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1:18:54 1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藥物製備而成:黃連80g、黃芩80g、地榆100g、桃仁60g、蒲公英70g、絲瓜絡70g、川芎80g、丹參70g、白芷60g、大黃60g、五倍子60g、大青葉60g、紅景天60g、冰片20g。本發明對焼燙傷具有顯著地療效。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具體涉及一種由中草藥製備而成的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燒燙傷是皮膚美容科醫生經常遇到的一種疾病,燒燙傷創面,特別是嚴重燒燙傷創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常會在創面愈後形成瘢痕,影響功能,影響皮膚美容。如何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正確處理創面,減緩和抑制疤痕形成,恢復皮膚彈性,恢復患者的人生自信,這是皮膚美容科醫生的追求目標。目前,對燒燙傷後治療的藥物,鮮有療效確切的,不能滿足臨床使用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備而成:黃連80g、黃芩80g、地榆100g、桃仁60g、蒲公英70g、絲瓜絡70g、川彎80g、丹參70g、白]E 60g、大黃60g、五倍子60g、大青葉60g、紅景天60g、冰片20g。
[0005]製備方法:取冰片粉碎成細粉,其餘碎斷,另取食用麻油500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濾過,加入麻油量20-40%的蜂蠟融化,待溫後加入冰片粉,混勻,即得。
[0006]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治療組男82例,女61例,年齡6個月?64歲,平均39歲。創面情況,燒燙傷面積〈5%91例;10?20% 51例;>20%1例;燒燙傷部位,四肢109例,軀幹21例,頭面部13例。燒燙傷類型,熱液燙傷93例,熱蒸氣燙傷7例,熱金屬燙傷17例,化學試劑燒傷3例,其它燙傷23例。燙傷程度I度79例,淺II度51例,深II度13例。
[0007]治療過程
換藥前,要清洗一下傷口,可用生理鹽水或淡鹽開水清洗,正確的方法是用醫用棉球或棉籤沾鹽水輕輕的擦。
[0008](I)起水泡的地方,用消過毒的剪刀從水泡的最低處剪開讓水泡裡面的水流出來,壞死的皮膚可稍微剪掉一點點,以便讓藥接觸傷口。皰皮已脫落者可直接塗本發明。前三天每3?4h換藥一次,始終保持創面有藥膏,以後視情況6?8h換藥一次,換藥時先清除創面液化物。(2)創面形成焦痂或深度及III度的創面首先進行清創,不能清創的可用手術刀採用「#」字耕耘法,劃開痂皮,以不出血疼痛為度,目的是利於藥膏滲透入壞死組織內,儘快使壞死組織液化、排除。
[0009]I度燒傷換藥3?4次/d,一般在2?3d內癒合,癒合無瘢痕。
[0010]淺II度燒傷用消過毒的剪刀從水泡的最低處剪開讓水泡裡面的水流出來,前3d每3?4個h換藥一次,始終保持創面有藥膏溼潤。燒傷面積較大患者,前3d每3?4h換藥一次,以後換藥4次/d。一般經過治療5d左右開始出現脫皮、發癢等現象,皮膚逐漸恢復,約I周后自然癒合,愈後無瘢痕形成。個別患者可暫時有色素沉著,有點狀淺色斑,經過一個夏天后,逐漸恢復正常顏色。
[0011]深II度燒傷用消過毒的剪刀剪開水皰,同時剪除部分壞死組織,前7d每3?4 h換藥一次,始終保持創面有藥膏溼潤。以後每天換藥兩次。大約I周左右壞死組織逐漸脫落,開始有痛感。1d左右出現發癢、針刺痛感,逐漸恢復。大部分患者15d癒合,
一般情況癒合後無瘢痕。但已化膿感染過的傷口癒合後,可能會留有瘢痕。
[0012]治療結果
本組143例燙傷經換藥治療後,治癒率達100%,I度創面2?3d癒合,淺II度創面5?1d癒合,深II度創面3周癒合,治療時間最短2d,最長20d癒合。均無增生性瘢痕生長,無功能障礙。
[0013]從以上臨床資料可以看出,本發明對燒燙傷具有顯著地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實施例1
稱取黃連80g、黃芩80g、地榆100g、桃仁60g、蒲公英70g、絲瓜絡70g、川芎80g、丹參70g、白芷60g、大黃60g、五倍子60g、大青葉60g、紅景天60g、冰片20g,取冰片粉碎成細粉,其餘碎斷,另取食用麻油500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濾過,加入麻油量20-40%的蜂蠟融化,待溫後加入冰片粉,混勻,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的藥物製備而成:黃連80g、黃芩80g、地榆100g、桃仁60g、蒲公英70g、絲瓜絡70g、川芎80g、丹參70g、白芷60g、大黃60g、五倍子60g、大青葉60g、紅景天60g、冰片20g。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4435221SQ20141064669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6日
【發明者】魏國 申請人: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