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手術固定帶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3:49:14 1
頸部手術固定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械領域,公開了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彈力設計可減輕疼痛、增加舒適度和減少出血量,且使用時可任意調整固定帶大小;導管開口和第二對偶連接件可以分別用於引出和固定引流管,防止意外脫落便於患者活動;袋體中放置內容物冷敷或加壓,利於術後恢復。本實用新型中,包括頸後部、頸前內層、頸前第一外層和頸前第二外層四部分,且各部分的寬度相等,頸前內層長度為頸前第一外層和頸前第二外層長度之和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頸後部為彈性材料製成;頸前內層和頸前第一外層分別縫製於頸後部的左側沿前部和後部,頸前第二外層縫製於頸後部的右側沿。
【專利說明】頸部手術固定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固定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甲狀腺、扁桃體實施頸部手術的術後護理,大多採用氣管切開固定膠帶或頸部冷敷帶等護理方式,但是採用傳統膠帶容易造成患者對膠帶的過敏,且使用過程容易脫落,從而影響術後固定。並且對術後引流管固定及術後護理沒有相應的護理方法。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彈力設計可減輕疼痛、增加舒適度和減少出血量,且使用時可任意調整固定帶大小;導管開口和第二對偶連接件可以分別用於引出和固定引流管,防止意外脫落便於患者活動;袋體中放置內容物冷敷或加壓,利於術後恢復。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包括頸後部、頸前內層、頸前第一外層和頸前第二外層四部分,且各部分的寬度相等,頸前內層長度為頸前第一外層和頸前第二外層長度之和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0005]頸後部為彈性材料製成;
[0006]頸前內層和頸前第一外層分別縫製於頸後部的左側沿前部和後部,頸前第二外層縫製於頸後部的右側沿;
[0007]頸前第一外層外表面縫製有至少兩個並排的第一連接件和至少一個袋體,頸前第一外層與頸後部連接處至最近一排的第一連接件之間的部分設置有導管開口,該導管開口的上側內表面縫製有第二對偶連接件;
[0008]頸前第二外層內表面面縫製有第二連接件,其中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形成第一對偶連接件。
[0009]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區別及其效果在於:
[0010]頸前第二外層內表面面縫製有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形成第一對偶連接件、頸前第一外層外表面縫製有至少兩個並排的第一連接件和頸後部為彈性材料,彈力設計可減輕疼痛、增加舒適度和減少出血量,且使用時可任意調整固定帶大小;在頸後部的左側沿前部縫製有頸前內層,使用時直接帖服患者頸部,使患者更加舒適;導管開口和第二對偶連接件可以分別用於引出和固定引流管,防止意外脫落便於患者活動;袋體中放置內容物冷敷或加壓,利於術後恢復。
[0011]進一步地,分別縫製於導管開口的上下兩側的兩個袋體可以用於冰塊包、熱水包或者沙袋,則該固定裝置藉助於冰塊包、熱水包或者沙袋可使得頸部手術區得到適宜壓迫,起到加壓止血的作用;且袋體封口沿導管開口處設置,使得袋體內容物放置或者更換方便,不易脫落。
[0012]進一步地,袋體及其封口都具有松縮性,一方面可以內容多種規格大小的內容物且內容時安全固定,內容物不易從袋體中滑出或掉處。
[0013]在使用的時候,將內容有冰塊包、熱水包、冷水包、芒硝包或者沙袋的袋體對準壓迫面積部分,根據受壓部分的受壓大小或者面積需要調整有冰塊包、熱水包、冷水包、芒硝包或者沙袋的大小和體積。
[0014]進一步地,第二對偶連接件為超薄射出鉤細鉤魔術貼,可以實現任何大小的導管固定。
[0015]進一步地,頸後部內側面縫製有柔性墊件,可以減少患者的頸部壓力,使得患者更加舒適,並有助於術後恢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中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中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中一種該頸部手術固定帶頸後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在以下的敘述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於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各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1]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圖1是該頸部手術固定帶的結構示意圖。該頸部手術固定帶包括頸後部1、頸前內層2、頸前第一外層3和頸前第二外層4四部分,且各部分的寬度相等,頸前內層2長度為頸前第一外層3和頸前第二外層4長度之和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0022]頸後部I為彈性材料製成,如頸後部I為彈力繃帶。
[0023]頸前內層2和頸前第一外層3分別縫製於頸後部I的左側沿前部和後部,頸前第二外層4縫製於頸後部I的右側沿。
[0024]頸前第一外層3外表面縫製有至少兩個並排的第一連接件31和至少一個袋體32,頸前第一外層3與頸後部I連接處11至最近一排的第一連接件31之間的部分設置有導管開口 33,該導管開口 33的上側內表面縫製有第二對偶連接件34。
[0025]頸前第二外層4內表面面縫製有第二連接件41,其中第一連接件31與第二連接件41形成第一對偶連接件。
