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調節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4:41:29 1
專利名稱:阻力調節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阻力調節器,特別是一種健身車的阻力調節器,其為一種可在初始段調阻的健身車的阻力調節器。
如
圖1所示,以往的磁控健身車的阻力調節裝置包括一飛輪裝置10和一個阻力調節器20,其中,飛輪裝置10作為阻力產生裝置,飛輪裝置10在一輪軸11上軸設鐵材做的一飛輪12,飛輪12上具有凹孔,可供套設一鋁環13,飛輪12內設置有二個載板14,載板14上固設有一個以上的磁性元件15(即磁鐵),載板14受到一彈性元件16彈抵而具有向外彈靠的力量,在載板14末端處設有一導座17,導座17受阻力調節器20中的阻力繩34(如圖2所示)的拉引,而可在飛輪12的滑槽18內作徑向位移,藉以拉動二載板14使磁性元件15與飛輪12內周中間產生間隙91,當磁性元件15接近飛輪12時,兩者間會產生磁吸現象,磁性元件15距離飛輪12的間隙91愈大阻力愈小,相反地間隙91愈小阻力則愈大。即,阻力調節器20是利用調整阻力繩34的伸拉長度,而有效控制健身車的運動阻力。
如圖2所示,以往的阻力調節器20主要由一上殼體31及一下殼體32相互蓋合而成,其內部軸設有一轉軸33供固接一阻力繩34,一旋鈕35螺接在該轉軸33上端,可連動轉軸33。在上殼體31頂面處凹設有二圓孔211及一弧形槽212,旋鈕35底部凸設有一限位柱251可置入弧形槽212內,而限止旋鈕35在弧形槽212角度範圍內作轉動。旋鈕35與上殼體31間設有一分段裝置40,分段裝置40包含有一分段盤41、鋼珠262及彈簧263,分段盤41套固在旋鈕35底面上,其盤面上等分間隔環狀排列貫設有數定位孔411,分段盤40的二邊皆構成八孔七間隔的排置狀態,鋼珠262與彈簧263套置在上殼體31圓孔211內,使鋼珠262受彈簧263彈抵而卡止在分段盤41的定位孔411內。如此,使用者在轉動旋鈕35後,轉軸33拉轉阻力繩34而可分段調節飛輪裝置10阻力。
雖然上述調節器20運用在磁控健身車的飛輪裝置10上確實具有調節阻力的作用,但在操作上卻存在有以下缺點阻力調節器通常設置多段阻力變化,第1段是無阻力狀態,第2段以後阻力逐漸遞增,而以往的分段盤41上設置等間隔定位孔411,每格定位孔411的調轉位移皆使飛輪裝置10上的磁性元件15移動一固定的距離,如圖3所示,當阻力調節器20由第1段無阻力狀態調轉至第2段具阻力狀態時,飛輪12與磁性元件15兩者間會產生磁吸阻力。
上述習知分段盤41的定位孔411的設置方式,使磁性元件15每段只能作等間距移動,而且旋鈕35由第1段調轉至第2、3段時,磁性元件15與飛輪12兩者間還不會產生磁吸現象,換句話說,旋鈕35在第2、3段時的阻力值仍然是零,造成調節器20調轉初段阻力動作無效,在將調節器20旋鈕35調轉至第4段以後的位置,磁性元件15才會真正與飛輪12產生磁吸阻力。因此以往的磁控健身車的調節器20,其同距轉格的分段盤261會使旋鈕35調整前段阻力值可能處於無阻力狀態,而造成使用者調轉阻力不便,並對調節器的功能產生不信任感。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調節阻力的初始段,磁性元件與飛輪間就會產生磁吸阻力,調轉至後段時,更可以確實分段調整阻力的阻力調節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措施本實用新型的阻力調節器,包括一本體、一旋鈕及一分段裝置;本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蓋合組成;本體內部設有一轉軸,轉軸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繩,阻力繩的末端接設在阻力調節裝置的一飛輪裝置上;
旋鈕固設在轉軸上端,旋鈕底面凸設有二限位柱;分段裝置設於旋鈕與本體之間;其包括一分段盤、二鋼珠及二彈簧;分段盤的兩端貫設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彈簧分別套置在限位柱上,二鋼珠分別位於限位柱端部;分段盤的盤面上二邊各設有呈環狀設置的定位孔;其特徵在於,分段盤盤面上的定位孔呈非等分設置。所述的阻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孔間的間距設置前段定位孔間距大,後段定位孔間距小。
所述的阻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段盤的盤面上二邊環列各設有8個定位孔。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阻力調節裝置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為以往磁控飛輪裝置的組合圖。圖2為以往阻力調節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為以往調節器作用於飛輪裝置的動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較佳實施例分段盤的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上述較佳實施例的調節器作用於飛輪裝置的動作示意圖。
如圖4、5並配合
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阻力調節器,其本體30主要由一上殼體31及一下殼體32蓋合組成,本體30內部設有一轉軸33,轉軸33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繩34,阻力繩34的末端接設在阻力調節裝置的一飛輪裝置10上,飛輪裝置10與以往飛輪裝置相同,一飛輪12上可活動地設置磁性元件15,磁性元件15接近飛輪12時會產生磁吸阻力,其內部裝置與以往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詳細敘述。
