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促民族團結進步新發展)
2023-10-11 23:23:46 4
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郭善習 楊貴吉,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郭善習 楊貴吉
三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桂、湘、黔三省(區)交界處,因境內匯聚潯江、榕江、融江三條江而得名。全縣總面積2454平方公裡,現轄15個鄉鎮,170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41.8萬人,主要居民為侗、苗、瑤、壯、漢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佔總人口58%,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且成立最早的縣份,素有「中國侗族在三江」和「千年侗寨·夢縈三江」的美譽。近年來,三江侗族自治縣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緊緊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與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統籌推進,奮力開創全縣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走出來」,共建和諧社區促進多民族融合「大團結」
易地扶貧搬遷讓少數民族群眾走出大山,「搬」進了新天地、過上了新生活。「十三五」脫貧攻堅期間,三江侗族自治縣南站社區作為全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廣西第三大規模的搬遷安置點,共搬遷入住4606戶20161人,搬遷入住率為100%,搬遷群眾全部來自全縣15個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居住有侗、苗、瑤、壯、漢等民族群眾,其中少數民族群眾人數佔94.52%,是一個多民族群眾聚居的大型易地搬遷安置點。為加快促進來自各鄉鎮不同民族的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社區積極組織搬遷群眾在縣城文化長廊、鼓樓、廣場開展百家宴、多耶、賽蘆笙、唱侗族大歌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族文化周周演」活動,各民族文化得到融合發展,促進了易地扶貧搬遷點民族團結融合。
目前南站社區成立有各種文藝隊9支,已組織百家宴、多耶等民族特色活動80多場次,成立男女籃球隊8支,組織籃球聯賽3次,友誼賽20餘次,極大促進了社區搬遷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居樂業·暖心行動」惠民服務提升和高質量就業保障提升等兩項大行動;充分發揮粵桂扶貧協作機製作用,建設江川中學、江川小學,為少數民族搬遷戶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同時重點扶持「侗畫、侗繡、竹編」民族技藝文化傳承,既促進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又弘揚了三江縣侗、苗、瑤、壯、漢等少數民族傳承非遺文化,有效將民族傳承文化變為「指尖」經濟,確保搬遷群眾「真搬實住、快速融入、穩定發展」,讓少數民族群眾實實在在地走出大山,確確實實感到了安居樂業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目前,南站社區正全力創建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
二、民族文化旅遊產業讓遊客「走進來」,發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與經濟融合「大發展」
三江侗族自治縣堅持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民族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三江堅持「生態立縣,旅遊富民」的發展戰略,依託美麗的綠水青山、濃鬱的民族風情、神奇的橋樓侗寨,大力發展特色民族文化旅遊——重點打造了程陽八寨景區、布央仙人山景區、侗鄉會客廳、鳥巢「百千萬」、侗天宮文化廣場等文化旅遊項目;先後榮獲「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等多個榮譽;布央仙人山、月也侗寨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侗族在三江」主旋律更加響亮,「千年侗寨·夢縈三江」旅遊品牌全面提升。如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推力,重點打造中國首部侗族風情大型實景演出「坐妹·三江」,傾情演繹奇麗秀美和古老神秘的《侗聽三江》節目,將侗族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如建築文化、農耕文化、服飾文化、耶歌文化、笙舞文化、婚俗文化等通過精心製作融合在一起,完美呈現三江少數民族地區最美好、最淳樸、最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坐妹」於2014年榮獲廣西文藝最高獎項——銅鼓獎,被遊客稱為東方伊甸園,深受遊客的喜愛。5年來,全縣旅遊人數累計達3535.82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累計達358.14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期的2.78倍和5.18倍。2021年,三江以程陽八寨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為契機,通過全面提升景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及景區管理等舉措,使侗鄉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更加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從而充分發揮民族有效資源,讓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助力三江經濟社會文化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