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山水盆景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1:37:59 3
專利名稱:陶瓷山水盆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陶瓷工藝美術品領域。
目前國內外製作盆景所採用的原料一般為天然石頭,以及礦渣、木炭等。使用這些原料的一個共同弱點是同一造型不能重複生產,製成後的盆景一般不吸水,難以在其上培植青苔、花草等植物。同時,對盆景的設計、構思與製作一般為同一人完成,主觀隨意性大,因而,對完成者個人綜合素質要求高,生產率也難以提高。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陶瓷原料配方,經模具成型,然後入窯煅燒,最後配置亭、橋、塔、船和青苔、花草等的陶瓷山水盆景。這種陶瓷山水盆景不受天然原料形狀限制,同一設計、造型可以進行批量工廠化生產,製成後的盆景具有較好的吸水性能,有利於附植的青苔、花草等植物的存活和生長。且生產成本低廉,製品長期保存不會瓦解、變形,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新型盆景。
這種陶瓷山水盆景的生產工藝過程為首先進行種模製作,即以瓷土為原料,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雕塑造型,待達到理想效果後,即成為種模,然後由種模再制出模具。為了便於模具製作,須將種模保持溼潤,然後再進行石膏模具或乳膠模具製作。下面分別敘述這兩種模具的製作方法一、石膏模具用石膏在種模上澆注成厚度在2釐米以上、4釐米以下的外模,待烘乾種模後,石膏模具與種模自然脫離,再根據需要與否決定是否配製模芯,至此模具即告完成。根據種模難度,石膏模具可製成整體的或組合式的。2、乳膠模具在種模表面用毛筆刷上乳白膠,然後在其上貼一層紙或布,再在紙或布上刷乳白膠,如此反覆刷4次乳白膠,貼4層紙或布,最後再在最外層紙或布上再刷一層乳白膠。待種模乾燥後,與膠模自然分開,脫落,此膠模即成為乳膠模具。這種模具也可根據需要配製模芯。
完成模具製作後,即可進行陶瓷盆景生產。其生產過程為選料→配方→制坯→入窯煅燒→出窯→配景→成品。在上述工藝過程中,掌握好煅燒溫度十分重要。在本發明中,經配方後制出的坯體進入常溫窯爐中,然後逐漸升溫至300℃,此階段為蒸發期,即排除坯體內殘餘物理水。接著繼續升溫至950℃,此階段為氧化分解和晶型轉化期,在這個階段中要完成以下工作坯體內結晶水的排除坯體內有機物、無機物的氧化;坯體內碳酸鹽、硫化物的分解晶型的轉變。在上述過程中,坯體所發生的物理膨脹較小,同時隨著結晶水以及氧化分解反應所產生的氣體被排除,坯體的重量疾速減小,氣孔率增加。因為窯內溫度控制在950℃內不再繼續上升,使窯內產品的燒成不經過液相溫度燒成過程,不進入玻化成瓷期,體積收縮小,氣孔保存多,從而使燒成後的陶瓷盆景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盆景燒成冷卻後,置於陰溼處,根據需要在盆景內空處配放泥土,然後在盆景外表面上經預留孔隙將青苔、花、草等植物培植在盆景內空的泥土內,同時,根據設計要求置放亭、橋、塔、船等配景。至此,陶瓷盆景生產的全部工藝過程即行結束,最後進行成品包裝、入庫。
本陶瓷山水盆景的坯體配方為普通日用陶瓷產品配方,對於高度在0.3米以上的盆景,為提高吸水率,在原料中加入10%的硅藻土或鋸屑,以便在煅燒後增加微孔,提高吸水率。
下面給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
首先以瓷泥為原料,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雕塑,在達到理想效果後,即成為種模。在保持種模溼潤的情況下,將石膏澆注在種模上,使其厚度維持在3釐米左右,然後烘乾種模,待其體積縮小後與石膏模自然脫落,利用此石膏模即可生產盆景坯體。坯體生產工藝為取瓷土除去雜質,乾燥,破碎機粉碎,過80目篩,然後加入10%鋸屑,混合後製成糊狀泥漿注入石膏模,乾燥脫模後稍加修補,即成坯體,入窯後逐漸升溫至900℃,煅燒8小時後,冷卻出窯,置於陰溼處,在陶瓷景物內空處置放泥土,將青苔、花草的根通過陶瓷景物上預留的縫隙植於泥土內,再配置亭、橋等景物,陶瓷山水盆景即告完成。
權利要求
1.一種山水盆景,其特徵在於,這種盆景由普通陶瓷原料配方煅燒而成。陶瓷景物為空心結構,其內置放泥土,配置在陶瓷景物外表面上的青苔、花草等植物通過預留縫隙植根於泥土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水盆景,其特徵在於,其原料配方中加入硅藻土或鋸屑,硅藻土或鋸屑與瓷土的重量比為1∶9。
3.一種生產權利要求1所述山水盆景的工藝方法,包括選料、配方、注模製坯、入窯煅燒、出窯、配景,其特徵在於,坯體在窯爐中煅燒的最高溫度控制在850℃-950℃。
全文摘要
一種陶瓷山水盆景,可根據設計要求進行雕塑制模,然後制出坯體,經煅燒後配景,培植青苔、花草等植物,使盆景自然逼真,生機盎然。這種陶瓷盆景使用普通陶瓷原料配方,可塑性好,吸水性強,製作工藝易於掌握,生產成本低廉,適宜工廠大批量生產。
文檔編號B44C5/06GK1052453SQ9010966
公開日1991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30日
發明者盧維英 申請人:盧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