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手控制訓練帶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2:24:0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功能手控制訓練帶。
背景技術: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徵是數位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即使是在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業也會不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現,並從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因此行業總體趨勢是高投入、高收益。
對於腦卒中、腦外傷患者、橈神經損傷的垂腕症,根據病情不同的患者,指部會出現痙攣、功能性缺失或者功能性損傷情況,這樣,需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而市場上針對這種指部恢復的醫療器材卻十分缺乏,也沒有很好的可供適用的器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功能手控制訓練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功能手控制訓練帶,包括訓練帶本體,所述訓練帶本體包括第一彈性布、第二彈性布和指套,所述第二彈性布為條狀結構,所述第二彈性布兩端的不同側邊設有相互匹配的第一粘扣,所述第二彈性布的側邊沿長度方向設有五條平行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部連接有第一彈性布,且第一彈性布為條狀結構,所述矩形凹槽與第一彈性布相互靠近的側邊設有相互匹配的第二粘扣,所述第一彈性布遠離矩形凹槽的一端設有指套,所述指套敞口的一端朝向第一彈性布,且第一彈性布遠離矩形凹槽的一端位於指套的內部,所述第一彈性布位於指套內部的中間位置,所述第二彈性布的側邊設有海綿墊,且海綿墊與矩形凹槽位於第一彈性布的同一側,所述海綿墊與第一彈性布相互靠近的側邊兩端均設有相互匹配的第三粘扣。
優選的,所述指套與第一彈性布縫製連接。
優選的,所述指套由彈性織物製成,指套遠離第二彈性布的一端呈弧形。
優選的,所述第一彈性布與第二彈性布為純棉。
優選的,所述海綿墊的寬度與第二彈性布的寬度相同。
優選的,所述第一粘扣與第三粘扣相鄰的側邊之間相互貼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對於腦卒中、腦外傷患者、橈神經損傷的垂腕症者來說可以很好的促進患者手指功能恢復以及抑制手指痙攣,同時,對於指部受損的患者,可以進行很好的術後矯正和訓練,加快了患者康復的進度,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功能手控制訓練帶的展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功能手控制訓練帶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功能手控制訓練帶的指套的截面圖。
圖中:1第一粘扣、2第一彈性布、3指套、4第二彈性布、5第二粘扣、6第三粘扣、7海綿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功能手控制訓練帶,包括訓練帶本體,訓練帶本體包括第一彈性布2、第二彈性布4和指套3,第二彈性布4為條狀結構,第二彈性布4兩端的不同側邊設有相互匹配的第一粘扣1,第二彈性布4的側邊沿長度方向設有五條平行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底部連接有第一彈性布2,且第一彈性布2為條狀結構,矩形凹槽與第一彈性布2相互靠近的側邊設有相互匹配的第二粘扣5,第一彈性布2遠離矩形凹槽的一端設有指套3,指套3敞口的一端朝向第一彈性布2,且第一彈性布2遠離矩形凹槽的一端位於指套3的內部,第一彈性布2位於指套3內部的中間位置,第二彈性布4的側邊設有海綿墊7,且海綿墊7與矩形凹槽位於第一彈性布2的同一側,海綿墊7與第一彈性布2相互靠近的側邊兩端均設有相互匹配的第三粘扣6,指套3與第一彈性布2縫製連接,指套3由彈性織物製成,指套3遠離第二彈性布4的一端呈弧形,第一彈性布2與第二彈性布4為純棉,海綿墊7的寬度與第二彈性布4的寬度相同,第一粘扣1與第三粘扣6相鄰的側邊之間相互貼合。
使用時,根據患者手指的長短,調節第一彈性布2外伸的長度,調整合適後通過第二粘扣5固定,將海綿墊7通過第三粘扣6與第二彈性布4粘接,然後,患者手指沿著第一彈性布2插入指套3中,根據患者手腕的粗細,通過第一粘扣1將第二彈性布4固定在手腕上,這樣,患者就可以通過訓練帶本體進行恢復性訓練,同時可以抑制手指痙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