葉的轉動,故不會產生火花和高溫,有效實現防爆處理,使得本產品能夠在易燃易爆環境中使用。
優選的是,上述氣動轉向搖頭風扇中:還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安裝於扇葉的外側。
優選的是,上述氣動轉向搖頭風扇中:所述換氣孔共有兩個,對稱分布於定子頂面。
另一種優選方案是,上述氣動轉向搖頭風扇中:所述換氣孔共有三個,均勻分布於定子徑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於製備。使用維護成本低廉,杜絕安全事故。能夠在易燃易爆環境中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氣動馬達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氣動馬達的內部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和具體部件名稱對應關係如下:
1、安裝板;2、轉軸;3、連杆;4、氣動馬達;5、轉角器;6、扇葉;41、定子;42、轉子;431、頭部密封蓋;432、尾部密封蓋;44、連杆;45、換氣孔;46、弧形槽;47、轉角器蝸杆;421、長槽;422、葉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3所示實施例1:
一種氣動轉向搖頭風扇,包括安裝板1,轉軸2,連杆3,氣動馬達4,轉角器5,扇葉6和外罩7。其中,所述氣動馬達4包括定子41,轉子42,頭部密封蓋431、尾部密封蓋432和連軸44。所述頭部密封蓋431、尾部密封蓋432分別固定於定子41的頭、尾兩端;所述轉子42偏心安裝於定子41內,所述轉子42軸向上均勻分布有四個長槽421,各長槽421內設有葉片422;所述轉子42外表面、葉片422、定子41內表面及頭部密封蓋431、尾部密封蓋432之間形成數個氣動馬達工作腔;所述定子41頂部設有兩個對稱換氣孔45,換氣孔45分別通過弧形槽46導通至各葉片422處;所述轉軸2的尾端固定於安裝板1上,所述轉軸2的頭部固定於定子412底部;所述連杆3兩端分別活動連接轉軸2和定子41底部;所述轉角器5內部設有搖頭齒輪箱,所述連軸44頭部固定於轉子42的中心軸處、尾部設有轉角器蝸杆47,所述轉角器蝸杆47穿過尾部密封蓋432與搖頭齒輪箱相連接;氣動馬達4的輸出端連接扇葉6、扇葉6由氣動馬達4驅動旋轉。所述外罩7安裝於扇葉6的外側。
實踐中:壓縮空氣從圖中左側的換氣孔45進入馬達工作腔,作用在馬達工作腔兩側的葉片422上。由於轉子偏心安裝,氣壓作用在兩側葉片422上時產生轉矩差,使轉子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當偏心轉子轉動時,馬達工作腔容積發生變化,在相鄰工作室的葉片上產生壓力差,利用該壓力差推動轉子轉動。作功後的壓縮氣體從右側輸出口排出。若改變壓縮空氣輸入方向,即可改變轉子的轉向。其中,圖3所示葉片式氣動馬達採用了不使壓縮空氣膨脹的結構形式,即非膨脹式結構。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領域技術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