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冷式星型排灰閥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5:45:54 1
專利名稱:內冷式星型排灰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灰閥,屬於環保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硫鐵礦、鋅精礦制酸中的餘熱鍋爐的排灰溫度一般在400° 600°左右、旋風除塵器的排灰溫度一般在350°左右,而電除塵器的排灰溫度也在300°以上,使排灰閥的工作溫度較高,造成軸承座潤滑油加上去就熔化、流掉,軸承被燒壞的現象頻繁發生,從而造成灰大量堆積,導致全系統停車。星型排灰閥的工作原理是由電動機帶動鏈輪,通過鏈輪帶動中心軸轉動,中心軸轉動的同時,軸上的星形閥芯隨之一同旋轉,將灰渣帶出。由於溫度較高很多廠家是採用閥體、閥芯為耐熱鑄鐵或不鏽鋼,而軸則採用實心不鏽鋼或45#軸,軸的兩端採用滾動軸承的結構。該結構設計簡單,在溫度不高的情況下使用還是比較好的,如果溫度較高,就會出現軸承被燒壞的現象頻繁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缺陷,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將中心軸運轉時溫度降低,從而提高排灰效果的內冷式星型排灰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閥體、閥芯和設置在閥芯之間的中心軸,中心軸為空心結構,其一端連接一冷卻水管。進一步的,中心軸開設有盲孔,冷卻水管從中心軸開口端外部穿入盲孔中,冷卻水管和盲孔之間設延伸到中心軸外部並設開口的夾套,夾套和盲孔之間密封,夾套和冷卻水管設有和夾套開口連通的通道,冷卻水管的側面設有和通道連通的小孔。在上述基礎上,冷卻水管的內端端部和盲孔端部接觸,所述小孔設置在冷卻水管靠近內端端部處;小孔沿冷卻水管周向均布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冷卻水管只插入中心軸內通水冷卻,通水改進後,冷卻效果較好,使用壽命大大的提高;2)為了解決中心軸插入冷卻水管後,冷卻水到處流,無法回收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將空心軸設計成盲孔形式,冷卻水管從另一端將冷卻水管一直插到底,冷卻水從端部的小孔流入空心軸,再從空心軸返回進口端的夾套內流出,這樣的結構形式解決了冷卻水到處流的缺陷,改善了現場工作環境。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閥體、2為閥芯、3為中心軸、4為夾套、5為冷卻水管、6為冷卻水進口、7 為冷卻水出口、8為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閥體1、閥芯2,閥芯2之間設中心軸3,中心軸3 —端開設盲孔,盲孔開設的深度為整根中心軸3長度的3/4以上,盲孔的軸心和中心軸3的軸心重合,在盲孔內設一從中心軸3外部插入的冷卻水管5 ;冷卻水管5和盲孔之間存在間隙,該間隙放置一從盲孔內伸出的夾套4,夾套4處於盲孔外的部設冷卻水出口 7,夾套4和盲孔之間密封,夾套4和冷卻水管5之間設和冷卻水出口 7連通的通道,該通道和設置在冷卻水管5側面的小孔8連通。本實用新型在上述基礎上,其冷卻水管5最好靠近盲孔的端部,但要保持一間隙, 以防止中心軸5轉動時和冷卻水管5之間發生摩擦等現象,其中小孔8最好也設置在靠近冷卻水管5的內端部,以提高冷卻效果,同時本實用新型的小孔8軸向均布設置在冷卻水管 5的側面,以保證中心軸3各點的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當中心軸3轉動時,冷卻水從冷卻水進口 6進入冷卻水管5,然後從小孔8處流出對中心軸3降溫,最後從夾套4和冷卻水管5之間的通道流向冷卻水出口 7流出,完成冷卻過程,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中,冷卻水管5和夾套4均保持靜止狀態。
權利要求1.內冷式星型排灰閥,包括閥體、閥芯和設置在閥芯之間的中心軸,其特徵在於,中心軸為空心結構,其一端連接一冷卻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冷式星型排灰閥,其特徵在於,中心軸開設有盲孔,冷卻水管從中心軸開口端外部穿入盲孔中,冷卻水管和盲孔之間設延伸到中心軸外部並設開口的夾套,夾套和盲孔之間密封,夾套和冷卻水管設有和夾套開口連通的通道,冷卻水管的側面設有和通道連通的小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冷式星型排灰閥,其特徵在於,冷卻水管的內端端部和盲孔端部接觸,所述小孔設置在冷卻水管靠近內端端部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冷式星型排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小孔沿冷卻水管周向均布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灰閥。包括閥體、閥芯和設置在閥芯之間的中心軸,中心軸開設有盲孔,冷卻水管從中心軸開口端外部穿入盲孔中,冷卻水管和盲孔之間設延伸到中心軸外部並設開口的夾套,夾套和盲孔之間密封,夾套和冷卻水管設有和夾套開口連通的通道,冷卻水管的側面設有和通道連通的小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將中心軸運轉時溫度降低,從而提高排灰效果的內冷式星型排灰閥。
文檔編號F16K49/00GK201954097SQ20102069978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明者周惠, 李恩斌, 李海飛, 王海燕 申請人:建業慶松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