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4:12:1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主機箱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
背景技術:
計算機主機箱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種電腦組件,起到一個承託和保護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主機箱內組件的發熱量也越來越大,如果主機箱不能快速的散熱,會使計算機的工作效率變低,加快其硬體老化的速度,傳統的機箱均採用風冷散熱,散熱效果不佳,在夏天中效果更差,並且在陰雨天,主機箱內的元件容易受潮而發生短路,大大縮短了主機箱的使用壽命。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底端開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底端設有過濾網,所述殼體左側面上端設有顯示模塊,所述殼體內腔中部設有散熱殼,所述散熱殼側壁開有散熱孔,所述散熱殼外側設有第二輸水管,所述散熱殼內腔右側底端設有冷水箱,所述冷水箱頂端通過第一輸水管連接有水泵,所述水泵頂端與第二輸水管頂端連接,所述第二輸水管底端與冷水箱底端連通,所述殼體內腔頂端設有風扇,所述殼體內腔設有中央處理模塊、存儲模塊、電源模塊、傳感模塊、溫溼度控制模塊和預警模塊。
優選的,所述第二輸水管上部呈螺旋形纏繞在散熱殼側壁,下部呈S型盤繞在散熱殼底部。
優選的,所述顯示模塊為LED顯示屏。
優選的,所述傳感模塊包括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和AD轉換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位於散熱殼內腔,且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均與AD轉換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預警模塊包括蜂鳴器和指示燈,所述指示燈為LED燈。
優選的,所述溫溼度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有水泵和風扇。
優選的,所述存儲模塊、電源模塊、傳感模塊、溫溼度控制模塊和預警模塊均與中央處理模塊電性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通過設置溫度傳感器和溼度傳感器,能夠時刻檢測主機箱內的溫度和溼度,實現了對主機箱內溫溼度的監控;通過設置風扇,能夠增加主機箱內腔的空氣流通性,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機箱內腔的元件乾燥,防止陰雨天機箱內腔受潮而導致元件短路現象的發生;通過設置水泵和冷水箱,水泵將冷水箱內的水通過第一輸水管抽出,從第二輸水管再次流入冷水箱,實現水循環,為主機箱提供一個水冷降溫的環境,水的比熱容大,能夠增加主機的散熱效果,提升散熱效率;通過設置預警模塊,能夠在主機溫度過高時自動報警,提醒使用者機箱溫度過高,謹慎使用,能夠隱性增加主機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智能控溫控溼,散熱效果好,散熱效率高,能夠增加主機的使用壽命,適合普遍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圖中:1殼體、11通風孔、12過濾網、2散熱殼、21散熱孔、3冷水箱、31第一輸水管、4溫溼度控制模塊、41水泵、42風扇、43第二輸水管、5中央處理模塊、51存儲模塊、52電源模塊、6顯示模塊、7傳感模塊、71溫度傳感器、71溼度傳感器、73AD轉換器、8預警模塊、81蜂鳴器、82指示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控溫的計算機主機箱,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底端開有通風孔11,用於散熱通風。所述通風孔11底端設有過濾網12,防止殼體1底端灰塵進入殼體1內腔,影響各元件的使用壽命。所述殼體1左側面上端設有顯示模塊6,所述顯示模塊6為LED顯示屏,能夠顯示溫度和溼度信息。所述殼體1內腔中部設有散熱殼2,所述散熱殼2側壁開有散熱孔21,所述散熱殼2外側設有第二輸水管43,所述第二輸水管43上部呈螺旋形纏繞在散熱殼2側壁,下部呈S型盤繞在散熱殼2底部,增加了主機的散熱效果,採用水冷散熱,散熱效果好,效率高。所述散熱殼2內腔右側底端設有冷水箱3,所述冷水箱3頂端通過第一輸水管31連接有水泵41,所述水泵41頂端與第二輸水管43頂端連接,所述第二輸水管43底端與冷水箱3底端連通,水泵41將冷水箱3內的水通過第一輸水管31抽出,從第二輸水管43再次流入冷水箱3,實現水循環,為主機箱提供一個水冷降溫的環境。所述殼體1內腔頂端設有風扇42,能夠增加殼體1內腔的空氣流通性,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殼體1內腔的元件乾燥,防止陰雨天殼體1內腔受潮而導致元件短路現象的發生。所述殼體1內腔設有中央處理模塊5、存儲模塊51、電源模塊52、傳感模塊7、溫溼度控制模塊4和預警模塊8,所述傳感模塊7包括溫度傳感器71、溼度傳感器72和AD轉換器73,所述溫度傳感器71和溼度傳感器72位於散熱殼2內腔,且溫度傳感器71和溼度傳感器72均與AD轉換器73電性連接。所述預警模塊8包括蜂鳴器81和指示燈82,所述指示燈82為LED燈。所述溫溼度控制模塊4電性連接有水泵41和風扇42。所述存儲模塊51、電源模塊52、傳感模塊7、溫溼度控制模塊4和預警模塊8均與中央處理模塊5電性連接。
工作原理:
首先,傳感模塊7中的溫度傳感器71和溼度傳感器71將時刻檢測散熱殼2內腔的溫溼度,並將檢測信息傳達給AD轉換器73,AD轉換器73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後傳達給中央處理模塊5;
之後,中央處理模塊5將溫溼度信息與存儲模塊51內存儲的正常溫溼度數值進行比對,當溫度過高時,中央處理模塊5將控制溫溼度控制模塊4連接的水泵41運行,水泵41將冷水箱3內的水通過第一輸水管31抽出,通過第二輸水管43再次輸送至水箱3內,形成循環,為散熱殼2降溫,當溼度過高時,中央處理模塊5將控制溫溼度控制模塊4連接的風扇42運行,風扇42轉動從散熱孔21向散熱殼1內吹風,增加了主機內腔的空氣流通,為散熱殼1內腔的主機元件進行乾燥;
最後,當溫度超過額定限值時,中央處理模塊5將控制預警模塊8進行預警,控制蜂鳴器81蜂鳴報警,指示燈82閃爍。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