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8:58: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201320471365.3公開了一種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在空調的壓縮機啟/停控制電路中串聯節電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連接光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遙控器接收器和顯示屏(可選擇)。本實用新型效果是:這種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可以節約大量的電能,延長空調使用壽命。根據事先設置,可以自動將空調設定溫度調整到最佳節能溫度上。同時該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具有啟/停時間比例控制功能。但是該實用新型中的溫度傳感器長期置於空氣中,內部的精密元件受潮後容易腐蝕,使得該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壽命長的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體、溫度傳感器,所述控制器本體內設置有與空調的啟/停控制電路串聯且具有自動調整設定溫度和啟/停時間比例控制功能的單片機、與單片機電性連接的遙控器接收器,所述控制器本體的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的顯示屏,所述溫度傳感器與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器本體的頂部設置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內設置有電機座,所述電機座的頂部設置有限位杆、與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的電機,所述空心管內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杆滑動連接的板體,所述板體上設置有通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穿過所述通孔的圓軸,所述圓軸的外壁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通孔內設置有與所述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所述板體的頂端設置有延伸至所述空心管外的支撐杆,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支撐杆的頂部,所述溫度傳感器的頂部設置有用於蓋住所述空心管的管口的蓋板,所述單片機電性連接有電機控制開關板。
優選地,上述的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本體的外壁設置有至少一個散熱孔,所述控制器本體內設置有與所述散熱孔連接的第一管體,所述第一管體的端頭沿豎直方向設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管體。
優選地,上述的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管體的端頭設置有一容納盒,所述容納盒的外壁均勻的設置有多個風孔,所述容納盒內設置有乾燥劑。
優選地,上述的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其中所述空心管包括內層、外層,所述內層和外層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吸音棉。
優選地,上述的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本體的外壁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安裝在牆體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設置有螺紋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通過電機控制開關板可控制電機旋轉,進而帶動圓軸旋轉,由於通孔內設置有與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使得板體上下運動,進而帶動溫度傳感器和蓋板上下運動,因此需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可以將溫度傳感器置於空心管外;不需要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溫度傳感器置於空心管內並蓋住蓋板,這樣設計使用方便,防止了溫度傳感器受潮腐蝕,延長了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縱向剖視圖;
圖3為圖2中圓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空心管的橫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如圖1、2、3、4,一種空調節電智能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體1、溫度傳感器2,控制器本體1內設置有與空調的啟/停控制電路串聯且具有自動調整設定溫度和啟/停時間比例控制功能的單片機11、與單片機11電性連接的遙控器接收器12,控制器本體1的外壁設置有與單片機11電性連接的顯示屏13,溫度傳感器2與單片機11電性連接。
控制器本體1的頂部設置有空心管3,空心管3內設置有電機座31,電機座31的頂部設置有限位杆32、與單片機11電性連接的電機33,空心管3內設置有與限位杆32滑動連接的板體34,板體34上設置有通孔,電機33的輸出軸上設置有穿過通孔的圓軸35,圓軸35的外壁設置有外螺紋36,通孔內設置有與外螺紋36的內螺紋,板體34端設置有延伸至空心管3的支撐杆37,溫度傳感器2設置在支撐杆37的頂部,溫度傳感器2的頂部設置有用於蓋住空心管3的管口的蓋板38,單片機11電性連接有電機控制開關板4。
控制器本體1的外壁設置有一個散熱孔5,控制器本體1內設置有與散熱孔5連接的第一管體51,第一管體51的端頭沿豎直方向設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管體52,這樣設計使得控制器本體1內的熱量加快散失。
第二管體52的端頭設置有一容納盒53,容納盒53的外壁均勻的設置有多個風孔54,容納盒53內設置有乾燥劑,乾燥劑可以防止水蒸氣進入到控制器本體1內。
空心管3包括內層61、外層62,內層61和外層62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吸音棉63,吸音棉63可以吸收電機33產生的噪音。
其中控制器本體1的外壁設置有至少一個用於安裝在牆體上的固定耳7,固定耳7上設置有螺紋孔71。
當然,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之內。