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擺型湯匙擬餌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22:06:49 2
專利名稱:搖擺型湯匙擬餌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魚類誘捕器械領域,具體是一種搖擺型湯匙擬餌。
背景技術:
在釣魚活動中為了吸引大型魚類咬鉤,除了精製餌料之外,通常還會採用各式各 樣的擬餌,將魚鉤設於擬餌上,該擬餌在水流以及浮力作用下產生類似小魚遊動的動作,可 以誘導大型魚類更加容易將擬餌當作捕食對象而咬鉤。普通的擬餌大多採用實心結構,在水中只能做簡單的擺動,仿真效果有限,而且只 能模擬出單一個體的魚類動作,往往不能給大型魚類形成足夠的捕食誘因,效率大打折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搖擺型湯匙擬餌,使用時可以在水中仿真出豐富 的魚類動作,並結合水流形成小型魚群遊動的效果,增加了被大型魚類感知和捕食的機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搖擺型湯匙擬餌,包括—個本體,成魚形,其兩端各設一個安裝孔,其頭部具有湯匙形的水流凹腔;一個導流板,覆蓋在本體的水流凹腔上,其一端鉚接在本體的中部,另一端則設有 與本體該端的安裝孔配合的定位孔,並且導流板上還設有複數個交流水口。使用時,搖擺型湯匙擬餌兩端的安裝孔分別連接魚線和魚鉤,通過水流對導流板、 交流水口和本體的作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搖擺型湯匙擬餌可以產生極具多樣化和不可 預測的擺動軌跡,在水中形成仿真魚類遊動的水流波動,尤其是通過交流水口可以產生類 似小型魚群遊動的水流和氣泡,更易被大型魚類感知和捕食。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導流板為彈簧片。更進一步的,交流水口為S型。更進一步的,設一拉環穿設於導流板的定位孔以及本體上與之配合的安裝孔,另 設一拉環穿設於本體的另一安裝孔,魚鉤和魚線分別通過兩拉環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搖 擺型湯匙擬餌連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於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在水中仿真出豐富的魚類動作,並結合水流形成小型魚 群遊動的效果,增加了被大型魚類感知和捕食的機率,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大的垂釣樂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導流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0019]1-本體,11-安裝孔,12-安裝孔,13-水流凹腔,2_導流板,21-定位孔,22-交流水 口,3-拉環,4-拉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搖擺型湯匙擬餌,包括一個本體1,成魚形,其兩端分別設有安裝孔11和安裝孔12,其頭部具有湯匙形的 水流凹腔13 ;一個導流板2,為覆蓋在本體1的水流凹腔13上的彈簧片,其一端鉚接在本體1的 中部,另一端則設有與安裝孔11配合的定位孔21,設一拉環3穿設於定位孔21以及安裝孔 11,另設一拉環4穿設於安裝孔12,並且導流板2上還設有複數個S型的交流水口 22。使用時,魚鉤和魚線分別通過拉環3和拉環4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搖擺型湯匙 擬餌連接,通過水流對導流板2、交流水口 22和本體1的作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搖擺型 湯匙擬餌可以產生極具多樣化和不可預測的擺動軌跡,在水中形成仿真魚類遊動的水流波 動,尤其是通過交流水口 22可以產生類似小型魚群遊動的水流和氣泡,更易被大型魚類感 知和捕食。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結構和原理獲得其它各 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疇。
權利要求搖擺型湯匙擬餌,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本體,成魚形,其兩端各設一個安裝孔,其頭部具有湯匙形的水流凹腔;一個導流板,覆蓋在本體的水流凹腔上,其一端鉚接在本體的中部,另一端則設有與本體該端的安裝孔配合的定位孔,並且導流板上還設有複數個交流水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搖擺型湯匙擬餌,其特徵在於導流板為彈簧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搖擺型湯匙擬餌,其特徵在於交流水口為S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搖擺型湯匙擬餌,其特徵在於設一拉環穿設於導流板的定 位孔以及本體上與之配合的安裝孔,另設一拉環穿設於本體的另一安裝孔。
專利摘要搖擺型湯匙擬餌,包括一個本體,成魚形,其兩端各設一個安裝孔,其頭部具有湯匙形的水流凹腔;一個導流板,覆蓋在本體的水流凹腔上,其一端鉚接在本體的中部,另一端則設有與本體該端的安裝孔配合的定位孔,並且導流板上還設有複數個交流水口。使用時,搖擺型湯匙擬餌兩端的安裝孔分別連接魚線和魚鉤,通過水流對導流板、交流水口和本體的作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搖擺型湯匙擬餌可以產生極具多樣化和不可預測的擺動軌跡,在水中形成仿真魚類遊動的水流波動,尤其是通過交流水口可以產生類似小型魚群遊動的水流和氣泡,增加了被大型魚類感知和捕食的機率,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大的垂釣樂趣。
文檔編號A01K85/14GK201700270SQ201020212320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6日
發明者李海洋 申請人: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