[0026]頸前第二外層內表面面縫製有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形成第一對偶連接件、頸前第一外層外表面縫製有至少兩個並排的第一連接件和頸後部為彈性材料,彈力設計可減輕疼痛、增加舒適度和減少出血量,且使用時可任意調整固定帶大小。在頸後部的左側沿前部縫製有頸前內層,使用時直接帖服患者頸部,使患者更加舒適。導管開口和第二對偶連接件可以分別用於引出和固定引流管,防止意外脫落便於患者活動。袋體中放置內容物冷敷或加壓,利於術後恢復。
[0027]使用時,現將頸後部放置在患者的頸後部,然後將頸前內層繞頸部覆蓋,再將引流管通過第二對偶連接件固定並穿出導管開口,然後將頸前第二外層由患者右側繞行頸部至合適位置,這時將頸前第一外層由患者左側繞行頸部至合適位置,並覆蓋頸前第二外層,使頸前第一外層內表面的第二連接件與頸前第二外層外表面相應排的第一連接件對偶連接,實現了固定帶的安全固定,然後將內容物放置在袋體中對術部加壓止血。
[0028]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圖2是該頸部手術固定帶袋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該頸部手術固定帶頸後部的結構示意圖。該頸部手術固定帶分別縫製於導管開口的上下兩側的兩個袋體可以用於冰塊包、熱水包或者沙袋,則該固定裝置藉助於冰塊包、熱水包或者沙袋可使得頸部手術區得到適宜壓迫,起到加壓止血的作用。且袋體封口沿導管開口處設置,使得袋體內容物放置或者更換方便,不易脫落。袋體及其封口都具有松縮性,一方面可以內容多種規格大小的內容物且內容時安全固定,內容物不易從袋體中滑出或掉處。
[0029]在使用的時候,將內容有冰塊包、熱水包、冷水包、芒硝包或者沙袋的袋體對準壓迫面積部分,根據受壓部分的受壓大小或者面積需要調整有冰塊包、熱水包、冷水包、芒硝包或者沙袋的大小和體積。第二對偶連接件為超薄射出鉤細鉤魔術貼,可以實現任何大小的導管固定。頸後部內側面縫製有柔性墊件,可以減少患者的頸部壓力,使得患者更加舒適,並有助於術後恢復。具體地說:
[0030]如圖2所述,袋體32個數為兩個,該兩個袋體32分別縫製於導管開口 33的上下兩側,且沿導管開口 33處設置有封口。
[0031 ] 袋體及其封口都具有松縮性。
[0032]此外,可以理解,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袋體也可以不具有松縮性,為保證內容物的安全放置,可以在封口處設置有陰陽咬合件實現封口的打開和關閉。
[0033]第二對偶連接件包括互為對偶的第三連接件和第四連接件,其中第四連接件縫製在導管開口的上側內表面上,第三連接件縫製在第四連接件的側沿。
[0034]第二對偶連接件34為超薄射出鉤細鉤魔術貼。
[0035]此外,可以理解,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對偶連接件可以為兩根系帶,通過系帶的綁縛實現引流管的安全固定。
[0036]如圖3所述,頸後部I內側面連接有柔性墊件12。
[0037]此外,可以理解,柔性墊件可以為一腔體包覆有內容物的墊件,該腔體材質為可以是海綿、棉花,纖維棉等,腔體材質為醫用棉布或者紗布。
[0038]頸後部內側面與柔性墊件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將柔性墊件直接縫製於頸後部內側面,也可以是在頸後部內側面和柔性墊件分別設置粘齒和粘布,通過粘齒和粘布的粘合實現頸後部內側面與柔性墊件的連接,這樣可以在不需要柔性墊件的時候將二者分離使用,在需要柔性墊件的時候將二者連接,也方便清潔換洗。
[0039]導管開口的長度範圍和寬度範圍分別為1.5釐米至5釐米及0.5釐米至1.5釐米。
[0040]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專利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41]雖然通過參照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優選實施方式,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包括頸後部、頸前內層、頸前第一外層和頸前第二外層四部分,且各部分的寬度相等,頸前內層長度為頸前第一外層和頸前第二外層長度之和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所述頸後部為彈性材料製成; 所述頸前內層和頸前第一外層分別縫製於頸後部的左側沿前部和後部,頸前第二外層縫製於頸後部的右側沿; 所述頸前第一外層外表面縫製有至少兩個並排的第一連接件和至少一個袋體,頸前第一外層與頸後部連接處至最近一排的第一連接件之間的部分設置有導管開口,該導管開口的上側內表面縫製有第二對偶連接件; 所述頸前第二外層內表面面縫製有第二連接件,其中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形成第一對偶連接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所述袋體個數為兩個,該兩個袋體分別縫製於導管開口的上下兩側,且沿導管開口處設置有封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所述袋體及其封口都具有松縮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對偶連接件包括互為對偶的第三連接件和第四連接件,其中第四連接件縫製在導管開口的上側內表面上,第三連接件縫製在第四連接件的側沿; 第二對偶連接件為超薄射出鉤細鉤魔術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所述頸後部內側面連接有柔性墊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管開口的長度範圍和寬度範圍分別為1.5釐米至5釐米及0.5釐米至1.5釐米。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頸部手術固定帶,其特徵在於,所述頸前內層為棉布或無紡布。
【文檔編號】A61F13/00GK203777147SQ201420135096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4日
【發明者】李嘉, 葉文 申請人: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