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8:48:3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充膠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
背景技術:
線束為一定負載源組提供服務設備的總體,如中繼線路、交換裝置、控制系統等。
線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器設備中。在現代汽車上,電子控制系統與線束有著密切關係。有人曾經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微機相當於人腦,傳感器相當於感覺器官,執行元件相當於運動器管,那麼線束就是神經和血管了。
汽車線束從功能上來分,有運載驅動執行元件(作動器)電力的電力線和傳遞傳感器輸入指令的信號線二種。電力線是運送大電流的粗電線,而信號線是不運載電力的細電線(光纖維通信)。近年來,微弱信號電路使用的電磁屏蔽線也不斷增加。
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電子控制技術的普遍應用,汽車上的電路數量與用電量顯著增加,線束也就變得越粗越重。
在線束生產加工過程中,充膠是一種被廣泛的應用的工藝。傳統的充膠檢測方式是採用通止規進行實配檢測。這種檢測方法既費時又費力,更重要的是這種檢測方式會破壞產品,造成產品不可修復的損傷。因此,需要一種能夠不接觸產品進行檢測的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本實用新型通過視覺檢測方式簡單、快速、準確的將連接器內有充膠的線束檢測出來,來取代原來實配檢測,這樣不僅不用接觸產品,防止損傷產品,而且省時省力操作方便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執行單元與控制單元;執行單元,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呈框架結構,機體內部設有動力裝置、連接器放置模塊、視覺檢測相機、相機移位裝置及連接器限位裝置;連接器限位裝置設置在連接器放置模塊旁;視覺檢測相機設置在相機移位裝置上,並且所述視覺檢測相機與連接器放置模塊之間無遮擋物;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與動力裝置、連接器放置模塊、視覺檢測相機及相機移位裝置連接。作業時,先啟動設備,然後人工將連接器放入連接器放置模塊,之後視覺檢測相機自動檢測連接器並充膠,最後取出連接器。這樣不僅不用接觸產品,防止損傷產品,而且省時省力操作方便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體外側設有防護板。該設置可以有效防塵,避免設備進入異物。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防護板採用鍍鋅鋼板製成。鍍鋅鋼板價格成本適中,易加工,耐氧化性強,適合作為機體防護板使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視覺檢測相機為CCD相機。CCD相機能夠簡單、快速、準確的進行檢測。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單元包括顯示器及控制按鈕。該設置可以實現實時控制的效果。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單元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具有使用方便,編程簡單,性價比高,適應性強,可靠性高,抗幹擾能力強,維修工作量小,維修方便等優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1.實現連接器充膠的自動檢測。
2.半自動檢測取消人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
3.半自動生產和檢驗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質量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
4.過程更穩定且容易受控,減少過程變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側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
1、控制單元;2、連接器放置模塊;3、相機移位裝置;4、連接器限位裝置;5、視覺檢測相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方式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具體效果進行清除、完整的描述,以充分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創造的目的、特徵和效果。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各項技術特徵,在不互相矛盾衝突的前提可以交互組合。
參見圖1-3,一種視覺檢測充膠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執行單元與控制單元1;執行單元,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呈框架結構,機體內部設有動力裝置、連接器放置模塊2、視覺檢測相機5、相機移位裝置3及連接器限位裝置4;連接器限位裝置4設置在連接器放置模塊2旁;視覺檢測相機5設置在相機移位裝置3上,並且所述視覺檢測相機5與連接器放置模塊2之間無遮擋物;控制單元1,所述控制單元1與動力裝置、連接器放置模塊2、視覺檢測相機5及相機移位裝置3連接。作業時,先啟動設備,然後人工將連接器放入連接器放置模塊2,之後視覺檢測相機5自動檢測連接器並充膠,最後取出連接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體外側設有防護板。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防護板採用鍍鋅鋼板製成。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視覺檢測相機5為CCD相機。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單元1包括顯示器及控制按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單元1為PLC控制器。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