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鑄造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9:35:15 6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進的消失模鑄造工藝,屬於鑄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消失模鑄造(又稱實型鑄造)是用泡沫塑料(EPS 、STMMA或EPMMA)高分子材料製作成為與要生產鑄造的零件結構、尺寸完全一樣的實型模具,經過浸塗耐火塗料(起強化、光潔、透氣作用)並烘乾後,埋在幹石英砂中經三維振動造型,澆鑄造型砂箱在負壓狀態下澆入熔化的金屬液,使高分子材料模型受熱氣化抽出,進而被液體金屬取代冷卻凝固後形成的一次性成型鑄造新工藝生產鑄件的新型鑄造方法。在消失模鑄造工藝中,每個環節對於消失模鑄件質量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對每個環節的工藝進行改進都將會大大提升鑄件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針對現有消失模鑄造工藝的改進,可製得質量為更優良的消失模鑄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消失模鑄造工藝流程為:
a、選用泡沫塑料:
選用的原始珠粒的粒徑小於或等於鑄件的最小壁厚的1/9 ~ 1/10的泡沫塑料;
b、模型製作;
c、模型組合成簇;
d、模型塗層:
在實型鑄造泡塑模型表面塗抹厚度為0.5mm ~ 2mm的塗料,並在40~50℃下將塗層烘乾;
e、振動造型;
f、澆注置換:
澆注操作過程採用慢——快——慢的節奏。並保持連續澆注,防止澆注過程斷流。澆後鑄型真空維持3~5分鐘後停泵。
g、冷卻清理。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合理選用泡沫塑料,塗抹厚度適宜的定型塗料,以及在澆注過程中採用慢、快、慢並且連續澆注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澆注過程中因空氣的進入而導致鑄件報廢的情況,有效保證了消失模鑄件的質量,提升了消失模鑄件的合格率,具有突出的實用性和顯著的經濟利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消失模鑄造工藝流程為:
a、選用泡沫塑料:
選用的原始珠粒的粒徑小於或等於鑄件的最小壁厚的1/9 ~ 1/10。
b、模型製作:
泡塑珠粒製作:預發泡——熟化——發泡成型——冷卻出模。
c、模型組合成簇:
將自行加工好(或外購)的泡塑模型與澆冒口模型組合粘結在一起,形成模型簇。粘結材料為:橡膠乳液、樹脂溶劑和熱熔膠及膠帶紙。
d、模型塗層:
在實型鑄造泡塑模型的表面塗一層一定厚度的塗料,形成鑄型內殼。以便提高EPS模型的強度和剛度,提高模型表面抗型砂衝刷能力,防止加砂過程中模型表面破損及振動造型及負壓定型時模型的變形,確保鑄件的尺寸精度。塗層厚度為0.5 ~ 2mm,塗層在40~50℃下烘乾。
e、振動造型:
其工序包括如下工序:砂床製備——放置EPS模型——填砂——密封定型
f、澆注置換:
澆注操作過程採用慢——快——慢。並保持連續澆注,防止澆注過程斷流。澆後鑄型真空維持3~5分鐘後停泵。
實型鑄造澆注時,在液體金屬的熱作用下,EPS模型發生熱解氣化, 產生大量氣體,不斷通過塗層型砂,向外排放,在鑄型、模型及金屬間隙內形成一定氣壓,液體金屬不斷地佔據EPS模型位置,向前推進,發生液體金屬與EPS模型的置換過程。置換的最終結果是形成鑄件。
g、冷卻清理
冷卻後,將砂箱傾斜吊出鑄件或直接從砂箱中吊出鑄件,鑄件與幹砂自然分離。分離出的幹砂處理後重複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 人員來說,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 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