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製作方法
2023-10-10 18:18:39 2
專利名稱: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電子器件領域,具體涉及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製作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OLED作為一種新產品,和現在主要的平板顯示器產品液晶相t匕,擁有很多優點並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平板顯示器的主流產品,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一般結構是一種類似三明治結構的薄膜器件,其上、下分別是負、正電極(對應的也稱之為上電極和下電極),大多數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使用透明的ITO薄膜作為正電極,光從這一側發出來,並且以剛性或柔性基板如玻璃、塑料、不鏽鋼片等作為ITO薄膜和有機材料、上電極的支撐襯底;上電板一般採用具有反射功能的金屬膜作為負電板,二電極之間夾著單層或多層不同材料種類和不同結構的有機材料功能層,依次為空洞注入層、空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是電注入形發光組件,在正電極和負電極加上工作電壓之後,空穴從正電極,電子從負電極注入到工作器件有機材料層中,兩種載流子在有機發光材料中形成空穴--電子對發光,且光從下電極一側發出。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基本都是以下發光顯示屏為主,若OLED顯示屏能同時滿足兩面通過獨立驅動實現分別獨立發光,則會大大提高OLED顯示屏產品附加價值。因而,各研發機構和團體都先後對雙面發光顯示屏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研發一種既可以實現雙面發光功能,又不增加製成本的設計是有意義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製作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在同一玻璃基板至少分成了兩個發光區域,每個發光區陽極位於同一玻璃基板上,其中一個發光區採用透明的電極作為陽極,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另一個發光區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這陽極,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 』另一個發光區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為陽極,採半透光或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對應陰陽電極之間設置各個有機材料功能層,位於同一玻璃基板的陽極各自控制對應的陰極,實現各個發光區域獨立驅動,獨立發光。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採用透光材料的襯底,在襯底上面覆蓋一層透明導電薄膜,然後再覆蓋一層不透光的金屬電極,形成基板;在基板上酸刻一部分不透光的金屬;
2、酸刻出陽極圖案,暴露出的透明導電薄膜區作為一個發光的陽極,其餘的不透光的金屬區作為另一個發光區的陽極;
3、在基板上同時依次增鍍各個有機材料功能層;
4、分別在對應透明導電薄膜區蒸鍍一層不透光的陰極,對就不透光的金屬區蒸鍍一層半透明或透明的陰極後,封裝。本發明採用一個晶片,對各個發光顯示屏分別獨立驅動、獨立發光,而且顯示發光區域的分布根據產品的要求,可以靈活多變。十分適用於手機主屏和副屏,或者其它需要雙面顯示功能的顯示屏。
圖I是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的平面視圖
圖2是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的截面 圖3是透明ITO電極區的OLED器件結構;
圖4是不透光金屬電極區OLED器件結構;
圖5是本發明的發光區域分布實施例一的平面視 圖6是本發明的發光區域分布實施例二的平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不,一種雙面發光OLED顯不屏,在玻璃基板上分布了兩個區域,分別對應下發光區和上發光區,採用透明的ITO電極作為下發光區OLED器件的陽極,透明陽極還可以用ΑΖ0,半透明金屬薄膜及高分子有機膜,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下發光區OLED器件的陰極,實現下發光,不透光陰極主要是利用電子注入的一些低功函數的金屬材料,如Al、Mg Ag或Ca、Ba等。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為上發光區OLED器件的陽極,不透光陽極為高功函數的金屬材料,如Cr、Ag、Cu、Au、Pt、Mo等;採用半透光或透光的電極作為上發光區OLED器件的陰極,實現上發光。上述的OLED器件可以為普通結構器件,PII結構器件,PIN結構器件或者Stacked結構器件。兩個陽極即下發光區透明ITO電和上發光區不透明的電極位於同一個基板上,分別控制下發光區的不透光陰極和上發光區的透光陰極,實現雙面發光。上述不透明或透明陰極為兩種金屬材料組成的兩層複合電極結構,為了利於電子的注入,首先增鍍一層相對薄的、透明的低功函數的金屬,如Al,然後再增鍍一層透明的或半透明的金屬如Ag作為輔助電極,目的是減小電極的電阻。