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壓信號發生器電容接線轉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11:52: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容接線轉換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高壓信號發生器電容接線轉換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力電纜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電纜供電具有很多的優點,但是由於系統擴容等因素的衝擊,運行時間越久,電纜故障越來越頻繁,為了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就必須以短時間修復這些電纜故障。
電纜測試高壓信號發生器主要用於電力電纜的高阻和閃絡性故障的測試,它能夠產生直流高壓,使電纜故障點擊穿放電,配合電纜故障測距和定點儀器進行測距和定點。高壓信號發生器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三種:直流高壓、單次放電和周期放電。高壓信號發生器主要結構包含高壓源、放電裝置和電容,目前應用於高壓信號發生器的電容為一個一個單獨存在的,特別是對於高壓電容,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滿足不同的電壓等級,不同的電容,實現高壓低容,低壓大容量,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實現低壓時也能輸出高的放電能量,因此急需一種裝置實現電容的接線轉換,滿足對不同電壓等級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容接線轉換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高壓信號發生器電容接線轉換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壓信號發生器電容接線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設置在底板上方的電容接線板和電容接線轉換機構;所述底板上表面固接有底座,所述電容接線板固接在底座上;所述電容接線板上設置有電容輸出線和多組接線柱,所述每組接線柱包括正極接線柱和負極接線柱,所述正極接線柱與電容的正極相連,所述負極接線柱與電容的負極相連,所述電容輸出線包括正極電容輸出線和負極電容輸出線,所述正極電容輸出線與首端正極接線柱連接,所述負極電容輸出線與末端負極接線柱連接;所述電容接線轉換機構包括串聯接線模塊、並聯接線模塊和串並聯接線模塊,所述串聯接線模塊包括推桿和固接在推桿上的串聯插線板,所述並聯接線模塊包括推桿和固接在推桿上的並聯插線板,所述串並聯接線模塊包括推桿和固接在推桿上的串並聯插線板;所述串聯接線模塊、並聯接線模塊和串並聯接線模塊分別與底板轉動連接;所述串聯插線板、並聯插線板和串並聯插線板上均設有與接線柱對應數量的接線槽,所述接線槽包括正極接線槽和負極接線槽;所述串聯插線板上接線槽之間的連接方式為串聯,所述並聯插線板上接線槽之間的連接方式為並聯,所述串並聯插線板上接線槽之間的連接方式為串聯並聯結合。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正極接線柱和負極接線柱各為四個,通過四個正極接線柱和四個負極接線柱連接四個電容。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串並聯接線模塊與底板的轉動連接為所述底板上表面固接有兩個第一軸承座,兩個第一軸承座之間連接有插板單軸,所述串並聯接線模塊推桿一端與插板單軸轉動連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並聯接線模塊和串聯接線模塊與底板的轉動連接為底板上表面固接有兩個第二軸承座,兩個第二軸承座之間連接有插板轉換軸,所述並聯接線模塊推桿一端和串聯接線模塊推桿一端均與插板轉換軸轉動連接,且並聯接線模塊和串聯接線模塊可以沿插板轉換軸所在的方向進行滑動。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正極接線槽所在位置與正極接線柱位置相對應,所述負極接線槽所在位置與負極接線柱位置相對應。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根據對不同電壓等級的需要,選擇與電容接線板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當與電容接線板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為串聯接線模塊,此時實現的是四個電容串聯使用,當與電容接線板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為並聯接線模塊,此時實現的是四個電容並聯使用,當與電容接線板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為串並聯接線模塊,此時實現的是二個電容並聯和二個電容串聯使用,同時通過放電裝置對不同接線模塊的充放電,滿足了對不同電壓等級的需求。
