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纖維鑑別方法
2023-10-05 14:18:19 2
專利名稱:麻纖維鑑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麻纖維鑑別方法,尤其是一種大麻纖維與亞麻纖維、薴麻纖維的
鑑別方法。
背景技術:
棉紡織業曾經一度興旺昌盛,為人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服裝,各式各樣的面料。然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技術創新不多,企業競爭激烈,汙染嚴重等問題,使得紡織業步走 向底谷。隨著全球環境汙染問題的日益突出,人類資源的未來可利用量不斷縮小,生命與健 康逐漸成為人們所日益重視與永恆關注的話題,整個世界的目光開始轉向尋找具有無環境 汙染、衛生抗菌並可以被循環使用的所謂"綠色資源",人類崇尚自然並日趨返璞歸真。在此 形勢之下,在棉紡織業,麻類韌皮纖維的研究也重新為世人所關注。 麻纖維是從各種麻類植物取得的纖維,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皮層 的韌皮纖維和單子葉植物的葉纖維。韌皮纖維作物主要有薴麻、黃麻、青麻、大麻、亞麻、羅 布麻和槿麻等。麻纖維具有其他纖維難以比擬的優勢,如具有良好的吸溼散溼與透氣的功 能,傳熱導熱快、涼爽挺括、出汗不貼身、質地輕、強力大、防蟲防黴、靜電少、織物不易汙染、 色調柔和大方、粗獷、適宜人體皮膚的排洩和分秘。它的屏蔽紫外線功能和抑菌功能均為我 國權威機構所測試鑑定。 在紡織行業,不同麻纖維,品質區別很大,價格也相差很多。但是,由於在開發了高 支麻纖維混紡紗及麻纖維棉型化後,使得麻纖維在外表看起來頗為相似,因此有用亞麻代 替大麻、薴麻代替大麻的假冒產品。而傳統鑑別麻纖維一般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儀器設備來 完成的,再沒有更好、更簡單鑑別麻纖維種類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麻纖維鑑別方法,目的是能夠快速而簡 單地將大麻纖維與其他纖維鑑別開來。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麻纖維鑑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 ,將麻纖維放入水中浸溼; 步驟2,將浸溼後的麻纖維取出,如果此時麻纖維遵循左手法則,從外向內扭轉,則 該麻纖維是大麻纖維;如果遵循右手法則,從內向外扭轉,則是亞麻或薴麻纖維。
為了能使麻纖維在步驟2中充分顯示出其力學特性,在步驟1之前,檢測樣品若是 紗線,需將紗線拆分成單根的纖維,選取合適的長度進行檢檢測,長度在10 45mm之間較好。 利用本發明所述方法可以快速鑑別大麻類產品中的纖維成分,即所含成分是否是 純大麻,不用儀器設備,不受實驗條件限制,操作簡便,易於掌握,而且檢測快速、準確。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由於麻纖維在遇溼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力學特性,如,大麻纖維遇溼後會從外向內 扭轉,本發明將此扭轉方向定義為左手法則。在鑑別是否是大麻纖維時,可利用該法則,如 果符合,則是,如果不符合,則不是。另外,亞麻和薴麻纖維在溼後會從內向外扭轉,本發明 將此扭轉方向定義為右手法則。在進行麻纖維鑑別時,如果麻纖維的扭轉是按照右手法則, 則可以推定為亞麻或薴麻纖維。
具體實施例如下a、把A、B兩種麻紗,拆解成單根纖維;各取5根長度分別為10、20、30、40、45mm的
纖維備檢。 b 、用鑷子逐根夾住待檢纖維,沾溼後取出觀察。
c、A樣品的5根麻纖維沾溼後,全部呈從外向內扭轉狀態。
d、B樣品的5根麻纖維沾溼後,全部呈從內向外扭轉狀態。
e、鑑別結果A樣品為大麻纖維。 通過本發明所述方法可以快速、簡單地鑑別出大麻纖維,並能初級鑑別出亞麻或 薴麻纖維,不用儀器設備,不受實驗條件限制,操作簡便,易於掌握,而且檢測快速、準確。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 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 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一種麻纖維鑑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麻纖維放入水中浸溼;步驟2,將浸溼後的麻纖維取出,觀察麻纖維的扭轉方向,如果此時麻纖維遵循左手法則,從外向內扭轉,則該麻纖維是大麻纖維。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麻纖維鑑別方法,其特徵在於,為了能使麻纖維在步驟2中充 分顯示出其力學特性,若檢測的樣品是紗線,在步驟1之前,需將紗線拆分成單根纖維。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麻纖維鑑別方法,其特徵在於,將紗線拆分成單根纖維後,選 取10 45mm長度的纖維進行檢測。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麻纖維鑑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2中,如果麻纖維遵循 右手法則,從內向外扭轉,則是亞麻或薴麻纖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麻纖維鑑別方法,首先,將麻纖維放入水中浸溼;然後,將浸溼後的麻纖維取出,觀察麻纖維的扭轉方向,如果此時麻纖維遵循左手法則,從外向內扭轉,則該麻纖維是大麻纖維。利用本發明所述方法快速鑑別大麻類產品中的纖維成分,即所含成分是否是純大麻,不用儀器設備,不受實驗條件限制,操作簡便,易於掌握,而且檢測快速、準確。
文檔編號G01N19/00GK101782501SQ20091000158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5日
發明者姜鳳琴, 季英超 申請人:季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