調節器本體30的轉軸33上端固設一可連動的旋鈕35,旋鈕35底面凸設有二限位柱351,旋鈕35與本體30中間設有一分段裝置40,分段裝置40具有一分段盤41、二鋼珠42及二彈簧43,分段盤41盤面上二邊環列各設有8組定位孔411,在兩端並貫設有二套孔412供旋鈕35二限位柱351穿入,使二限位柱351可在上殼體31的二弧形槽311內作有角度範圍限制的移動,二鋼珠42與二彈簧43分別套置入上殼體31的圓孔312內,鋼珠42受彈簧43彈掣而卡止在分段盤41的定位孔411內,使旋鈕35可分段調轉定位在預定位置上,該阻力繩34受到轉軸33拉引可驅動飛輪裝置10的導座17作滑動,而控制磁性元件15輿飛輪12兩者的間距,達到調整磁阻力大小為目的。
如圖6所示,分段盤41,是一圓形盤體,盤面前段定位孔44間距以大間隔角度非等分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分段盤41前段的第一、第二定位孔4111、4112,角度間隔為45度,此一間隔位移可使飛輪裝置10上的磁性元件15大幅接近飛輪12,這是旋鈕35調轉至第2段阻力值的對應位置,而分段盤41前段的第二、第三定位孔4112、4113的角度間隔是21度,這是對應旋鈕35第3段阻力值的位置。而分段盤41後段位於第三定位孔4113以後的六個定位孔,其間距皆以小間隔角度作等分設置,各定位孔4113的角度間隔皆為12度,各孔邊緣並彼此相切形成連通槽孔,由於各孔連通面積較鋼珠42直徑小,因此可正常分段定位,此等多組等間隔定位孔4113的位置,就是對應旋鈕35第4~8段阻力值的位置,使磁性元件15相對飛輪12作等間隔移動。
本實用新型調整阻力時,相關裝置的動作狀態如下述如圖6、7所示,阻力調節器旋鈕轉動的角度範圍一般為126度,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分段盤41角度即在126度中作適當配置,當使用者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磁控調節器磁控車調節阻力時,首先將旋鈕35由第1段調轉至第2段,對應分段盤41上的第一及第二定位孔4111、4112的角度間隔為45度,此一角度位移使飛輪裝置10的磁性元件15與飛輪12間隙92大幅縮短,旋鈕35第2段阻力值開始就具有較輕微的阻力效果;當使用者將旋鈕35調轉至第3段時,對應分段盤41的第二及第三定位孔4112、4113的角度間隔為21度,此一角度位移使磁性元件15更貼近飛輪12,使旋鈕35第3段阻力值可讓使用者感覺有明顯增大的阻力變化;將旋鈕35調轉至第4段以後,對應的定位孔4113間隔皆做12度的等分間隔,使磁性元件15等距移動逼近飛輪12,旋鈕35第4~8段的阻力值即具有大小不同的分段阻力功能。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的磁控調節器可有效消除以往調節器初段調阻無效的缺失,且旋鈕35上標示各段的數字,都具有明顯的阻力變化。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由於本實用新型調節器的分段盤41定位孔411排列方式,是在前段定位孔411有一大間隔,調轉時可一次拉近磁性元件15與飛輪12的距離,使初始段調整時即具有磁吸阻力,而不會產生調整無效,而旋鈕35在調至後段時,磁性元件15等距移動,可達到分段調節磁吸阻力的功能。分段盤41後段也可作非等分設置,使各定位孔角度可由小漸大或是由大漸小。所本實用新型的磁控調節器,可以避免除以往調節器初段調阻無效的問題,且旋鈕35上標示各段的數字,都具有明顯的阻力變化,使用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阻力調節器,包括一本體、一旋鈕及一分段裝置;本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蓋合組成;本體內部設有一轉軸,轉軸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繩,阻力繩的末端接設在阻力調節裝置的一飛輪裝置上;旋鈕固設在轉軸上端,旋鈕底面凸設有二限位柱;分段裝置設於旋鈕與本體之間;其包括一分段盤、二鋼珠及二彈簧;分段盤的兩端貫設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彈簧分別套置在限位柱上,二鋼珠分別位於限位柱端部;分段盤的盤面上二邊各設有呈環狀設置的定位孔;其特徵在於,分段盤盤面上的定位孔呈非等分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孔間的間距設置前段定位孔間距大,後段定位孔間距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力調節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段盤的盤面上二邊環列各設有8個定位孔。
專利摘要一種阻力調節器,包括一本體、一旋鈕及一分段裝置;本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組成;本體內設有一轉軸,轉軸底端固接有一阻力繩;旋鈕固設在轉軸上端,旋鈕底面凸設有二限位柱;分段裝置設於旋鈕與本體之間;其包括一分段盤、二鋼珠及二彈簧;分段盤的兩端貫設有二套孔,以供二限位柱穿入,二彈簧分別套置在限位柱上,二鋼珠分別位於限位柱端部;分段盤的盤面上二邊各設有呈環狀排列的定位孔;定位孔呈非等分設置。本調節器調節方便。
文檔編號A63B21/00GK2358928SQ98250029
公開日2000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11日
發明者吳金葉 申請人:福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