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築夢路上的讀後感

2023-10-12 17:42:54 2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築夢路上的讀後感【篇一】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中國夢使我們有了奮鬥的方向和動力,中國夢正在喚醒我們這個沉睡了多年的民族,這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國家定能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正是預備黨員的我來說,是社會的棟梁,實現中國夢的重擔就落到了我們這一代身上。毛主席帶領我們的祖輩浴血奮戰趕走了列強,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推翻了殖民統治為我們創造了國內和平的環境,鄧小平在十三屆三中全會上敢於冒險劃時代意義的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帶領我們的父輩不斷趕超,不但解決了十三億同胞的溫飽問題,還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實現了經濟的騰飛,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發展之路。而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手上,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跨過超越發達國家的鴻溝。讓我們懷揣中國夢,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十三億同胞一起像世界吶喊我們的時代到來了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80多年前,一群熱血男兒,懷揣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齊聚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井岡山,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燦爛輝煌的篇章。而引領他們聚集於此的,正是共同的信念。這次觀看《築夢中國》對我觸動很大,受益良多。下面,我談談自己學習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井岡山鬥爭時期,環境非常惡劣。在那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力量做支撐,革命勝利恐怕會成為天方夜譚。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成為井岡山軍民堅持鬥爭、奪取最終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團隊、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沒有精神支柱,勢必走向沉淪。新時期新階段,堅定信念是對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是黨性修養最核心的內容,是先進性的最起碼的條件,艱苦奮鬥是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業精神。作為一名系部帶頭人,要繼續弘揚井岡山精神,堅持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鬥精神不懈怠,恪盡職守,埋頭苦幹,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始終保持一崇高精神境界,創造出新的業績。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創新之路。是老一輩革命家勇於開拓進取的一個偉大創舉。

  在新時期,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敢闖新路的民族創新精神和能力,才能促進科技進步,帶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有利位置。我們中青年教師要堅決按照中共關於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工作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新觀念、勇於創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創新的精神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

  依靠群眾、勇於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

  走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作為新時期的黨員,應該把黨的群眾路線的精神實質,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努力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政治上代表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在建設和發展中取得新勝利。

  築夢路上的讀後感【篇二】

  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檔案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攝製的32集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近期在中央電視臺隆重播出。這部紀錄片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尋夢、追夢、圓夢的偉大曆程,重點回顧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深刻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唱響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最強音。該片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富有新意,堅持用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達到了政治性、理論性、歷史性、藝術性、現實性有機統一,是一部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獻禮的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該片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主題,以「講故事」、「析事理」的創作手法,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勝利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歷經獨立自主、艱苦創業,建成社會主義大國;歷經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正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使觀眾在氣勢磅礴的歷史敘述中受到真情感染,得到薰陶鼓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共產黨的尋夢、追夢、圓夢之路,是一個接續奮鬥、艱難探索的歷史過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該片以「群英尋路」啟幕,以「走向復興」收尾,跨度百年,視野開闊,場面壯觀。從李大釗就義前的獄中自述「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的豪言壯語,大革命失敗危急關頭徐特立、賀龍的毅然入黨……到「兩彈一星」、北京奧運、再鑄軍魂,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精心謀劃、運籌帷幄,再現了一批批優秀共產黨人為實現中國夢而上下求索,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築夢路上》系統總結、全面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使廣大幹部群眾集中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接力棒,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充分感受到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人民的夢,極大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築夢路上》的藝術成就也很高。該片通過畫面、影像等多種形式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依託重要會議、人物、事件、文獻、遺址、數據、圖表,穿插有關部門負責人、革命後代、專家學者採訪,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黨的歷史,充滿自信地回應了現實關切,充分發揮了黨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讀本,是廣大幹部群眾學習黨史的優秀教材。

  築夢路上的讀後感【篇三】

  《築夢路上》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等單位聯合攝製,中央電視臺承制的大型文獻紀錄片,該片選取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大事為切入點,呈現近百年波瀾壯闊的大曆程。該片時空跨度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一帶一路」國際戰略,內容涵蓋井岡山道路、遵義會議、西安事變、協商建國、抗美援朝、兩彈一星、中美外交、創建特區、北京奧運、應對危機等。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百年只是一瞬;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百年則決定了這個國家以後的命運。《築夢路上》大型紀錄片,以每一集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一百年內,中國的變遷和中國人的奮鬥。

  苦難是激發人們潛能的力量。近現代中國的崛起歷史,就是一部在和苦難抗爭的歷史。沒能及時跟上第二次科技革命,這是苦難,這讓中國經歷了幾次落後被挨打的命運;沒能抵擋住日本的入侵,這是苦難,這讓中國人民經歷了八年的艱苦抗戰;新中國建立的時候白手起家,這是苦難,面對著西方資本主義的封鎖,中國從未認輸,反而從中突圍……在近現代中國前進的路上,似乎每走一步,都遍布荊棘;但就是在這些荊棘的鍛鍊中,我們的腳步更加堅定,建設更加快速。反帝戰爭、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在動亂和戰爭的洗禮中,我們民族的崛起之勢,已經再不能阻擋。

  克服苦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恆的堅持和不懈。在築夢路上,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小米加步槍」能夠打退侵略者,「零基礎起步」也能追上第二次科技革命落下的幾百年差距。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執著和奉獻緊密相關。對於夢想的執著,讓一代又一代先輩為此而奮鬥一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奠基中,國家建設穩步前進;對於追求的不懈,讓我們在達到了實現國家獨立的目標之後,又在逐步實現國家富強甚至趕超發達國家。

  築夢路上,讓我知曉了夢想與目標的重要性。一個沒有想像力的民族,一個沒有夢想的民族,是沒有資格屹立在世界頂端的。儘管不同時期,我們國人的夢想不同,但是在那些影像資料中,我們卻看見了一樣的痴狂,為夢想而痴狂,已經成為一種美德。在有了明確夢想之後,按部就班的將夢想細化為各個目標並逐步推進,這才是一個國家,強壯的根本。

  築夢路上,我看見了滿滿的正能量。這種正能量,來源於人們對待苦難的樂觀的態度,來源於人們對待夢想執著的追求,更來源於我們今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知歷史,不知我們祖輩人奮鬥的艱辛;不知現在,不知道我們到底能夠變多少「不可能」為已經實現。面對歷史,我們需以敬畏之心,認真學習、認真思索;面對未來,我當以更加強烈的民族自信,走好未來的每一天。

  看過《築夢路上》使我更加確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更加確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更適合當代中國,更加確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會更加完善,更加確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廣,更加確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會更加絢爛奪目。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