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線稱重衡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7 08:24:55 2
專利名稱:一種在線稱重衡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線稱重衡器,屬于衡器類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子衡器一般採用1隻或4隻傳感器進行設計,沒有用3隻傳感器進行設計的計量衡器。在很多線材生產的單位,企業對生產的產品的單件淨質量要求較高,多數企業一般採用先將產品生產成一大件,然後再對其分件(包)計量處理,從而實現單件(包)的計量精度,滿足生產和客戶的需求,這樣不但加大勞動強度,降低勞動效率,同時還會浪費原材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不足,從而提供一種採用模擬傳感器通過模數轉換盒轉換出電子信號的方法,設計出具有可實現在線計量的可移動連續計量的在線稱重衡器。一種在線稱重衡器,它主要由承重臺面、測力系統和可移動裝置三部分組成;其中承重臺面由一個圓形面板組成;測力系統包括模擬傳感器、模數轉換盒、數據傳輸線和稱量顯示儀表;可移動裝置包括移動平臺、滑輪和軌道;所述軌道上方設有滑輪,滑輪頂部設有移動平臺,移動平臺頂部設有模擬傳感器和模數轉換盒;在模擬傳感器上方設有承重臺面; 所述模數轉換盒和稱量顯示儀表之間設有數據傳輸線。所述模擬傳感器為三隻。所述模擬傳感器在移動平臺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模數轉換盒設置在三隻模擬傳感器的中心位置。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與現有技術相比,製造一臺本實用新型在線稱重衡器可節約設備成本1.0萬元;2、本實用新型能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每年可節約18.0萬元;3、本實用新型能在線計量過程中實現連續計量,並解決了對單件產品重量的精確控制要求,滿足客戶的需要,同時減少材料的浪費,節約原材料50萬元。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在線稱重衡器結構示意圖。圖中1-承重臺面、2-模擬傳感器、3-模數轉換盒、4-數據傳輸線、5-稱量顯示儀表;6-移動平臺、7-滑輪、8-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在線稱重衡器,它主要由承重臺面1、測力系統和可移動裝置三部分組成;其中承重臺面1由一個圓形面板組成;測力系統包括模擬傳感器2、模數轉換盒3、數據傳輸線 4和稱量顯示儀表5 ;可移動裝置包括移動平臺6、滑輪7和軌道8 ;所述軌道8上方設有滑輪7,滑輪7頂部設有移動平臺6,移動平臺6頂部設有模擬傳感器2和模數轉換盒3 ;在模擬傳感器2上方設有承重臺面1 ;所述模數轉換盒3和稱量顯示儀表5之間設有數據傳輸線4。所述模擬傳感器2為三隻。所述模擬傳感器2在移動平臺6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模數轉換盒3設置在三隻模擬傳感器2的中心位置。製作一個可以移動的裝置平臺,在移動平臺6面上按等腰三角形分布三隻模擬傳感器2的安裝位置,安裝上相應的模擬傳感器2,再在模擬傳感器2上方加裝一圓形承重臺面1 ;將三隻模擬傳感器2接至模數轉換盒3轉換器,通過數據傳輸線4將轉換後的信號傳輸到稱重顯示儀表5,通過對該衡器用標準砝碼校準後,投入生產運行,將連續生產的產品連接到圓形承重臺面1上,從而實現在線準確計量。
權利要求1.一種在線稱重衡器,其特徵在於它主要由承重臺面(1)、測力系統和可移動裝置三部分組成;其中承重臺面(1)由一個圓形面板組成;測力系統包括模擬傳感器(2)、模數轉換盒(3)、數據傳輸線(4)和稱量顯示儀表(5);可移動裝置包括移動平臺(6)、滑輪(7)和軌道(8);所述軌道(8)上方設有滑輪(7),滑輪(7)頂部設有移動平臺(6),移動平臺(6)頂部設有模擬傳感器(2)和模數轉換盒(3);在模擬傳感器(2)上方設有承重臺面(1);所述模數轉換盒(3)和稱量顯示儀表(5)之間設有數據傳輸線(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線稱重衡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擬傳感器(2)為三隻。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線稱重衡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擬傳感器(2)在移動平臺(6)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線稱重衡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模數轉換盒(3)設置在三隻模擬傳感器(2)的中心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在線稱重衡器,它主要由承重臺面、測力系統和可移動裝置三部分組成;其中承重臺面由一個圓形面板組成;測力系統包括模擬傳感器、模數轉換盒、數據傳輸線和稱量顯示儀表;可移動裝置包括移動平臺、滑輪和軌道;所述軌道上方設有滑輪,滑輪頂部設有移動平臺,移動平臺頂部設有模擬傳感器和模數轉換盒;在模擬傳感器上方設有承重臺面;所述模數轉換盒和稱量顯示儀表之間設有數據傳輸線。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製造一臺本實用新型在線稱重衡器可節約設備成本1.0萬元;能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每年可節約18.0萬元;解決了對單件產品重量的精確控制要求,滿足客戶的需要,同時減少材料的浪費,節約原材料50萬元。
文檔編號G01G19/00GK202204582SQ201120292859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2日
發明者於君, 何光成, 何吉林, 冷俊, 曾彬, 謝杰, 魯靜 申請人: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