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得然膠製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23:21:0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可得然膠製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可得然膠製備裝置。
背景技術:
可得然膠可廣泛的應用於在生乾麵製品、生溼麵製品、方麵製品、豆腐類製品、熟肉製品、西式火腿、肉灌腸類食品中,我國於2006年5月批准了可得然膠在國內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其作為食品添加劑它可以改善產品的持水性、粘彈性、穩定性,並有增稠作用。作為一種素食基材主要應用於製作各種低熱量、無脂肪的素食產品。
現在可得然在食品中的應用現在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 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1,25-26),一種為高剪切力分散方法(低黏度方法)為了在室溫下獲得穩定的可得然膠懸浮液,必須使用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其轉速應該達到大約 3600 轉 / 分鐘。對於大規模生產,需要使用斬拌機類型的裝置。對於實驗室規模的生產,可以使用家用榨汁器或食品攪拌機。需要注意的是,在攪拌過程中,分散的溫度應該保持在40℃以下。攪拌過程中過熱將會導致凝膠強度較弱。由於劇烈的攪拌會使系統帶入空氣,因此需要使用真空下的脫氣系統以便獲得具備彈性的均勻凝膠。隨後加熱獲得不可逆膠體。
現有反應釜的攪拌裝置都是單一直條鋼板,結構和形狀都比較簡單對流體沒有提升作用,在沉澱生成時容易沉積,不利用沉澱繼續與混合液的反應,而且功耗高。另外,反應物反應時需要加熱,現有的對反應釜加熱的方式都是對反應釜隔層的介質進行電加熱,往往由於等待電加熱時間過長而影響了生產,致使生產效率低下,而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中心區域攪拌能力和流體提升功能,攪拌均勻,且加熱效率高的可得然膠製備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得然膠製備裝置,包括反應釜本體,所述反應釜本體內部設有主攪拌裝置,所述主攪拌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上沿其軸線方向均勻設有至少一個攪拌機構,所述攪拌軸穿出反應釜本體並連接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通過固定架與反應釜本體固定連接;
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向下傾斜的側板;
相鄰兩個側板之間具有一個活動輔助攪拌裝置,活動輔助攪拌裝置包括與固定在反應釜本體內壁上的連杆,連杆的端部鉸接有活動葉片,活動葉片可相對連杆轉動;
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盤,攪拌盤的上下盤面上分別設有翅片;
攪拌盤的外圓周上均勻設有四個半圓形凸起,攪拌盤與活動葉片傳動連接,攪拌盤上的半圓形凸起轉動到活動葉片處時,半圓形凸起可帶動活動葉片轉動一定角度。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反應釜本體的下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反應釜本體上部設有進料口和放氣口,所述反應釜本體的內壁與外壁之間纏繞有加熱管。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中心區域攪拌能力和流體提升功能,攪拌均勻,且加熱效率高。
下面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主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反應釜本體;2-出料口;3-固定架;4-攪拌電機;5-進料口;6-放氣口;7-攪拌軸;8-側板;9-攪拌機構;10-加熱管;11-連杆;12-活動葉片;13-攪拌盤;14-翅片;15-半圓形凸起;16-活動輔助攪拌裝置;17-主攪拌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一種可得然膠製備裝置,包括反應釜本體1,所述反應釜本體1的下部設有出料口2,所述反應釜本體1上部設有進料口5和放氣口6,所述反應釜本體1內部設有主攪拌裝置17,所述反應釜本體1的內壁與外壁之間纏繞有加熱管10。
所述主攪拌裝置17包括豎直設置的攪拌軸7,所述攪拌軸7上沿其軸線方向均勻設有至少一個攪拌機構9,所述攪拌軸7穿出反應釜本體1並連接有攪拌電機4,攪拌電機4通過固定架3與反應釜本體1固定連接。
所述反應釜本體1的內壁上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向下傾斜的側板8,側板8的設置可輔助物料攪拌均勻。
相鄰兩個側板8之間具有一個活動輔助攪拌裝置16,活動輔助攪拌裝置16包括與固定在反應釜本體1內壁上的連杆11,連杆11的端部鉸接有活動葉片12,活動葉片12可相對連杆11轉動。
所述攪拌機構9包括攪拌盤13,攪拌盤13的上下盤面上分別設有翅片14。
攪拌盤13的外圓周上均勻設有四個半圓形凸起15,攪拌盤13與活動葉片12傳動連接,攪拌盤13上的半圓形凸起15轉動到活動葉片12處後,半圓形凸起15可帶動活動葉片12轉動一定角度,通過活動葉片12的轉動可輔助物料攪拌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