為了使下發光區和上發光區分隔清晰,在兩發光區平面之間設置一個圖案隔離區30,因為下發光區和上發光區的陰極是分別獨立蒸鍍完成的,所以可以通過設計鍍膜檔板實現;圖案隔離區可以使用高電率的、不透光的光刻膠保護,減小下發光區和上發光區在驅動時的漏電流。如圖2所示,表徵了基板的基本組成結構,有襯底10、透明電極11和不透明金屬電極20三部分組成。如圖3、圖4所示,透明ITO陽極區的OLED器件結構包括玻璃襯底10,置於襯底上的透明ITO陽極11,置於陽極上的空洞注入層12,置於空洞注入層上的空洞傳輸層13,置於空洞傳輸層上的發光層14,置於發光層上的電子傳輸層15,置於電子傳輸層上的電子注入層16,置於電子注入層上面的陰極17,不透光的金屬陽極區的OLED器件結構包括作為陽極的不透明電極,置於陽極上的空洞注入層12,置於空洞注入層上的空洞傳輸層13,置於空洞傳輸層上的發光層14,置於發光層上的電子傳輸層15,置於電子傳輸層上的電子注入層16,置於電子注入層上面的陰極18。其中透明ITO電極區的電子層上的陰極17是不透光的,面置於不透光金屬陽極區的電子注入層的陰極18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兩者是分別獨立製作完成的,通過調節兩者的不同膜厚來調節光的透過率,製作時,兩對陰陽極之間的上述各有機功能層可以同時依次增鍍。
製作時在同一基板上還可以設置多對陰陽極結構,使發光OLED顯示屏中的獨立發光區域的分布可以靈活多變(如圖5),以滿足具體產品設計的各種需要,各發光面獨立發光,獨立驅動,可以製作單色、雙色、三色甚至全彩顯示屏。圖6中在顯示屏中另外設置一個背景光源或信息顯示背景燈,使顯示屏發光區域的分布更加豐富。上述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的詳細製作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採用玻璃透明襯底,在襯底上面覆蓋一層透明ITO導電薄膜,然後現覆蓋一層不透光的Ag金屬薄膜,形成基板; 2、基板經過前清洗,旋塗一層光刻膠,固化、曝光、顯影以後,在基板上酸刻部分不透光的Ag金屬薄膜;
3、然後再經過前清洗,旋塗一層光刻膠,固化、曝光、顯影后,酸刻出條形陽極圖案;暴露出的透明ITO導電薄膜區作為一個下發光區的陽極,其作的不透光的Ag金屬區作為上發光區的陽極;
4、製作陰極隔離柱;
5、採用相同的掩膜板在基板上同時依次蒸鍍空洞注入層、空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這些有機材料功能層;
6、最後,採用不同的掩膜板分別在對應於透明導電薄膜區蒸鍍一層不透光的陰極,對應於不透光的Ag金屬區蒸鍍一層透明的陰極後,封裝。另外,在對應不透光的金屬區也可以蒸鍍一層半透明陰極,蒸鍍後在半透明陰極上可再蒸鍍一層用於減少電極電阻的透明電極。或在半透明陰極上現蒸鍍一層用來減少微共振腔效應的SiNx薄膜。雖然以上對本發明採用舉例的形式進行了具體制描述,但是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應該懂得,這些公開的內容只是作為例子,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各部分的細節上作許多類同的改變。
權利要求
1.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製作方法,它在同一玻璃基板至少分成了兩個發光區域,每個發光區陽極位於同一玻璃基板上,其中一個發光區採用透明的電極作為陽極,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另一個發光區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這陽極,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另一個發光區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為陽極,採半透光或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對應陰陽電極之間設置各個有機材料功能層,位於同一玻璃基板的陽極各自控制對應的陰極,實現各個發光區域獨立驅動,獨立發光;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採用透光材料的襯底,在襯底上面覆蓋一層透明導電薄膜,然後再覆蓋一層不透光的金屬電極,形成基板;在基板上酸刻一部分不透光的金屬; (2)酸刻出陽極圖案,暴露出的透明導電薄膜區作為一個發光的陽極,其餘的不透光的金屬區作為另一個發光區的陽極; (3)在基板上同時依次增鍍各個有機材料功能層; (4)分別在對應透明導電薄膜區蒸鍍一層不透光的陰極,對就不透光的金屬區蒸鍍一層半透明或透明的陰極後,封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雙面發光OLED顯示屏製作方法。本發明在同一玻璃基板至少分成了兩個發光區域,每個發光區陽極位於同一玻璃基板上,其中一個發光區採用透明的電極作為陽極,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另一個發光區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這陽極,採用不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另一個發光區採用不透明的金屬作為陽極,採半透光或透光的電極作為陰極;對應陰陽電極之間設置各個有機材料功能層,位於同一玻璃基板的陽極各自控制對應的陰極,實現各個發光區域獨立的驅動和發光。本發明具有獨立驅動,獨立發光、靈活多變的特點。
文檔編號H01L51/56GK102983149SQ20111025957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5日
發明者潘俊生 申請人:江蘇東林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