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6:05:14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提出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其方便快捷的操作受到了用戶的喜愛。
照明系統作為智能家居的一種,其在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智能照明控制終端普遍採用單一控制方式的單燈控制居,且不能實現自組網,給用戶使用帶來諸多不利,用戶在針對多路照明的操控需要做多次操作,不能有效快捷的實現需要的照明場景,且有時不能準確的分清照明迴路。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通過終端控制照明迴路,可以方便的實現一鍵式照明場景的調用,配合調光碟機動電源及燈具,而且可以方便的實現對單燈或迴路的多模式操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包括:無線模塊,能夠用於傳遞指令;MCU模塊,與無線模塊和存儲模塊相連接,處理無線模塊接收到的指令,並協調存儲模塊的數據,以及通過無線模塊發送指令;存儲模塊,用於存儲亮度參數和色溫參數;供電模塊,與無線模塊、MCU模塊和存儲模塊相連接,提供穩定的電流;濾波模塊,分別與供電模塊、無線模塊相連接,提供0-10V的信號;驅動器,一端與無線模塊相接通,另一端通過線路與照明設備相連通。
優選地,所述驅動器由開關驅動器和可調光碟機動器組成。
進一步地,在照明設備上裝有色溫燈板。
更進一步地,還包括繼電器,所述繼電器的一端與供電模塊相連接,另一端與MCU模塊相接通。
進一步優選地,驅動器由兩路或者三路組成。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手機端直接與MCU模塊接通,能夠直接或者間接進行調整燈光亮度和色溫,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濾波模塊能夠保證信號接收的穩定性。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方案提供的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用戶可以實現一鍵控制,而且在控制過程中,能夠進行多模控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
一種智能照明終端控制裝置,包括無線模塊、MCU模塊、存儲模塊、供電模塊、濾波模塊和驅動器。
所述無線模塊能夠用於傳遞指令,即通過無線方式與手機端相連接;所述MCU模塊與無線模塊、存儲模塊相連接,能夠處理無線模塊接收到的指令,並協調存儲模塊的數據,以及通過無線模塊發送指令。
存儲模塊用於用戶預存儲一定的亮度參數和色溫參數,方便用戶進行調用。
供電模塊能夠提供穩定的電流,通過與無線模塊、MCU模塊和存儲模塊相連接,能夠保證無線模塊、MCU模塊和存儲模塊穩定的工作。
濾波模塊,分別與供電模塊、無線模塊相連接,提供0-10V的信號。
驅動器,由開關驅動器和可調光碟機動器組成,其一端與無線模塊相接通,另一端通過線路與照明設備相連通。
本技術方案通過利用MCU模塊生成地址,並通過無線模塊向外部發送地址,用戶通過手機端連接該地址,從而能夠通過無線模塊向MCU模塊發送指令。
MCU模塊收到指令後通過進行解析,能夠識別用戶輸入的指令,如果需要調用預存儲的數據,則進行調用,否則根據解析後的指令生成相應的信號,然後分配並發送至開關驅動器和可調光碟機動器,利用開關驅動器和可調光碟機動器能夠對燈具執行相應的命令。
其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滿足用戶的需求,在照明設備上還設有一個色溫燈板,通過利用色溫燈板能夠進行調整燈光,色溫燈板與控制器、驅動器相連接,通過利用控制器能夠直接對驅動器發送命令,實現快速高效的進行調節。
為了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驅動器設計為由兩路或者三路組成,利用多路控制能夠保證控制的靈活性,從而能夠提升智能化操作水平。
在使用過程中,還包括繼電器,所述繼電器的一端與供電模塊相連接,另一端與MCU模塊相接通,利用所述MCU模塊,用戶可以直接操作繼電器的開關,切斷全部電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用戶需要對單一燈具進行開關控制,可以直接通過調整開關驅動器進行控制,或者也可以通過調整可調光碟機動器進行控制,可調光碟機動器即可以通過調整亮度來進行燈光的開關。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施例提供的終端控制裝置,能夠提升控制的靈活性,提高智能化水平。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