2、串並聯接線模塊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旋轉與電容接線板進行連接,當需要選用串聯接線模塊或者並聯接線模塊與電容接線板進行連接時,可以將並聯接線模塊或串聯接線模塊沿插板轉換軸所在的方向進行滑動,使需要的接線模塊滑至與電容接線板所在的位置向對應,將並聯接線模塊或串聯接線模塊旋轉使其餘電容接線板連接即可。
3、結構簡單,使用效果明顯,具有廣泛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便於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容接線轉換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容接線板與電容之間連接關係結構示意圖。
圖中:1-插板轉換軸;2-插板單軸;3-第一軸承座;4-第二軸承座;5-底板;6-串聯接線模塊;7-並聯接線模塊;8-底座;9-串並聯接線模塊;10-電容接線板;11-串聯插線板;12-接線槽;13-並聯插線板;14-串並聯插線板;15-接線柱;16-正極電容輸出線;17-負極電容輸出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板5、設置在底板5上方的電容接線板10和電容接線轉換機構。所述底板5上表面固接有底座8,所述電容接線板10固接在底座8上。所述電容接線板10上設置有電容輸出線和多組接線柱15,所述每組接線柱15包括正極接線柱和負極接線柱,所述正極接線柱與電容的正極相連,所述負極接線柱與電容的負極相連,所述電容輸出線包括正極電容輸出線16和負極電容輸出線17,所述正極電容輸出線16與首端正極接線柱連接,所述負極電容輸出線17與末端負極接線柱連接。優化方案中,所述正極接線柱和負極接線柱各為四個,通過四個正極接線柱和四個負極接線柱連接四個電容。
所述電容接線轉換機構包括串聯接線模塊6、並聯接線模塊7和串並聯接線模塊9,所述串聯接線模塊6包括推桿和固接在推桿上的串聯插線板11,所述並聯接線模塊7包括推桿和固接在推桿上的並聯插線板13,所述串並聯接線模塊9包括推桿和固接在推桿上的串並聯插線板14。所述串聯接線模塊6、並聯接線模塊7和串並聯接線模塊9分別與底板5轉動連接。優化方案中,所述串並聯接線模塊9與底板5的轉動連接為所述底板5上表面固接有兩個第一軸承座3,兩個第一軸承座3之間連接有插板單軸2,所述串並聯接線模塊9推桿一端與插板單軸2轉動連接。所述並聯接線模塊7和串聯接線模塊6與底板5的轉動連接為底板5上表面固接有兩個第二軸承座4,兩個第二軸承座4之間連接有插板轉換軸1,所述並聯接線模塊7推桿一端和串聯接線模塊6推桿一端均與插板轉換軸1轉動連接,且並聯接線模塊7和串聯接線模塊6可以沿插板轉換軸1所在的方向進行滑動。
所述串聯插線板11、並聯插線板13和串並聯插線板14上均設有與接線柱15對應數量的接線槽12,所述接線槽12包括正極接線槽和負極接線槽,所述正極接線槽所在位置與正極接線柱位置相對應,所述負極接線槽所在位置與負極接線柱位置相對應。所述串聯插線板11上接線槽1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串聯,所述並聯插線板13上接線槽1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並聯,所述串並聯插線板14上接線槽12之間的連接方式為串聯並聯結合。具體操作使用時,根據對不同電壓等級的需要,選擇與電容接線板10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當與電容接線板10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為串聯接線模塊6,此時實現的是四個電容串聯使用,當與電容接線板10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為並聯接線模塊7,此時實現的是四個電容並聯使用,當與電容接線板10配套連接使用的接線模塊為串並聯接線模塊9,此時實現的是二個電容並聯和二個電容串聯使用,同時通過放電裝置對不同接線模塊的充放電,滿足了對不同電壓等級的需求。串並聯接線模塊9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旋轉與電容接線板10進行連接,當需要選用串聯接線模塊6或者並聯接線模塊7與電容接線板10進行連接時,可以將並聯接線模塊7或串聯接線模塊6沿插板轉換軸1所在的方向進行滑動,使需要的接線模塊滑至與電容接線板10所在的位置向對應,將並聯接線模塊7或串聯接線模塊6旋轉使其餘電容接線板10連接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