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9:46: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座,具體涉及一種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屬於自卸汽車舉升系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自卸車卸車時是靠液壓缸頂起大箱完成卸料,液壓缸底軸作用在副梁上兩側的軸承座上;旋轉、承重均依靠兩側的軸承座,如圖1所示,現有的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包括軸承座1,所述軸承座1上開設有通孔2;所述通孔2其直徑為75mm;現有的軸承座沒有襯套,使液壓缸底軸和軸承座之間鋼件與鋼件直接接觸負重磨合,產生以下問題,一)使用周期短,造成液壓缸底軸早期損壞,更換液壓缸價值較高;造成軸承座孔失圓,需要更換兩側軸承座;二)由於磨損造成車輛舉升自卸不平衡,易造成液壓缸斷軸,損壞其它結構,給運輸作業帶來不安全隱患。因此,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亟需對現有的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對現有的軸承座進行擴孔鑲套,以減少軸承座與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對汽車舉升液壓缸和軸承座起到保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包括軸承座;所述軸承座上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中鑲配有銅套;所述通孔其直徑為85mm;所述銅套其外徑為85mm,其內徑為75mm,對現有的軸承座進行擴孔鑲套,以減少軸承座與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改變液壓油缸與軸承座的摩擦副,由原鋼件與鋼件摩擦改變為鋼件與銅件摩擦,當銅套磨損超限時,只需要更換銅套而不用更換軸承座,同時降低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延長軸承座和液壓油缸的使用周期。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軸承座上設置有潤滑機構;所述潤滑機構包括油封套,及設置於油封套上方的儲油槽,及與儲油槽連接的進油管;設置潤滑機構,減少軸承座與液壓油缸底軸間的摩擦力,對汽車舉升液壓缸和軸承座起到保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
再進一步地,所述銅套其徑向開設有進油孔;所述進油管一端與儲油槽連接,其另一端連接至進油孔。
再進一步地,所述油封套安裝於軸承座頂部。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對現有的軸承座進行擴孔鑲套,以減少軸承座與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改變液壓油缸與軸承座的摩擦副,由原鋼件與鋼件摩擦改變為鋼件與銅件摩擦,當銅套磨損超限時,只需要更換銅套而不用更換軸承座,同時降低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延長軸承座和液壓油缸的使用周期,降低故障發生率,降低檢修維護費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部件標註為:1-軸承座,2-通孔,3-銅套,4-油封套,5-儲油槽,6-進油管,7-潤滑機構,a-通孔直徑,b-銅套外徑,c-銅套內徑,d-原軸承座內孔直徑。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的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包括軸承座1;所述軸承座1上開設有通孔2;所述通孔2中鑲配有銅套3;所述通孔2其直徑為85mm;所述銅套3其外徑為85mm,其內徑為75mm,對現有的軸承座進行擴孔鑲套,以減少軸承座1與液壓油缸底軸(未圖示)的磨損;改變液壓油缸與軸承座1的摩擦副,由原鋼件與鋼件摩擦改變為鋼件與銅件摩擦,當銅套3磨損超限時,只需要更換銅套3而不用更換軸承座1,同時降低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延長軸承座1和液壓油缸的使用周期。
所述軸承座1上設置有潤滑機構7;所述潤滑機構7包括油封套4,及設置於油封套4上方的儲油槽5,及與儲油槽5連接的進油管6;設置潤滑機構7,減少軸承座1與液壓油缸底軸(未圖示)間的摩擦力,對汽車舉升液壓缸和軸承座1起到保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
所述銅套3其徑向開設有進油孔(未圖示);所述進油管6一端與儲油槽5連接,其另一端連接至進油孔。
所述油封套4安裝於軸承座1頂部。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式自卸汽車舉升缸底軸座,對現有的軸承座進行擴孔鑲套,將原軸承座內孔直徑與液壓缸底軸直徑(75mm)的間隙配合,進行改進,將原軸承座孔進行擴孔,由原來的內孔直徑75mm鏜制加大到85mm,然後鑲配外徑為85mm,內徑為75mm的銅套,改變液壓油缸與軸座的摩擦副,由原鋼件與鋼件摩擦改變為鋼件與銅件摩擦,當銅套磨損超限時只更換銅套不用更換軸座,同時降低液壓油缸底軸的磨損,延長軸座和液壓油缸的使用周期;同時,在軸承座上設置潤滑機構,減少軸承座與液壓油缸底軸間的摩擦力,對汽車舉升液壓缸和軸承座起到保護作用,延長使用壽命。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