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9:47:10 2
專利名稱: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屬於用臭氧進行水處理技術領域。
水產養殖多為在養殖池內靜水養殖,池水無法循環流動,不能與空氣充分接觸,造成池中嚴重缺氧,加上養殖池內飼料殘餘及代謝物的存在,導致了池水的汙染,不利於水產養殖。針對上述情況,目前已有採用臭氧對水質進行滅菌增氧的技術報導,如中國專利公報1995年10月18日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速效臭氧水底滅菌增氧機,申請號93114065,申請人周天元,其技術方案為將臭氧發生器所產生的臭氧通過螺旋槳形成的渦流高壓水於離心筒中混合送出篩孔進入使用水體進行水下增氧和氧化消毒,解決了傳統增氧深度及密度不足和根本不能消毒而頻繁的排汙水的弊端,缺陷是混合於螺旋槳形成的渦流高壓水中的臭氧波及範圍有限,其增氧和氧化消毒效果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增氧和氧化消毒效果好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臭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增設了噴淋裝置、水泵及與水泵連接的吸水管、出水管,其中臭氧發生器的出氣管與出水管密封連接,出水管的末端接噴淋裝置。
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接水泵的出水管端部為直徑較小的變徑管,出氣管接變徑管之後的出水管。
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臭氧發生器位於出水管上方。
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臭氧發生器的出氣管內設有單向閥。
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噴淋裝置可為多個噴頭。
其工作原理為吸水管設置在養殖池的底部,由水泵將養殖池底層的水抽出,經出水管揚出水面,與水泵連接的出水管端部為直徑較小的變徑管,造成變徑管兩端流速差,在變徑管的出水端產生負壓,臭氧發生器的出氣管在此與出水管密封連接,為防止出水管內的水經出氣管流向臭氧發生器,將臭氧發生器設置在出水管上方或在出氣管內設有單向閥,保證了臭氧與抽出的水充分混合併對其消毒滅菌,再經噴淋裝置噴灑入養殖池中,使養殖池中的水循環流動,並與空氣充分接觸,達到增氧目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臭氧與抽出的水充分混合,消毒滅菌效果好,且有效控制養殖池中飼料殘餘及代謝物引起的異味、異色,淨化池水;2、變養殖池中的靜水為循環流動,並與空氣充分接觸分解有害物質,達到淨化池水、改善水質和增氧的有益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採用單向閥實施例的結構示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吸水管5設置在養殖池的底部並與水泵4相接,與水泵4連接的出水管7其端部為直徑較小的變徑管6,臭氧發生器1經出氣管2接變徑管6之後的出水管7,出氣管2內設有單向閥3以防止抽出的水經出氣管2流向臭氧發生器1,出水管7的末端接噴淋裝置8,噴淋裝置8上設置有多個噴頭9覆蓋於養殖池上方。
權利要求1.一種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包括臭氧發生器(1),其特徵在於增設了噴淋裝置(8)、水泵(4)及與水泵(4)連接的吸水管(5)、出水管(7),其中臭氧發生器(1)的出氣管(2)與出水管(7)密封連接,出水管(7)的末端接噴淋裝置(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接水泵(4)的出水管(7)端部為直徑較小的變徑管(6),出氣管(2)接變徑管(6)之後的出水管(7)。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臭氧發生器(1)位於出水管(7)上方。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臭氧發生器(1)的出氣管(2)內設有單向閥(3)。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其特徵在於噴淋裝置(8)可為多個噴頭(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產養殖滅菌增氧裝置,包括臭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增設了噴淋裝置、水泵及與水泵連接的進水管、出水管,其中臭氧發生器的出氣管與出水管密封連接,出水管的末端接噴淋裝置。該裝置由水泵將養殖池底層的水抽出,再將臭氧與抽出的水在出水管充分混合滅菌後,經噴淋裝置噴灑入養殖池中,使養殖池中的水循環流動,並與空氣充分接觸,達到增氧目的。
文檔編號C02F1/78GK2468287SQ0121621
公開日2002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5日
發明者張敬煜, 鍾世恩 申請人:淄博市淄川區崑崙礦山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