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國戲劇的起源 你們知曉嗎

2023-10-05 02:16:14 1

  對於中國的戲劇,現如今的傳承正在接受著巨大的考驗。它雖然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主要愛看的群體還是中老年人,因為娛樂設施的豐富,很多年輕人對此是不怎麼感冒。那麼本期的戲劇文化,為你解析。

  中國的傳統戲劇通常稱為戲曲,是綜合了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形式,進行故事表演的舞臺藝術,所謂的「以歌舞演故事」,這種戲劇形態,追溯其來源,是原始時代的歌舞。

  有關原始歌舞的表演情況,在古代文獻中都有記載。

  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殷商時代甲骨文中記載的「老舞」。這種原始時代的歌舞,本質上乃是先民們的一種宗教活動形式。

  屈原的《九歌》即具有濃厚的宗教祭祀性質,是娛神為目的的祭歌。從《九歌》的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樂隊相當豐富,有鍾、鼓、琴、瑟等,舞蹈者裝扮美麗,還拿著香花等物品,有時獨唱,有時對唱或合唱,更有或抒情或威武的舞姿。其描述的歌舞也已經有人物和故事情節,有明顯的審美意識,已經孕育了後來戲劇的一些基本因素。聞一多就曾將《九歌》「懸解」為一出大型歌舞劇。

  在《尚書》、《周禮》、《呂氏春秋》當中也有原始歌舞的相關記載。比如「百獸率舞」這個詞就是在《尚書·舜典》中的記載,舜是堯舜禹的舜。所謂的「百獸率舞」,就是當時的人們披著各種野獸的皮在跳舞。這種舞可能是出去打獵以前的一種原始宗教儀式,也可能是打獵回來之後的一種慶祝儀式。《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舞雩」。《呂氏春秋·古樂篇》:「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另外,我們在地下的考古發掘和許多巖畫當中,也可以找到佐證。比如1973年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上面所描繪的舞蹈圖案,五個人一組,手拉手,面向一側,做舞蹈狀,就印證了古代文獻資料當中提到的關於原始的詩、歌、舞相結合的情況。

  從人類文化學的目光來認識,原始時代的歌舞,本質上就是先民們的一種宗教活動形式。因為,宗教的精神貫徹在先民們的全部思想意識領域和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

  因此,戲劇的起源是宗教儀式和歌舞。可以說無論東方也好還是西方也好,戲劇的生成都不約而同走了一個相同的路徑,就是都起源於宗教活動和詩歌舞的綜合形式。

  這裡要申明一下,並不是這些古代的融合了詩歌舞的綜合形式的宗教活動就已經是戲劇表演了,只是說他們是戲劇的起源。雖然,這些宗教活動的確具備了戲劇的一些要素,人物、事件、情節等等這些,人物就是祭祀的那些舞者,事件就是祭天、祭酒神來祈求豐收或者解脫災禍或厄運的這些情節。但這些宗教性的原始歌舞本身僅是起源或者說是戲劇的一種前期形態,並不是真正的戲劇。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