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9:24:59 3
專利名稱: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車床用刀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 剛石刀具。
背景技術:
直流牽引電動機安裝到內燃機車的車軸上,工作條件惡劣,衝擊、振動異常嚴重。 為減少換向火花等故障,對換向器的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表面粗糙度Ra < 0. 8 μ m ; 外圓的徑向圓跳動< 0. 02 0. 04mm。目前,國內牽引電動機製造和修理廠家已廣泛採用金 剛石精車刀具來精車換向器表面。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專利)號96213917公開了一種整流子車刀,採用聚晶 人造金剛石刀片,前刀面是一個與水平面成Y =50° 65°角的平行於刀杆軸線的平面, 主刀刃與副刀刃在前刀面內對稱於刀杆軸向布置,兩刀刃之間的夾角ε =120° 160°, 採用r = 0. 5 2mm的圓弧過渡刃,前刀面與後刀面、前刀面與副後刀面之間的夾角相等β = β1=80° 82°。但該型刀具刀尖角偏大,因而徑向切削分力大,刀具或工件變形大, 會影響到加工精度;刀具前角達到50°以上,使得刀尖部位強度下降,導熱體積變小,刀具 的耐用度也會降低;另外,刀具材料為聚晶人造金剛石刀片,雖然價格稍低,但天然單晶金 剛石刀具壽命會更長。發表在《中小型電機》2001,28 (5)上的《金剛石車刀精加工換向器表面的探討》一 文中,作者對刀具的幾何角度等進行了探討,取得了很好的加工效果。但仔細分析,尚存在 兩點不足一是採用了 0. 5 Imm寬的直線修光刃,裝夾刀具時,要求這一段直線必須與刀 具進給方向嚴格一致,安裝調整費時。二是文中未涉及刀具的前、後刀面的晶面選擇問題; 根據國內情況,通常會選擇{110}晶面,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產生解理,會大大降低刀 具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車床刀具由於結構缺陷,造成安裝調整費時 長,使用壽命短的缺陷,提供一種安裝調整時間短。使用壽命長的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 車用金剛石刀具。即一種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包括刀頭和刀杆,刀頭設有主、 副切削刃和前、後刀面,其特徵在於主、副切削刃之間設有圓弧形修光刃。圓弧形修光刃的半徑為1. 0 1. 5mm,主、副切削刃之間的刀尖角為88° 90°。前角為5° 8°,后角為8° 10°,主偏角為44° 45°,副偏角為44° 45°,刃傾角為12° 15°。刀頭的前、後刀面分別選擇兩個相鄰的{100}晶面。本實用新型具有使用靈活方便、壽命長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採用圓弧形修光刃,刀 具對刀調整容易,使用方便。刀具的前、後刀面均選擇微觀強度高的{100}晶面,這是容易研磨出鋒利的刀具刃口,同時經過較長時間的切削加工後,仍然能夠保持刃口鋒利,又加上 對刀具的幾何角度進行了改進,有利於提高刀具的耐用度,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切削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剖面圖;圖3為圖1中的S向視圖。如圖中所示1主切削刃;2圓弧形修光刃;3副切削刃;4刀頭;5刀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如圖1、圖2、圖3所示,刀頭4採用天然金剛石製作,且刀頭4的前、後刀面分別 選擇兩個相鄰的{100}晶面,前、後和副後刀面的粗糙度為RaO. 006,且不允許出現微觀缺 陷,刀頭4的主切削刃1和副切削刃3之間設有圓弧形修光刃2,圓弧形修光刃2的半徑為 1.5mm,主、副切削刃之間的刀尖角為90°,前角為5°,后角為10°,主偏角為45°,副偏角 為45°,刃傾角為15°。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以上實施例,刀頭的各個參數可以在相應的範圍內進行調
iF. o
權利要求一種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包括刀頭和刀杆,刀頭設有主、副切削刃和前、後刀面,其特徵在於主、副切削刃之間設有圓弧形修光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其特徵在於圓弧 形修光刃的半徑為1. 0 1. 5mm,主、副切削刃之間的刀尖角為88° 9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其特徵在於前角 為5° 8°,后角為8° 10°,主偏角為44° 45°,副偏角為44° 45°,刃傾角為 12° 15°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車床用刀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直流牽引電動機換向器精車用金剛石刀具。包括刀頭和刀杆,刀頭設有主、副切削刃和前、後刀面,其特徵在於主、副切削刃之間設有圓弧形修光刃。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車床刀具由於結構缺陷,造成安裝調整費時長,使用壽命短的缺陷,具有使用靈活方便、壽命長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B27/14GK201618863SQ20092028070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9日
發明者吳麗華, 牛同訓 申請人:牛同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