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63卦白話(周易全解之繫辭)
2023-04-20 08:18:43 6
第五章【原文】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詳解】
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從「夫《易》廣矣大矣」到「易簡之善配至德」,讚美《易經》的廣大;第二節從「子曰:《易》其至矣乎!」到「道義之門」,是說聖人用《易》崇德廣業。現逐句加以解釋。
夫《易》廣矣大矣。
這第一句是讚美詞,意思是說,《易》是很寬廣、偉大的。
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御」是抵擋、抵禦的意思。這三句話是說:從遠來講,沒有東西能抵擋它;從近來講,它「靜而正」,沒有邪僻;從天地之間來說,它很完備,什麼都包括在內,什麼都有。
實際上,這是對「夫《易》廣矣大矣」的進一步說明。「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是講《易》之「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是講《易》之「大」。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其靜也專」,是說乾靜止的時候是專一的,沒有人主宰,沒有人推動。
「其動也直」,是說它動起來以後,沒有東西幹擾,一直往前。這裡的「動」,實際上是說四時的變化。我國位於北半球,處於溫帶,由於太陽的南北移動,從而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
「其靜也專,其動也直」,表明乾的「動」、「靜」都是自然的,這與「乾以易知」的意思是相同的。
「是以大生焉」,也就是「大哉乾元」、「乾知大始」的意思。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其靜也翕」,是說坤靜止的時候是翕斂的。天地閉,天地不交,就是翕。從四時來說,就是秋冬。
「其動也闢」,是說動起來就展開了。天地合,天地相交,就是闢。從四時來說,就是春夏。
「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說坤的「動」、「靜」是順承乾的動、靜,而生萬物。
「是以廣生焉」,也就是「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坤作成物」的意思。
從「夫乾,其靜也專」至此,是講乾、坤的「大」、「廣」。乾坤即是天地,而《易》與天地準,所以,這一段實際上還是講《易》的廣大。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上文所說的乾「大」,實際上就是天「大」;坤「廣」,實際上就是地「廣」。因此,「廣大」可以配天地。
「變通配四時」,是說《易》的「變通」可與天地的「四時」相配。在《易經》中,「變通」是講變化的,變化有「變」有「通」。在自然界中,四時也在不斷更替。春變夏,夏變秋,秋變冬,冬又變春,周而復始,永不停止。這與《易》中的「變通」是可以相配的。
「陰陽之義配日月」,意思是說白天有太陽,黑夜有月亮,「日月」可以與「陰陽之義」相配。
「易簡之善配至德」的「易」,是「乾以易知」的「易」;「簡」,是「坤以簡能」的「簡」。「易簡之善」,就是天地的善。「至德」是至上的美德,講的是社會的事。因為「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所以說「易簡之善配至德」。以上為第一節。
子曰:「《易》其至矣乎!」
「子」,孔子。這句話是孔子對《易》的讚美。「《易》其至矣乎」,就是說《易》真是完善完美到了極點啦!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夫」,發語詞。「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就是
說聖人用《易》來崇德廣業。
在這裡,「德」、「業」相連。「德」,朱熹在《論語》注中解釋說「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是對的。「崇德」,即使品德越來越高尚。「業」,是事業。「廣業」,即使事業越來越廣大。
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知崇禮卑」的「知」與「乾知大始」的「知」一樣,是「知識」的意思。
「知崇」講的是「崇德」,「禮卑」講的是「廣業」。這句話意思是說,崇德、廣業要效法天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然界有天地,而《易》與天地準,是跟天地一樣的。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成性」,就是「成之者性也」的意思。《繫辭傳下》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即天地產生萬物。萬物產生以後,即各有各的性,這就是「成性」。
「存存」,即將天地的善道存之又存,惟恐失之。
這兩句話意思是說,能夠「成性存存」,就進入「道義」的大門,就能學到道、學到義。以上為第二節。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譜的講解易學知識之書,想入門或深學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這裡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絡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