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電機轉子線圈整形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7:49:44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電機生產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微電機轉子線圈整形機。
背景技術:
微電機轉子的線圈必須是規則的圓形,如果轉子的線圈不是規則的圓形,那麼轉子在轉動時,線圈容易與外殼的內壁發生摩擦,產生較大噪音,或者發生磨損,或者卡死。造成微電機轉子的線圈不是規則的圓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線圈出廠時無法確保每一個都是規則的圓形,而是在微電機的裝配過程中,線圈受到外力作用而變形。
上述,微電機轉子的線圈不是規則圓形的,顯然是不合格產品,但這並不代表這樣的轉子就不能使用,只要通過一定的工序將轉子的線圈整成規則的圓形,最終裝配後的微電機仍然合格。
但是,目前並沒有較好的轉子整形設備,通常是將轉子的線圈拆卸後以廢料處理,造成極大的浪費,微電機的產品良率大幅度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電機轉子線圈整形機,這種微電機轉子線圈整形機能夠將不合格的轉子加工為合格的轉子,從而提高微電機的產品良率。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微電機轉子線圈整形機,其特徵是:包括機架、定位導軌、前後移動座、前後平移機構、旋轉機構、連接軸、左夾片、右夾片和開合機構,左夾片、右夾片的內側面均設有相配合的弧形槽;定位導軌沿前後方向安裝在機架上;前後平移座安裝在定位導軌上並能夠沿定位導軌作前後移動;前後平移機構安裝在機架上,前後平移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前後平移座連接;旋轉機構安裝在前後平移座上,前後平移座上設有軸套,連接軸處於軸套中,連接軸的後端與旋轉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連接軸的前端設有插孔;開合機構安裝在機架上並處於前後平移座的前方;左夾片、右夾片的外側面分別與開合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並且左夾片、右夾片相對設置。
上述的前是指靠近操作者的一側,上述的後是指遠離操作者的一側。
前後平移機構驅動前後平移座連同其上的旋轉機構、連接軸向前方移動,操作者將轉子的轉軸插入到連接軸的插孔中,然後,旋轉機構驅動連接軸旋轉,帶動轉子旋轉,與此同時,開合機構驅動左夾片、右夾片持續作開合動作,左夾片、右夾片的弧形槽不斷從左右兩側對轉子的線圈進行擠壓,從而將轉子的線圈整成規則的圓形,將原先不合格的轉子加工成合格的轉子,從而提高微電機的產品良率;當要加工下一個轉子時,旋轉機構停止動作,前後平移機構驅動前後平移座連同其上的旋轉機構、連接軸向後方移動,開合機構驅動左夾片、右夾片分開,加工好的轉子自然掉落到下方的接料盤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前後平移機構為第一氣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旋轉機構為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開合機構包括第二氣缸和第三氣缸,第二氣缸、第三氣缸分別設置在所述連接軸的兩側,第二氣缸的活塞杆與所述左夾片的外側面連接,第三氣缸的活塞杆與所述右夾片的外側面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通過旋轉機構驅動連接軸帶動轉子旋轉,開合機構驅動左夾片、右夾片持續作開合動作,左夾片、右夾片的弧形槽不斷從左右兩側對轉子的線圈進行擠壓,從而將轉子的線圈整成規則的圓形,將原先不合格的轉子加工成合格的轉子,從而提高微電機的產品良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這種微電機轉子線圈整形機,包括機架1、定位導軌2、前後移動座3、第一氣缸4、電機5、連接軸6、左夾片7、右夾片8、第二氣缸9和第三氣缸10,左夾片7、右夾片8的內側面均設有相配合的弧形槽11;定位導軌2沿前後方向安裝在機架1上;前後平移座3安裝在定位導軌2上並能夠沿定位導軌2作前後移動;第一氣缸4安裝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4的活塞杆與前後平移座3連接;電機5安裝在前後平移座3上,前後平移座3上設有軸套12,連接軸6處於軸套12中,連接軸6的後端與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連接軸6的前端設有插孔13;第二氣缸9、第三氣缸10分別設置在連接軸6的兩側,第二氣缸9的活塞杆與左夾片7的外側面連接,第三氣缸10的活塞杆與右夾片8的外側面連接,並且左夾片7、右夾片8相對設置。
第一氣缸4驅動前後平移座3連同其上的電機5、連接軸6向前方移動,操作者將轉子的轉軸插入到連接軸6的插孔13中,然後,電機5驅動連接軸6旋轉,帶動轉子旋轉,與此同時,第二氣缸9、第三氣缸10驅動左夾片7、右夾片8持續作開合動作,左夾片7、右夾片8的弧形槽11不斷從左右兩側對轉子的線圈進行擠壓,從而將轉子的線圈整成規則的圓形,將原先不合格的轉子加工成合格的轉子,從而提高微電機的產品良率;當要加工下一個轉子時,電機5停止動作,第一氣缸4驅動前後平移座3連同其上的電機5、連接軸6向後方移動,第二氣缸9、第三氣缸10驅動左夾片7、右夾片8分開,加工好的轉子自然掉落到下方的接料盤上。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各部分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